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闭症儿童能力突然倒退,怎么办?



“两坨大便在客厅地毯上如此醒目,儿子的手还在摸屁股。”

随着一股臭味来袭,华林扔下还没打完的电话,拉起儿子冲进了洗手间。

作为一个重度自闭症孩子妈妈,最让她崩溃的不是每天诸如以上兵荒马乱的场景,而是儿子的两次能力倒退。

第一次,4岁时,儿子的语言完全退化为0。第二次,在6岁入学后,已经进步的儿子出现了更多不可阻挡的退步。


口述/ 华林

80后上海人,现居美国湾区硅谷,有一个重度自闭症儿子,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为儿子考取了BCBA证书。


重度自闭症儿子

能力倒退了2次



“我孩子是中重度自闭症,他的语言正在倒退,自我刺激不断,感统失调,饮食也很局限,半夜醒一个多小时是常态......”

我儿子今年7岁,在长达5年多的干预中,他有两次比较大的倒退。

第一次是从24月龄开始,从会叫爸爸妈妈发展到语言持续减少,4岁时词汇量几乎为0,除了疼的时候会说“哇哇”(上海话),其他词一个也不会。

被现状无情打击后,我想法设想从他的兴趣发出,试图弥补。当时,他特别喜欢吃冻干草莓。我举着冻干草莓,说“莓莓”,他只要一模仿说“莓莓”,或者哪怕只是发了一个“M”的音,我就立刻把冻干草莓给他。

一个“莓莓”,我们练了整整三周。只要他说了“莓莓”,我赶紧给他,他吃得开心。我再举着一小块,说“莓莓”,他说“莓莓”,我再给他。然后我开始慢慢消退对他的提示,我举着冻干草莓,但是不说话,等他一说出来“莓莓”,就立刻给他。

从“莓莓”,拓展到“可可”(巧克力),到“On” (看视频);再从单音节词到多音节词……总算开始说话了!

第二次是5岁半到6岁,他不仅学会了大小便,基本做到自己入睡,而且对写单词产生了兴趣,可以安静坐着抄单词。

原本,我以为他的进步会越来越多,但儿子6岁上学后,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

语言停留在提要求阶段,习惯说单字,口齿越来越不清楚。

抄单词,他已经不感兴趣了,他可以拼写不少单词,但更像是为了完成功课。

自我刺激也让我们和老师头疼,念火星语、傻笑,整天撕书。

行为方面,脾气还算温和的他,居然几次打人。

稍微好一点的大概就是生活自理了,至少没冒出新的问题,还可以不太抵触地尝试新的水果、坚果、饼干、薯片。



改变了其他人

却解决不了儿子的问题



作为一个自闭症干预领域的从业者,我干预过的孩子,无论是3岁以下低幼的,3-6岁学龄前的,6-11岁上学的,还是18岁+成年的,他们都在进步。

但我依然解决不了自己儿子身上的问题,这让我有很深的挫败感。

一位语言治疗师建议我:放下干预师的身份,单纯做一个母亲。

她认为,我之前的干预确实有效果,但当我和他坐在小方桌边,我就变成了一个干预师。当这样的时间太多,我和他的连结就发生了变化。

我也承认,“教“多了,稍微不注意,和儿子的亲密会减少。而且,到一定程度,会越来越难教甚至教不会。

后来,我常常观察儿子和妹妹的互动。

妹妹刚满5岁,是个很霸道的小朋友,她常会模仿我的样子去教哥哥,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俩有一次玩拍手游戏(当然是妹妹拖着哥哥玩的),拍完后各自散去,两人脸上的表情分别是——

妹妹:“太好了,终于成功了!”

哥哥:“太好了,终于结束了!”

但不管怎么说,哥哥对妹妹是有回应的。

为什么?因为妹妹只是单纯想跟哥哥玩,她很爱哥哥,没事就去抱抱他。她人长得比哥哥小,不会在体型上给他造成任何压迫感,哥哥知道他想什么时候可以拒绝。

而她的要求又相对简单,基本都是哥哥能力范围内的,她不会无休无止,完成一个任务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哥哥和妹妹一起成长



从干预师

变回妈妈


于是乎,我也开始学习妹妹,丢掉教儿子说什么,学什么的计划,只是单纯地和他在一起。

他在后院跑,我就自己散步,我看到什么好玩的,就跟他说一声。

看到他看什么看得出神,我也凑过去看看,有时他跑开了,that’s ok(可以的),有时他会朝我笑笑,有时会抱着我的头按一下,我就让他动作轻一点,不然妈妈疼。

其实,他朝我笑,想要抱着我的头,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流呢?

