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教融合 促学在交大

上海交大校领导为青教赛选手作赛前动员后合影。

第五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上海交大部分获奖选手

参加上海教育工会集训、反复打磨三个比赛环节,还有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交大磨课……最近,上海交通大学三位“青椒”高晓沨、李松挺、廖悦,正在为第六届全国高校青教赛积极筹备着。在刚落幕的第五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中,他们摘得3个特等奖,并获3张国赛“入场券”,将为上海一战。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出征国赛的这支上海战队,五分之三来自交大,而他们身后,站着更多交大的宝藏青椒们——在第五届市赛中,除了3个特等奖外,上海交大还囊括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再度刷新其在市青教赛史上的最佳战绩。

从2016年单兵作战的市赛“二等奖”,到2018年、2020年协同联动、连续两届斩获市赛“特等奖”,再到2022年市赛“特等奖”大丰收。近年来,上海交大的青教赛战绩一路狂飙,骄人的成绩单上书写的是专注于“上好一门课”的匠心精神,是“学在交大 育人神圣”的深刻践行,是四级联赛激励青椒广泛参与的机制效应,更是上海交大五部门合力保障的“交大方案”。

顶层设计:

“校四条”护航青教赛

在第五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上,交大11位参赛者(含医学院)人手一奖,被传为美谈。殊不知,这11位“高质量”选手,是从300余位交大参赛者中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的。在交大校园,青教赛的发令枪总是响得格外早,为了备战本届大赛,2020年、2021年上海交大连续两年举办校赛,最终25人入选校集训队,校内PK后再优中选优11人,代表交大出征市赛。

“青教赛是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事,我们举全校之力,以赛教融合促学在交大,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让教师成长,更让学生获益。”上海交大工会主席于朝阳诠释道,上海交大已经建立院赛-校赛-市赛-国赛四级联赛体系,把选拔与训练贯穿于青教赛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动,全面覆盖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与比赛。

在上海交大,办好青教赛已经上升为学校意志,而交大老师也以“上好一门课,上好一堂课”为荣。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的教书育人氛围,并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学校配套政策的扶持和激励机制的奏效。

早在2018年,上海交大工会便联合教学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等职能部处,研究探索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校四条”青椒培育方案应运而生,即每年举办一届校级青教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赛和国赛;把竞赛成绩作为晋职评优的优先条件;将市赛和国赛获奖者匹配入围“教书育人奖”候选名单;要求各院系重视完善相应支撑和保障机制等。

在交大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沃土里,一大批怀揣梦想、热爱教学、师德高尚、学识扎实、教学精湛、勇于创新、努力奋进的青年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内生动力:

三尺讲台磨“金课”

5轮教学比赛、3轮特训、数百次磨课,只为“金课”而战!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高晓沨,称得上是对“青教赛”最执着的交大青椒。从2018年青教赛交大电院一等奖,到2020年交大校赛工科组一等奖,再到2022年市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特等奖,高晓沨5年备战,初心如磐,稳扎稳打,美丽蜕变。她很感慨: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专业技能、教学设计、授课技巧、心理洞察等诸多方面。和培养学生一样,教师的“养成”也需点滴汇聚、经年锤炼。

刘晓晶,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员,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屡创佳绩,先后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当得知他要参赛时,有同事劝说“别折腾了,不如多申请几个课题,在科研上做出成绩。”他却道:“教育工作既是播种也是收获,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教书是我的第一工作,上课是我的第一责任,这是我从教的初心。教学虽然挤压了科研的时间,但我却将其视为‘事业之本’,教研相长,教学能为科研供应持续的动力。”第四届市赛特等奖、第五届国赛一等奖……载誉而归的刘晓晶深有感触:青教赛是一个“加速器”和“加油站”,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无疑,在上海交大的倾力打造下,青教赛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展现人才的绝佳舞台,在备赛、参赛中,每个选手的内驱力和潜力被充分激发,他们努力打磨课件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打磨、成长发展的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大的增值,需要更多能够上好每一门课的好教师。“我们既要有‘大师’培育‘未来大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要有一批功底扎实、风格鲜明、德才兼备的青年老师,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宽厚的基石。”于朝阳说。

协调联动:

五大部门齐抓共促

赛场上,一个个交大“青椒”挥洒自如,赛出水平和风采,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生动的授课方式、自信的教姿仪态、良好的师生互动,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为了让青椒们心无旁骛地从训练场走向赛场,上海交大自上而下,一以贯之,领导高度重视,五大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赛事保障体系:校本部成立青教赛组委会,党委教师工作部协调联动,校工会保障支撑,教学发展中心牵头组织,教务处与研究生院协同资源配置,形成党政工齐抓共促、多层级多举措推进的竞赛格局。

为了做大优秀“青椒”的孵化池,加速培育选手,上海交大以学院为单位展开“兵团作战”。2013年起,22家学院纷纷成立教学发展分中心,各大院级青教赛百舸争流、百花齐放,2022年各类培训、赛事达239场,参与人数3116人次,涌现出大量种子选手。

校工会、教学发展中心则在赛事期间牵头各部门提供完备的培训保障,诊断性培训、提升性培训、模拟竞赛性培训以及专题集训层层递进,以主动式、体验式的活动形式,帮助学员进行教学演练与课程打磨,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由教学名师、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教学反思,现场“把脉”“拍砖”,并给出良方,帮助选手更精准规范地调整教学设计,交大青椒们的水平因此大为精进,这也成为交大独具匠心的另一种“师承”。

校工会还组织广泛的校内外宣传,校内各平台第一时间推送竞赛新闻、选手风采,沪上主流媒体报道交大青教赛经验及选手风采,形成“一人参赛、多方关注、全面引领”的氛围。这样的全程保障与贴心服务,让每位选手都能全力以赴,争取最好的成绩。

文/王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交大   校工   初心   特等奖   上海交大   青椒   上好   校内   上海   青年教师   选手   科研   成绩   教师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