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玩了一招阳谋,专挑春季发兵打匈奴,致使女人流产人口锐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匈奴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战国时期开始,匈奴就已经与中原接壤,开始侵扰我国北方地区。到汉朝初期,匈奴国力达到鼎盛,甚至打得汉朝节节败退,那么汉朝是如何战胜如此强大的匈奴,以至于“自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呢?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爱恨情仇”

匈奴在人们印象中一直是游牧部落,生活在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实际上,匈奴部落与汉族祖先的部落都起源于黄河流域。

《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将匈奴归为炎黄子孙的一部分。黄帝时期将这些部落称为“荤粥”,诗经《采薇》中也有匈奴的别称“猃狁”的记载。说明当时黄帝部落与匈奴一同居住在黄河地区,互相争斗。

匈奴在与黄帝的战争中处于弱势,只能节节败退,被赶到北方的草原地区。而实际上,这时的黄帝部落也居无定处,随处而迁,游牧还是大河文明的常态。

自西周起,当时被称为“戎狄”的匈奴开始不断侵扰中原王朝,尤其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戎狄大破西周,迫使周朝国都东迁建立东周,匈奴实力强盛可见一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积极备战,前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拒林胡、楼烦,迫使林胡楼烦加入匈奴;后有战国李牧率军十数万、战车万乘征讨匈奴,使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再犯。但匈奴的觊觎之心世人皆知,游牧民族战斗力的恢复速度恐怖如斯。

此时匈奴已经开始分化,一部分匈奴人建立起城邑,发展农耕,建立起诸侯国,最终被燕、赵、秦三国吞并;另一部分则继续游牧,被中原大军赶往更北的草原。

到秦朝统一,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建立起长城防御线,匈奴被赶出河套平原,远离了富饶的草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让匈奴的士气一度跌至谷底。

一直到冒顿单于继位后,匈奴国力才开始日渐强盛,对外扩张之势也愈来愈盛,向西驱逐月氏,强占河西走廊;向南击败楼烦,重夺河套地区;向东大破东胡,使得东胡彻底臣服。一个雄踞亚洲北方的庞大帝国正式确立,以奴隶制为主体的匈奴政权在中原历史上活跃了300年。

此后,零星的匈奴部落仍存在了200余年,一直到南北朝末期,“匈奴”一词才逐渐从我国记载中消失。在这期间,无数能人义士折戟漠南,匈奴的威胁始终让中原王朝统治者如鲠在喉。

汉朝初期是匈奴最为强盛的时期,在冒顿的带领下,匈奴各部团结一心,在分封制的激励下,各部军队动员力大大提高。

刘邦刚刚统一王朝,汉地尚未彻底平定,军队无力深入北方,再加上国内战马紧缺,匈奴的骑兵对上汉朝的步兵简直呈碾压之势,但在骚扰过后,仍打不破汉军的紧密防守。

汉匈之战初期,虽然国力仍不足,但多次战争仍胜多败少,这给了刘邦极大的自信心,亲率四十万大军征讨匈奴。一路上数败匈奴军队,结果孤军深入,被围困在白登山,匈奴人打不破汉军几千人的防守,但刘邦唯恐物资耗尽,与匈奴签订合约,正式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

从汉初之前中原与匈奴的发展历史来看,匈奴从部落时期开始就一直被排挤在外,从黄河流域一直被赶到长城以北,彻底成为了游牧民族。匈奴对中原的野心从未被消灭,屡次侵扰我国边境,但综合实力的强大使得匈奴数次被击败,直到冒顿的出现,匈奴才开始真正强盛起来。

二、汉武帝抗击匈奴

西汉初期虽然没有成功击败匈奴,和亲的行为也为当时之人所不齿,但也让朝堂中的有识之士看清了匈奴的真实实力,让汉武帝看到西汉必胜的几个条件。

首先,冷兵器时代,人口是最为重要的。人口多,战斗力才能强大,以少胜多的战役自古以来都是很少见的。

匈奴虽然占地甚多,但人口却不多。作为游牧民族,人口难以快速增长,即便所有的青壮年都被拉去征兵,大多数时候也只能维持30万军队的建制。而古时候一般时五口一壮丁,这样算来全国总人口也就150万上下。

而汉朝初期就有一千万人左右,经历文景之治,全国共有三千万多人口,综合国力远远大于匈奴。

其次,战争的时机很关键。匈奴在经历春夏两季放马南山,战马正肥,物资还较为丰富,兵力强悍,再加上看到中原地区有粮可抢,自然士气高涨。

而秋季是农耕文明收获的时间,这时大部分兵卒都被遣散回家收拾田地,剩余的兵卒也都急迫的想要归家,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这时即使征兵,同样也会影响收成。再加上天气越打越冷,兵卒不适应,秋季进攻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匈奴位于中国北方,《汉书·匈奴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岁也,匈奴饥,人民畜产死十六七”,匈奴基本上是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灾害频繁。

