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俄罗斯人自称是刘少奇的孙子!核查其身份后,惊呆工作人员

2003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签证大厅内,正在工作中的小王接待了一个长相带有部分东方人特点的俄罗斯人。

他此行前来是要办理去往中国的签证,按照惯例,小王当然要询问清楚他到中国的目的地,以及此次来华的目的。

然而此人的回答却让小王错愕不已。

“我要去中国北京,探望我的奶奶王光美,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会在中国游览一下。”

小王马上反应过来并说道:“你要探望谁?王光美?是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吗?”

那人简单的回答道:“是的,她是我的奶奶。”

小王顿时睁大了眼睛,在他的认知里,从未听说刘少奇有一个具有俄罗斯血统的孙子,出于谨慎考虑,他马上向上级报告了这件事。

然而上级领导对此也并不太清楚,但是此人的身份一定要搞清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拨通了外交部的电话,而很快外交部就传回了消息:此人正是刘少奇的孙子刘维宁,而且是长孙。

小王收到消息后短暂平复了一下心情,转身便回到工位上,对那个等候多时的男人说道:“欢迎回到中国,祝您旅途愉快。”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刘少奇,为何会有一个身在俄罗斯并且有着两国血统的孙子呢?

又为何从来无人提及以至于惊呆工作人员呢?一切的起源还要从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说起。

学成归来却与妻儿天各一方

刘允斌出生于1924年,是刘少奇与原配夫人何宝珍的长子。

他出生的年代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不安,而刘少奇与何宝珍都在为大革命而奔忙,根本无暇照顾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经过慎重考虑后,刘少奇决定将他寄养在老家湖南宁乡。

然而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以及革命工作的深入,为了刘允斌的安全,刘少奇始终没有将儿子接回自己的身边抚养。

在老家时,同样为了保护刘允斌,几乎没有人向他提起父亲刘少奇。在他早年间的记忆中,父母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即便是在梦中,两个人依然看不清模样。

正当刘允斌苦苦等待父母能接他一起生活时,他的母亲何宝珍却出了意外。

当时何宝珍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主持领导妇女运动,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宝珍不幸被捕。但即便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何宝珍也没有出卖组织,最终英勇就义。

只是可怜年少的刘允斌,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

全面抗战打响后,由于与国民党的关系有所缓和,而且陕北边区已经日渐稳固,故而组织上将分布在全国的领导子女全都设法接到了延安,其中就包括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和长女刘爱琴。

或许是长时间的颠沛流离,让刘允斌和刘爱琴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兄妹两人在延安的学校里努力汲取知识,成绩一度名列前茅。

随后,由于周恩来要远赴苏联治病,临行前中央召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带领一些领导的子女一起前往苏联学习,而刘允斌和刘爱琴依然位列其中。

原以为在延安能与父亲多团聚一些日子,没想到才过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父子二人又要分开,这未免让刚刚十几岁的刘允斌心怀不舍。

李少奇也知道儿女都不愿意离开自己,便在他们临行前告诉他们:“到了苏联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我们以后相聚的日子还很长。”

就这样,刘允斌和刘爱琴踏上了前往苏联的飞机。

在苏联学习的日子并不算太安逸,刘允斌和刘爱琴首先被送到了国际儿童院就读,这里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刘允斌兄妹又语言不通,举目四望更是没有任何亲友。

本着革命之家的优良传统,刘允斌首先从语言关入手,每日通宵恶补俄语,结果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基本与苏联人对话。

接下来就是学习,事实证明刘允斌绝对是个学习的好苗子,自从他打通语言关后,学习成绩在班上突飞猛进,直到最后始终名列前茅。

国内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余特别关心儿女在国外的生活,战争年代一封家书可抵万金,也正是父亲在纸上的关心和教导,成为鼓励刘允斌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随后的几年里,欧洲的战争形势变化极快。

刘允斌在苏联入党后不久,苏联卫国战争就打响了,本着磨练自己同时帮助苏联同志的心愿,刘允斌也参加了这场与法西斯的斗争。

二战结束后,刘允斌继续回到大学深造,而他学习的专业则是核化学专业。

在大学里,刘允斌不仅获取了大量的核化学知识,更与一位名叫玛拉的女孩相爱。玛拉是一位研究物理学的学生,她与刘允斌的相爱让刘允斌受益匪浅。

很快,刘允斌在苏联与玛拉结婚,并一同参加了工作,日子过得幸福而甜蜜。然而,在刘允斌的心中,始终都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团聚。

随后,玛拉为刘允斌先后生下了女儿索菲亚和儿子刘维宁,刘维宁在苏联的名字叫阿廖沙,是刘允斌坚持给儿子取了中文名字。

当时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大量的援助物资、专家、技术人才从苏联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刘允斌觉得自己报效国家的时机已经成熟,而国家也需要他这样的核化学人才,便有了回国的想法。但是,玛拉却希望刘允斌能一直留在苏联,而刘允斌报国心切,最终还是突破重重阻碍回到了中国。

事实上玛拉的内心还是舍不得刘允斌的离开,在他离开后不久,玛拉便带着儿女来到中国与刘允斌见面,并劝他跟自己回到苏联继续他们幸福的生活。

但当时刘允斌已经参与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无奈之下只能再次与妻儿诀别,而玛拉在绝望中选择了与刘允斌离婚,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苏联继续生活。

原本刘允斌打算等到手上的工作结束就到苏联去挽回玛拉,但随即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刘允斌和妻儿就此天各一方。

