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与平等、爱与理性、自由与无为

为了后边讨论的方便,我们要变得更学究气一些,探讨一下几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人类的慈悲(或者用仁爱这个词也可以),是可以由理智而不断扩充,而慈悲和仁爱的扩充也同时是理智的提升。而凡夫的慈爱是有限度的,比如恋人之间的爱既包括了相互关爱的利他之心,同时也包括有异性之间的爱恋之心。恋人的自私和无私浑然一体,难以区分,所以评判两个人的爱情就变得十分复杂。而纯粹的慈爱之心是完全的利他的,纯粹的理智也是完全的慈爱的,没有慈爱就是没有理智。这时我们发现慈爱和理智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述。灯的光明是理智,灯照亮万物是慈爱,有光明才能照万物,照万物是光明的作用。

然而,凡夫爱的扩充和理智的提升是在不断地牺牲自我的贪欲、放下自我的执着中完成的。像“二师兄”一样,即爱美色,又爱美食,取到了真经也难以“成佛”,只能做一个“净坛使者”,成为文明的守护者。牺牲自我的爱欲、放下自我的执着和嗔恨,使心变得轻松,人心不再执着,慈爱就会扩充,别人和我就变得没有差别,这就达到了平等的境界。这时我们可以说平等就是理智。当一个人达到完全纯粹的慈爱之境,就是完全的平等之境,这个人就是“圣人”。

圣人的心在平等性上达到了什么境界呢?如中国的王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传播文明的地方,王者的慈爱之心,达到了大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慈爱遍及天下,这样的人才是王者。西方人特别尊重动物的权利,似乎爱心已经达于动物。圣人何尝不是这样,孔子在指导人葬礼时,也特别关注了狗、马等动物的安葬之法。总之,无论什么动物的安葬,它的身体都不可以直接接触土地,要用“木”性的木板、衣物、帐幔、窗帘等裹起来才能埋到土里。生命是有生发性的阳气,而土地属于阴气,身体用“木”性的东西包裹,对于它来世的生命是有好处的。但现在似乎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道理。在富裕的家庭,他们喜欢用水泥整修祖先的坟墓,这是不如法的,更不能用金属之类封裹。圣人的爱心不仅达于动物,也达于来世。而不同的圣者,在教化文明时,各有侧重,这与他们的愿力和社会历史的条件有关,并非是他们的心有差别。儒家就深深的关注人类社会,而释迦摩尼世尊就深深关注众生的解脱,“如来说微尘者,即非微尘”,他的心里,每一粒微尘都是平等的。

圣人除了仁爱之心,心中再也没有别的追求了。然而,圣者常怀利他之心,随顺他人而行利他的事业,这种随顺的选择就是“无为”。无为是一种惟道是从的选择,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正确的事就去做,不正确的事就坚决不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事就做,没事就休息。这是一种心的“自由”,无为的自由中包含了一心为善的选择。

而凡夫的“自由”是什么呢?凡夫的“自由”是为善的自主,一个人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的自我选择,是他的“自由”。但实际上凡夫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因为,一个人如果不选择扩充慈爱和提升理智的文明之路,他就会随顺自己的爱欲、嗔恨等等,必然在道德上走向堕落。能不能强制凡夫选择慈爱之道呢?答案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为善之道是心的选择,要通过自己的理智来决定,靠自我的发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凡夫   平等   随顺   自由   微尘   光明   慈爱   圣人   慈悲   理智   理性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