游牧民族的属性使得冬季匈奴人多在家休息,冬季休养生息,固本培元,春季自然有许多女子怀孕,行动极为不便。

再加上春季匈奴经历冬天的消耗后,战马粮草不足,正欲放马,军队战斗力大幅下滑。汉朝在开春后物资充沛,兵卒正跃跃欲试,再加上天气会越打越暖和,士气高昂。由此可见,春天的进攻往往会有奇效。

汉武帝利用这一特点,特意在春季攻打匈奴人,果然大捷。《汉书》中把这一情况记载为:“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罢极苦之。自单于以下常有欲和亲计。”

但抗击匈奴仍有一定难度,最关键的是机动性的问题。匈奴是马背上的国家,居无定所,想要找到他们的栖息地就得有相同的机动性。而匈奴想要进攻只需要挑个适当的时机,找到几千里防线上的突破口,抢完即跑,汉军只能疲于奔命。

在修生养息后,恢复元气的大汉王朝开始谋划征讨匈奴。汉武帝时已经养马40多万匹,同时,汉庭众人也看出匈奴的疲弱之处,进攻策略制定的十分巧妙。

早在张謇出使西域时,汉军就已经摸透了匈奴人的底细。在试探性地用骑兵进攻匈奴,结果收获败仗后,汉武帝就开始了计划。派大将卫青攻打河南之地,斩首数千,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并加固长城,移民数十万,将匈奴国土分割,让他们不能互相支援。

其次,在春季,派大将霍去病直击匈奴腹地。正如前文所说,春季的匈奴军队不堪一击,西线的腹地被一举攻破,斩首匈奴兵卒数千人。此后,霍去病又深入匈奴腹地,追至祁连山,斩俘匈奴贵勋两千余人,彻底伤到了匈奴的根本。

此后,匈奴两部投降,其余几部仍退守漠北,想诱敌深入,结果被卫青与霍去病彻底打残。遗憾的是,汉武帝原想将匈奴斩草除根,霍去病却突然离世,再加上战马损耗过大,汉匈之战只能作罢。

最后,汉武帝远征大宛,将西域纳入统辖范围内,匈奴再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困守漠北,逐渐衰落,再也没有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资本。并且,汉朝战略十分稳重,骑兵开路、步兵屯田,将匈奴反攻的念想彻底打消,中原王朝从此再无匈奴威胁。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面临的第一个大敌,数个王朝持续抗争300年,才最终将匈奴击败,这不仅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卫青与霍去病英勇善战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伟大抗争的一部分。

三、抗击不是重点,汉武帝利用匈奴人治国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不少匈奴人在汉匈战争期间投奔汉朝,促进了两族交流、民族融合,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金日磾。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王子,在休屠王被杀后投奔汉朝,被发配到黄门给汉朝饲养战马。由于其体貌壮硕清朗,饲养的战马膘肥体壮,在汉武帝检阅时被一样相中,从此开始在朝廷中工作,担任侍中,服侍汉武帝数十年之久,位极人臣。

在这期间,金日磾丝毫没有窥探汉武帝的行为,反而处处为汉朝着想。他不仅不亲近汉武帝赐予的侍女,不接受汉武帝的赐婚,而且在他的儿子调戏侍女后大义灭亲,铲除祸根。而马氏兄弟篡位一事,令汉武帝彻底信任他。

在“巫蛊之祸”查明真相,将主谋江充灭族后,当时有一个叫马何罗的内侍和他的弟弟马通与江充关系甚密,为避免被牵扯,他们密谋在汉武帝外出狩猎、金日磾因病休息时伪装诏书杀入汉武帝的寝宫中。

而金日磾不知为何突觉大事不妙,立马进入宫中,在千钧一发之际,徒手将马氏兄弟擒拿,救下命悬一线的汉武帝,证明了自己的忠诚。直到后来成为托孤重臣,也将自己列在霍光之后,以免匈奴轻汉。

由此可见,汉朝虽然对匈奴的侵略厌恶至极,抗击力度也很大,但对投效而来的匈奴人接受度很广,更多是以和为贵。

结语

抗击匈奴,是中原王朝绕不开的主题。秦始皇挥兵把匈奴赶至北方极寒之地,修建万里长城以求防御,从始皇始,抗击匈奴的使命代代相传。

汉武帝是其中的佼佼者。巧算天时,在匈奴受天灾时发动战争,制造匈奴内乱,攻打防御力弱的地区,制定英明策略,让匈奴一蹶不振。卫青、霍去病、李广,良将逢英主,创造了一段君臣佳话,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亡,中国北部得到了暂时的和平。

参考文献:

《汉书》

《资治通鉴》

《汉武帝大传》

《匈奴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汉武帝   匈奴   兵卒   王朝   中原   汉军   战马   汉朝   春季   军队   人口   部落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