当时刘维宁才仅仅三岁,尚且年幼的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父亲的容貌,却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低调中成长为航空业界专家

回到苏联的刘维宁在母亲玛拉的抚育下渐渐成长起来,随着渐渐长大,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好奇,而玛拉却只告诉他父亲的名字叫刘允斌,是个中国人,现在正在遥远的中国。

年幼的刘维宁也正是在那时候,对中国产生了遐想,在他的心中一直认为中国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否则父亲不会一去不返。

在刘维宁五岁的时候,为了缓和中苏之间的矛盾,刘少奇带队访问苏联。但那次访问并不成功,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更加趾高气扬,刘少奇与他的多次会晤皆无果而终。

但是,在莫斯科刘少奇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长孙刘维宁。

事实上刘少奇此行也安排了探望玛拉母子的行程,他代表刘允斌向玛拉致歉,并允诺如果玛拉想到中国去生活,他可以让大使馆帮忙安排,不过玛拉还是拒绝了刘少奇的好意。

见到了自己的孙子,或许是刘少奇此行唯一的收获。

刘维宁当时年幼,对于这次与刘少奇的见面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有一张刘少奇亲吻他脸颊的照片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刘少奇离开苏联后,刘维宁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从中国来的爷爷,而他的生活也逐渐趋于平淡。

由于中苏关系的持续紧张,玛拉为了保护儿女的安全,在刘维宁求学期间不断为其转学,并严令禁止他在学校跟同学、老师交流关于他父亲的事情,就连家长信息那一栏也只能填写玛拉的名字。

在这种现实面前,刘维宁从小就表现得聪明懂事,从来也没有给玛拉带来麻烦,但他心中对父亲和中国的向往与日俱增。

七十年代,长大成人的刘维宁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研究方向是航空航天学,这在当时的苏联是炙手可热的学科。

由于他学习刻苦努力,从而在学院里的成绩一直很好,并在毕业当年就进入苏联航空航天局工作。

在科研方面,刘维宁始终坚持真理至上,带领团队一同攻破了许多技术难关。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苏联军方特授予他中校军衔,而他也成为苏联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

虽然刘维宁已经功成名就,但是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屈指可数,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缺少一份来自家人的认同。

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刘维宁开始为回中国看看做准备,在此期间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回中国的心更加坚定。

放弃一切荣誉回归中国定居

1988年,刘少奇的长女、刘维宁的姑姑刘爱琴跟随中国代表团来到苏联,她的目的除了工作就是找到身在苏联的刘维宁。

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爱琴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刘维宁的住址,但姑侄二人首次见面,刘爱琴却为他们一家带来了一个噩耗:刘少奇和刘允斌都已经去世。

年迈的玛拉不由得痛哭流体,看刘维宁的目光中充满了悔恨。很明显她与刘允斌虽然已经离婚,但是心中还是牵挂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刘允斌。

这件事给刘维宁很大的刺激,他马上加快了申请前往中国的脚步,但由于他在苏联军方身居要职,而且研究的领域在任何国家都是热门,所以苏联军方始终没有批准他前往中国的行程。给出的理由则是需要他退伍后满五年才能离开。

于是,刘维宁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苏联解体后,他所在的单位被俄罗斯接管,但由于涉及机密,刘维宁依然没有被批准前往中国。

1998年,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写了一封亲笔信寄到了刘维宁的手里,在心中王光美写道家中的人都在思念着他,并且希望他能回来参加刘少奇的纪念大会。信中言辞感情真挚,让刘维宁热泪盈眶。

正因此事,刘维宁下定决心向上级提请提前退役。作为一个航天业界专家,此时申请退役,无疑是放弃了之前的一切荣誉和待遇,但急于落叶归根的刘维宁并不在乎这些。

退役手续很快办好,但他依然需要留在俄罗斯五年才被允许离境,他只能无奈地错过了刘少奇的纪念大会。

2003年,五年限制离境期刚过,刘维宁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也就发生了让工作人员目瞪口呆的那一幕。

回到中国后,他首先去探望了自己的祖母王光美,而王光美早就将所有家人聚集起来等着他。

在这个家庭中,刘维宁没有生活过一天,但却与他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虽然刘维宁不会说汉语,但在姑姑刘爱琴的帮助下,与大家依然聊得十分投机。

从小低调成长的刘维宁,这一刻才算真正感受到了亲情,有这么多的亲人关心自己,这让刘维宁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也正是因为这次探亲,刘维宁决定定居中国。

2006年,刘维宁正式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他马上将自己在俄罗斯的一切资产变卖,并将家人一并接到中国。

然而当这份幸福刚开始没多久,王光美便在同年因病去世。

此后刘维宁和家人便定居在广州,根据和俄罗斯方面的协议,刘维宁不能从事航空航天相关的工作,于是已经年过半百的刘维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同时,为了了解自己祖父和父亲的过往,他频繁出席刘少奇同志的纪念活动,并到祖父当年去过的地方游览。

虽然只与刘少奇见过一面,但通过多年来的走访,祖父在他的心中已经无比伟岸。

刘维宁在广州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主营和俄罗斯的商品贸易,当地政府也对他的事业给予了一定的扶持。

现在,刘维宁一家在广州过着平静的生活,他的公司规模也日渐扩大,他用这种方式搭建起了中俄友好交流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孙子   长孙   小王   周恩来   延安   苏联   俄罗斯   妻儿   长子   中国   儿女   俄罗斯人   工作人员   父亲   身份   心中   关系   工作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