在专家看来,叫嚣不婚、不要孩子的那群人,他们其实最适合生娃

196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怨女》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

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时代变了,但这句话却越品越有味道。

对于很多选择在婚育方面“躺平”的中青年人们,他们生不生娃的考量,更侧重于自己能否对一个生命负起责任,而不是“该要小孩了。”

女人也并非就是生了孩子,人生就完整了,她们觉得,用孩子的生命去所谓的“完整”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残忍的决定。

而且,似乎现在不止很多年轻人没有意愿结婚,估计一些6070后的爹妈都不想让孩子去再去体验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了。

简单说也就是——他们把孩子当人,知道养孩子代价非常巨大,孩子也可能过得很不从容,很不快乐。

这点,他们有心理预期。

人们两眼一睁,就开始努力竞争,赢了一次,不行,还得次次赢。就算你不输在起跑线,也不一定能赢在终点线。几乎就是一个从“学习机器”到“打工机器”的人生。

花25年时间,一百万人民币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为一名996员工,30年房奴,35岁后还可能会失业,但矛盾的是,65岁才让退休。

国家感谢你,资本和大厂们感谢你,银行也感谢你,只有你的孩子,有可能活得很不快乐,也不感谢你。

更何况,还有人自嘲道,大部分人连自己都没太活明白,更别说去教孩子怎么顺利过完这一生了。

不过,这最起码说明,现代人书读的多了,眼界开阔了,脑子变得更善于思考了。就好比1+1=2一样,以前可能没人问1+1为什么等于2,可书读得越多,学问越深,就越想搞清楚为什么1+1会等于2而不是3或4或5或者别的什么数字。

可以说,低生育率、少子化的窘境是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必然经历。

韩国的出生率

相反的是,在没有在任何福利可言,也没有996,只有远胜996百倍的地狱模式的动乱和穷困地区、前工业化国家中的那些以吃上饱饭为毕生目标的底层人民,最爱生。

身处那种环境中,多一个娃就多一个劳动力,更多的子女意味着更为靠谱的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小孩子六七岁就能帮家里干农活了,再长大一点十来岁就是一个壮劳力,吃的住的都是自家的,干活也是给自家干,所有收益都由家长控制和分配,一直干到给爹妈养老送终,才算圆满。

在这种小农经济体系里,孩子就类似于比牛马这些大牲口更高一级的“家庭资产”。

更何况,农业社会的育儿成本低,类似于咱们古代传统说法中那个“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的观念。所以,在农业社会,生育除了传宗接代,更有很强的经济动力;

而放到现在,生育则意味着巨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但可能得到回报,却十分渺茫。

另一种形式的“牛马”

可以说,对一个家庭而言,生孩子已经从创造资产,变成了创造负债。

那么,很明显,这些号称在婚育方面“躺平”的男女们之所以看法如此“通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受过了教育,见了些世面。正如开头说的那样,他们最把孩子当人,考虑的是“培养”小孩,而非“养大”小孩,用来防老和传宗接代。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才是专家眼中最适合生孩子的群体。他们一旦成家有了孩子,就只得任劳任怨的安心做好996的打工人,结婚和养孩子的各种“内卷”,更能刺激房地产行业和各类内需,带动消费。将来孩子大了,再“内卷”式地996养他们的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显然,这些叫嚣不婚、不要孩子的那群人,他们其实最适合给社会多生孩子——他们拥有较高素质和一定的消费潜力,属于妥妥的“人口红利”。

反倒是“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的环境下养出来的后代们,往往更像是人口负担,而非红利。

毕竟,人口多、便宜,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光量大,质跟不上去,那是个大包袱。

比如粮食年年不够吃的阿富汗。

还有国产军备价格比进口货还贵的印度。

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真正适合工业化的,并不多——这导致,他们的工业流水线上的“良品率”非常低。

在一堆次品里面只能选出零星的高质量可用,其余多半成了废品。这种生产模式,成本能不高吗?

因此,如今莫迪政府努力宣传的这个“印度制造”,不但难以享受到所谓的“人口红利”,甚至还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曾经有个段子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资深技师修飞机,拆下来一堆螺丝,等修完后,竟然还能剩下一堆.....

最后弱弱地说一句。

现在某些年轻人拒绝生孩子,一定程度上,这不光是年轻人的问题,也算是个社会问题。而一些专家们只在试图通过空洞的“鸡汤说教”或者莫名其妙的“精神激励”,以期望让他们通过赶紧结婚多生娃,来保楼市,稳定房价,促进消费,多交养老金,带动现金流,这个思路本身就有点走偏。

要让年轻人主动向往婚育,首先要得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受到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孩子   传宗接代   牛马   印度   爹妈   婚育   红利   劳动力   人口   年轻人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