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早已给出答案

#历史开讲#

在很多古代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见富家子弟出门在外出手阔绰,动不动就从怀里掏出几锭银子,往桌上一放,银光灿灿,闪着贵重的光泽,羡煞旁人。

其实不然,像白银这样的贵重金属,在古代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部分普通百姓花的还是铜钱,直到明清时期白银才作为主要货币进入市场,成为常见的流通物。

到了今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交易中更是鲜少看见银子。那么古代这么多银子,现在都去哪里了?其实,考古学家早已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一、白银货币的“上位”史

在讨论银子消失之前,首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白银是如何从金玉其外的“装饰品”一步步变成商品流通中的“硬通货”的。

根据《史记》的记录,早在夏朝时期,金属就已被分为三品,分别是黄、白、赤,分别对应着金子、白银和铜。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也能够发现银制的铲形、饼形等形状的货币,可见在上古时期,白银已经被当做是一种货币形式。

但由于制作成本高且不易携带兑换,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流通。

到了秦代,为了整顿统一后的货币情况,将黄金和铜分级为上币和下币,而白银则被规定只能用作装饰品和餐具,禁止作为流通货币使用,白银的货币化进程就此停摆了一段时间。

汉代时期,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货币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官方铸造铜制的五铢钱,不过后来为了扩充财政收入。

元狩四年,汉武帝曾经尝试过发行一种用银子和锡合金为材料的“白金币”,这被认为是最早获得官方正式肯定的以白银为原材料的货币。

但还是因为数额过大、不易兑换的原因,它最终也没能流行太久。

白银真正开始得到市场青睐是在唐朝末年,当时市面上的白银交易量开始上涨。

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及跟周边国家外交所需要的纳贡、军费等开支逐渐增大,折成白银进行交易会提高效率,这一点大大促进了白银的货币化。

而白银进一步跃升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在民间广泛使用,还是得到明朝时期。

洪武八年到宣德十年(1375-1435年)间,朝廷大量发行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

但这种宝钞的发行数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且不能和金银进行兑换,大量纸币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印制出来,很快就贬到一文不值。

百姓们为了生活和交易,纷纷放弃使用纸币,开始转向使用白银这种相对更保值的足量金属。

很快,使用白银便成为了民间大势所趋,面对这种局面,朝廷也对货币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白银成为本位货币,铜钱成为辅助货币。

至此,白银最终走完了它的“上位”之路,稳居硬通货币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时中国的白银价格远超国外,因此欧洲国家从中国购买瓷器、茶叶和丝绸需要支付高额费用,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清代延续了明代的货币政策,银子继续在市场流通,晚清更是有多达几十种外国银元在境内流通。总览市场全局,可谓是一番欣欣向荣。

二、白银的归途:流失还是消失?

可惜好景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响,逼迫清政府打开国门直面虎视眈眈的列强。

在那个国运急转直下的年代里,战争节节失利,昏庸的政府步步退让。

割地的赔款从《南京条约》的两千一百万银元增至《马关条约》的二亿两白银,甚至到了《辛丑条约》的9.8亿两。

白银比水流得还快,活生生拖垮了清政府,更是让人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清政府试图力挽狂澜,颁布了“币制则例”,想要挽救颓废的财政和混乱的货币状况,却无济于事,还未有起色,大清便气数全尽,彻底灭亡了。

在时局的动荡和经济的崩溃之下,数额庞大的白银就这样随着过去的屈辱历史流到了国外。

但白银消失的原因远不止于此,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是非常考究的,尤其是王公贵族去世之后,肯定是要按照一定的章程礼仪进行厚葬。

所谓厚葬,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生前的珠宝首饰带下去陪葬。而白银在古代被铸做藏品与首饰又是十分常见的。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仅仅是慈禧太后一人的墓葬,装修便花费了227万两白银,而慈禧生前又是最为偏爱金银器皿、玛瑙玉石的。

据不完全估计,这些陪葬的财宝总价值要超过上亿白银。

当宝物在墓中被安置完毕以后,送葬的人发现棺木里面还留下了一些缝隙,为了填满空余,又往里倒入了足足四升珍珠和2200多块宝石和金银珠宝,总价超过223万白银。

光慈禧太后的陵墓便如此华贵,满清上上下下的帝王公卿的墓葬中共有多少财宝和白银,就更是无法想象的天价数字了。

且由于民国混战,慈禧等人墓葬被盗,其中价值连城的真金白银也没能得到完整的清点与保存,要么被毁坏,要么被孙殿英当做赃物贿赂到了国外和不知名的人手里。

三、无处不在的银

时光流转,转眼到了新中国成立。国家经济百废待兴,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有限的金属和各路资源也都优先用于工业发展,在很多地方都会进行白银收缴,将大量银子熔化。

而在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日常货币流通中基本已经看不到银的影子,但银子真的已经退出历史潮流了吗?

实际上,在看不见的角落里,银如今被应用于感光材料、电子电器的生产,惠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促进工业的进步发展。

而白银的观赏收藏价值也仍然存在,银制的首饰餐具在国内外市场上至今也大受追捧。

回望银子的前世今生,无论是作为装饰物,作为货币市场的主力军,还是最终成为了促进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它的价值和定位都在因时而变。

顺应时代的同时又在间接引领着潮流,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银子   古代   银元   墓葬   考古学家   纸币   中国   金银   货币   时期   答案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