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开战,赫鲁晓夫态度暧昧:让中国吃点苦头有好处

作者:闪闪

“让中国吃点苦头是有好处的。”

1962年,苏联赫鲁晓夫在中印开战之后支持印度,遭到了苏联国内的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希望中国“吃点苦头”。

赫鲁晓夫之所以说这番话,主要原因是中印开战的时间点,恰好跟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点重合,两条情报同时送到了美国白宫。

赫鲁晓夫握着他挚爱的玉米

古巴导弹危机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背后却有苏联的大手在搅动。

肯尼迪为此雷霆大怒,怒骂苏联鼓动中国跟印度开战,吸引了美国绝大部分的情报力量,这才疏忽了家门口的古巴。

实际上,肯尼迪完全骂错了,苏联虽然有故意“导演”的嫌疑,但绝不是鼓动中国打印度,应该反过来说,是鼓动印度跟中国开战,从而吸引美国特工。

这场差点导致人类毁灭的导弹危机,毫无疑问是美国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误,甚至是美国情报部门有史以来的最大失误。

犹如是眼皮子底下游过去一条鲸鱼,愣是没有丝毫察觉,可想而知肯尼迪的怒火会有多大。

苏军是1962年春天,正式决定向古巴运送核武器的,军方将这一计划称之为——阿纳德尔。与此同时,印度在雪域高原不断武力挑衅中国,故意制造流血事件。

而美国情报局早在两年前,就嗅到了喜马拉雅的战争味道,好似恶狼闻到了血腥味,于是将大部分的情报力量,都投入到了中印边境,但并不知道古巴和苏联的惊天计划。

苏联做得极其隐蔽,连文件都纯手写,任何一个字都不允许使用打印机和无线电,百分之百采取纯人工的方式传递文件。

他们连加密通信都完全放弃,除了白纸黑字之外,不相信任何通信方式。

苏联人早就知道中印边界纠纷,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将大批经济订单送给印度,另外支援高原急需的大型运输机。

印度同时也获得了美国的援助,等于印度拥有了两大巨头的支持,于是更加迫切地推行“前进政策”。

中国这一边,并没有预知古巴导弹危机,根本不可能料到南亚寒冷的高原荒山,会跟古巴的热带椰树林有联系。

苏联的军政各部门,为了派往古巴的“农业专家代表团”,开了一场又一场会议,美国对此没有一丝一毫的察觉。

1962年5月29日,由一名元帅和一名大将带领的苏联“农业专家代表团”,秘密前往古巴的首都哈瓦那。

该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战略武器的顶尖专家,古巴高层接见了农业专家“彼得罗夫”,其真实身份则是比留佐夫元帅。

美国情报部门的特工,主要精力都用来研究中印边境了,猜测双方会在什么时候开战,殊不知“死神”即将来到身边。

“玉米大亨”赫鲁晓夫

古巴则派军方将领,秘密前往苏联,磋商核导弹的运输方式。

阿纳德尔,意思就是苏联冻土地带的一条河流,名字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阿纳德尔计划,也把人类文明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苏联派出精锐部队,去真正的阿纳德尔河流域演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掩盖真正的“阿纳德尔计划”。

完全可以用“天衣无缝”一词,来形容这次庞大又复杂的战略投送,苏军陆海空三军同时出动,核导弹分装在八个港口同时装船,甚至是租用西方人的商船,在苏军的严密保护下,来了一招瞒天过海!

大批农业机械,装满了商船的外层甲板;而内层货仓,则覆盖着金属和木板做成的反红外格栅。

同年9月,苏联船只来到了古巴,而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印边境,双方早就剑拔弩张,美国则瞪大双眼,期盼着中国遭受战争的消耗。

唯有货船里的苏联士兵,成了这场情报战的最大赢家,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完成任务,他们忍受着船舱五十度以上的高温,只有少数人能在夜里,露出脑袋换几口新鲜空气。

苏联1961年新型R14战略核导弹

1962年10月20号,中国忍无可忍,打响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也是在这一天,肯尼迪猛然得知,古巴已经建成了多个导弹基地,他雷霆暴怒,大骂情报部门。他的火气差点掀翻了白宫屋顶,恨苏联、恨古巴、恨中印。

美国认定是苏联让中国打印度,从而帮助古巴瞒天过海;实际上中印开战的时候,尼赫鲁的私人顾问迪万·查曼拉尔去了莫斯科。

肯尼迪同陆军官员视察核武器情况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带着印度顾问去了克里姆林宫,直接进了赫鲁晓夫的客厅。

双方寒暄客套一番,只见迪万·查曼拉尔,双手取出了尼赫鲁的亲笔信,递给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自然能猜出信里的大致内容,所以他打开信纸之后,仅仅简单看了几句,就随手放在了一边。