更何况,有时候他跑开了,又会跑回到我身边,我说一声“hug(拥抱)”,并给他一个紧紧地按压拥抱,他也很开心。跑开了,又会再回来,我们就来一个ready(准备好),set(做),hug,偶尔他也会主动说一句“hug”。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做回他的妈妈,也接受了停留在婴儿级的语言交流能力。但只要他愿意交流,我就陪着他,尝试和他连结。

当然,适当的架构还是需要的,比如,他认识了单词,我就带他读句子,读一本7-8句的小书。

他不抵触钢琴的声音,就带他弹do do do, re re re, mi mi mi。而这些小的架构,配合着信任、安全感、被接纳,慢慢突破了现在的瓶颈。


调整心态

是第一件要事



若孩子停滞不前,我想,调整心态是家长能做的第一件事。

首先,那种进步-飞跃-进步-飞跃的节奏属于中福利彩票,几率比被诊断为自闭症都低。

其次,我习惯视觉思维,我会拿纸笔具体写出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最近状况,避免以偏概全,毕竟孩子也会有做得好的地方,这时,我们特别需要看到这点。

然后,找专业人员、孩子的干预团队一起分析。

有些停滞不前可能是泛化问题,机构里学到的技能没能在自然情景下用出来。

有些可能是前备技能没有掌握牢固就跳到下一个课程,根基如果没打牢就不停往上堆东西,塌是早晚的事。

有些是动机、强化物的改变,之前管用的,现在不一定管用。

有些可能是课程设置大方向的问题,如果只是一直在教一个个很具体的认知,比如1+1=2,猫念“mao”,只有给指令“跟我做”时,孩子才会模仿,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会发现要教的太多太多了。

另外,孩子也许是在积累,又或是受到了生理的困扰限制,比如长牙、青春期。

如果这些因素都不是,那我们可能需要放手,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在条条框框之外转转看看,也许会有新的看见。

手拉手的母子三人



入学后

谱系孩子问题可能更明显


杨逸凡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神经心理专科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临床上,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案例,有的孩子原本没有任何语言,干预了一个月开始会仿说。两年之后,有了三到五个字的主动语言,但往往只是自言自语、无法回合对话、还有不少刻板的语言,更没有任何分享性的语言和分享动机。

非但没越过瓶颈期,反而进步越来越缓慢。

其实,自闭症的核心是社交障碍。干预时,除了关注当下学习的技能,更需要关心那些学了之后可以带出一连串具体小技能的核心技能。

家长还要留心,及时发现孩子在不同阶段遭遇的实际问题,坦然应对孩子阶段性的停滞,并根据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及时调整干预方向。

干预之初,家长可能需要学习结构化教学,到了社会交往层面,可能更需要融合教育、社交干预。

此外,还需要日常情景的大量教学和泛化,情景模拟的小组社交活动,这些方式较为灵活,也更加强调自闭症孩子的心智成长。

再后期是自我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生活技能等更为高阶的能力培养。这一阶段需要更加个性化的干预训练,也更加考验家长的能力。

此外,很多家长把能让谱系儿童“混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当作成功干预的目标,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不少谱系孩子入学后,问题会更加凸显。

从我们接诊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3-6岁问诊的孩子,多是因为在幼儿园或上学后频繁受挫。比如,不懂有效表达和叙事事件,明明想和同学玩,却跑去拽别人头发。我行我素,不愿意排队。不能遵守集体规则,容易情绪崩溃。

入学前,这部分孩子的干预效果很不错,语言、模仿、认知都有很大进步,但幼儿园和小学需要更高级的社交干预支持,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有效支持,孩子又会陷入下一个瓶颈期。


不少谱系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吧
干预一段时间后
孩子能力停滞甚至开始倒退
顺利入学后孩子能力反而倒退
......

如何找到孩子的潜力点,打破干预瓶颈
为他们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干预支持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神经心理专科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杨逸凡医生

为家长现场详细解答!

此外,另有大米和小米豪华督导团助阵

现场依旧包含案例讲解+实操+访谈对话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听课体验

扫码即可报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自闭症   中国医科大学   能力   谱系   儿子   哥哥   家长   妹妹   语言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