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人口偏西密集似乎和624年前的一段历史有关

每当我认真去看静海的地图,都有一个问题想要搞清楚,很多熟悉静海地区的朋友都知道,静海区的人口村镇,也就是最繁华和最密集的位置,几乎都在静海区的西半侧,以京沪高速东西两侧为主,南北延伸。自北向南从台头镇、独流镇、王口镇、梁头镇,子牙镇,双塘镇,陈官屯镇等排列,反之静海城区西双塘以东,大邱庄镇以南,这一大片广阔的区域,村镇少人口稀疏,也没有什么商业区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静海区偏西发展的情况,如果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那或许要从1399年的七月说起,也就是624年前。

天津市静海区地图

*以下推测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与正史不同之处请以二十四史《明史》记载为准。

1399年七月的北京城,燕王朱棣打着靖难清君侧的名义,在明初阴谋家姚广孝(道衍和尚)的精细策划下,起兵谋反。仅以几百骑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河北一带,当时的南京明统治层决策层反应迟钝,勉勉强强凑了十三四万人马,号称三十万,再加上无将可用,只得启用了一员老将65岁的长兴侯耿炳文率领这支人马北上拦住燕军南下。

朱棣和姚广孝(影视剧照)

燕王朱棣也自知起无名之师,谋反之心天下皆知,于是就问军师姚广孝:

“民心像彼,奈何?《明通鉴卷十一》”。老百姓都心向朝廷(建文帝),不肯给我军(燕军)补给军粮物资,怎么办?

姚广孝闭着眼,声音阴冷道:

“臣只知天道,不问民心。《明通鉴卷十一》”。我只知道燕王要去争夺皇位,继承大统,至于民心就顾不上了,顺天应命,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明成祖朱棣像

于是明初第一狠人朱棣就顺应天道,丢掉了伪善的假面孔,名正言顺的开始不顺则杀的血腥之路。

“惠帝(即建文帝)承太祖(朱元璋)遗威余烈,因势初张,仁闻昭宣,众心悦服,成祖(即燕王)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 ——二十四史《明史》。

当时的河北一带是燕军和明军的主要战场,从北京城出发跨过天津卫南运河开始,燕军就开始受到了各地官民的抵抗,当时的老百姓都明白朱棣起兵乃是造反,违背了当时老百姓安心于太平生活的初心。不得民心,自然也就得不到来自老百姓的后勤支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是不可能了,按照朱棣的狠人性格,自然是手起刀落,开启血腥模式。

最不想看到的场面还是发生了,此事也是朱棣一生的黑暗时刻,虽然日后的永乐大帝为当时的明朝创造了盛世和强大,但是这段历史和他的文治武功一起,被史官记录在了历史文献之中。

靖难之役示意图

“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 ——《南宫县志》

从渡过南运河开始,朱棣的耐心耗尽了,也不想假装仁义了,下令血洗一切敢于抵抗的村镇。

屠村,燕军开启了至暗时刻。

一时间河北大地血流成河,老百姓携老扶幼纷纷出逃山西河南,造成了华北平原大量的人口流失,赤地千里。

“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 ——《南宫县志》

静海,就在燕军渡过南运河南下的必经之路上。虽然我查阅了很多典籍也翻阅了二十四史《明史》,已经找不到燕军血洗静海的文字记录,但是历史文献的蛛丝马迹之中还是能分析出燕军当时对静海做过什么。

就在笔者一筹莫展的时候,注意到了静海地图最南边的中旺镇,G233国道津淄公路紧挨中旺镇向南,黄骅市的齐家务镇,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证据。

说到齐家务镇这个地名,大有来头,齐家务原名叫做“起家雾”,后慢慢改变为齐家务镇这个地名,这个地名就和燕军南下有直接的关系。就在当年燕军举起屠刀开启血洗模式之后,燕京(北京)以南“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当这些魔鬼走到齐家务这个地方的时候,天突降大雾几日,燕军数次与这个村庄擦肩而过却没有看到,村民大难不死,于是将村名改为“起家雾”,以纪念此事。可以说,齐家务镇目前是华北平原上最古老的村镇之一了,因为624年前他们幸运的躲过了这场浩劫,子孙繁衍至今。

可以想象,作为必经之路的静海,紧挨齐家务镇的这一路,可怜的百姓和村镇,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624年前朱棣率领的燕军,暴行累累,虽然武功一时,却逃不脱历史的记载和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静海   华北平原   北京城   通鉴   南宫   燕王   明史   村镇   天津   民心   密集   老百姓   人口   年前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