赫鲁晓夫问尼赫鲁最近身体怎么样?对方回答说,身体很好,只不过中印开战之后,一直很焦虑。

主要是因为,印度朝野上下的大部分高官,都一致认定中国不会反击印度,只会一直忍让,直到印军不再推进为止。

印度的高层决策者和中下层的军官,对这场战争分歧很大。

在前线带队的绝大部分旅长团长,每天都在痛骂指挥部的将军,把考尔的长辈挂在了嘴边,不懂为何来喜马拉雅这种条件恶劣的鬼地方?军令总是催促推进、推进、再推进,可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

大山连着大山,如果能爬就爬,爬不上去就绕,10月的天气越来越冷,高原缺氧、缺补给、缺士气……士兵极度疲惫。

当中国真正开始反击的时候,也就注定了印度要惨败。以尼赫鲁为首的决策者惊慌失措,以考尔为首的军队慌不择路,举国上下无良策。

更大的伏笔,自然是苏联赫鲁晓夫的全盘计划,他正在为古巴部署的热核导弹沾沾自喜,估计很少有谁会想到,苏联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死神送到了美国人的面前。

赫鲁晓夫恰恰需要印度在南亚闹事,从而吸引美国的注意力,当他见到尼赫鲁的私人顾问,装出很关心的样子:“那我们苏联,可以为这场战争做些什么呢?”

按照迪万·查曼拉尔的说法,他们在军事方面,需要更多的大型运输机,来维持雪域高原的补给,也需要10架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由苏联军方来训练印度的飞行员。

他们在国际外交方面,更需要苏联的大力相助,希望在联大召开会议,一起攻击中国。

赫鲁晓夫一边听对方讲述,一边点燃了一根古巴雪茄,他语速很慢,一边想一边说,回应了印度的要求。

第一,苏联同情并且支持印度,在中印边境线这方面,中方“表现得有些“傲慢,不肯听别人的劝说,跟苏联的关系很糟糕”,但是历史上的中苏友好条约还在,这点不能违背。

第二,苏联在联合国恐怕无法支持印度,否则红色阵营的成员相互攻击,会让他很难堪。

第三,印度应当理解苏联,对于赫鲁晓夫的难处,要给予充分的谅解。

赫鲁晓夫和他“挚爱”的玉米

赫鲁晓夫话还没有说完,迪万·查曼拉尔就已经万分焦急,他慌忙问:“苏联能否对印度进行军事援助呢?”

赫鲁晓夫一边抽烟一边回应,这自然是没问题的。

双方商谈了援助的方式,因为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所以苏联的军事装备以贸易的方式卖给印度。

当克里姆林宫送走了尼赫鲁的私人顾问,外长葛罗米柯满脸愁容地说:“赫鲁晓夫同志,我们不该失去中国……”

在葛罗米柯看来,中苏虽然有矛盾,但是两个红色阵营的大国,有根本的共同利益。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倘若军事援助印度,就间接等于是把中国当作了敌人,这样就会失去东方的一个朋友。

葛罗米柯提起了朝鲜战争,提起了两国在九年前的合作,但他因为着急,提起了斯大林三个字,刹那间就触动了赫鲁晓夫的逆鳞。

赫鲁晓夫粗暴地打断了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停顿了几秒钟之后,说:“针对这件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召开会议,认真讨论才好。”

显然,在苏联高层,有人反对跟中国对立。

赫鲁晓夫则反驳说,他早就考虑过这些问题,毕竟那些军事装备,都是以贸易的方式卖给印度,属于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政治行为,不会导致什么后果。

他特别强调说:“让中国吃点苦头是有好处的,否则他会更加趾高气扬、傲慢无礼……”

讲完与中国的关系之后,他把话题转到了古巴的核导弹基地,说只要那些基地全部建成,就能改变世界格局,苏联会从战略上的防守,转变为进攻。

葛罗米柯听了这些,面露不满,依旧想要反驳。

赫鲁晓夫强硬地说:“阿纳德尔计划期间,我们不妨让中印边境的武装纠纷变得更加热闹。”

这句话,露出了赫鲁晓夫的狐狸尾巴。

而葛罗米柯对此极为不满,苦口婆心地劝说:“这是一场轻率的赌博行为。”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出来,他说很喜欢沙皇轮盘赌。

俩人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之后的历史众所周知,肯尼迪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各退一步。

而中国的反应,则是惩罚印度展示实力之后,以最大限度的善意和诚意,解决了这场战争。

印度成了最大的输家,战争的挫败感对这个国家的影响至今仍在,未来也不会消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赫鲁晓夫   葛罗米柯   肯尼迪   中国   古巴   尼赫鲁   苏联   印度   美国   苦头   导弹   年中   暧昧   好处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