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的复杂一生,最后悲惨收场

张汤(约前155年-前115年),西汉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是留侯张良的同宗远亲。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

1. 年幼时“审鼠”事件

在张汤还是年幼小儿时,曾经发生了一件让人惊奇的事情,这就是著名的“张汤审鼠”事件。在这次“审鼠”事件中,可以看出他在审理、判决案件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尽管张汤年龄尚小,他在行事上却已经显现出残酷、嗜杀的风格了。

在老鼠偷肉事件中,张汤首先想到的是掘开老鼠洞,找到犯下“罪行”的老鼠,之后根据洞内残余的“证据”——没吃完的肉,将老鼠进行起诉和严格的拷问,在拷问的过程中将审理的具体细节和最终的结果记录下来,之后根据审理的结果,援引相关法律文件,制定相应的判决方法,最后将老鼠绳之以法。

张汤在遇到老鼠盗肉这一“案件”之后,因为看管家里的猪肉不严而被父亲责打,他没有像同龄孩子那样哭闹,而是迅速地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审讯老鼠的计划,和惩罚老鼠的措施,审鼠的层层环节都严丝合缝,十分周密,所写的判案文书也如同经手多年案件的老练狱吏所写。

张汤小小年纪,在处罚老鼠的时候,采用“磔”这种酷刑,这种酷刑是硬生生地将人的肢体分裂,十分残忍,这里是指老鼠大卸八块。对于一个孩童来讲,是看到都要害怕的事情,但是张汤却自己亲自行刑。

2. 执法冷峻,不避权贵

张汤处理的最出名的两个案件分别是:陈皇后(陈阿娇)蛊狱之案和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案。

关于陈皇后一案,陈阿娇贵为皇后,身边的人也多为皇亲贵戚,但是张汤并没有因为所要处置的人身份高贵就网开一面,对待触犯法律的人,不论是皇亲贵戚还是官吏平民,他一律不讲情面,严格按照律法处置。

关于三王谋反案,张汤恨不得能将所有与这个案件有关系的人都抓起来判决,从根本上将一切犯法之人都铲除。尽管淮南、衡山和江都王贵为诸侯,其门客也都地位尊贵,张汤仍然严格的按照律法条文行事,就连汉武帝十分欣赏的严助和伍被,也没能逃脱被处死的命运, 此次案件“坐死者数万人”。

3.制法严酷

汉武帝在位时穷兵黩武,多次发兵讨伐匈奴,每次发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西汉的国库空虚,急需解决经济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张汤受命来解决这种困顿的局面的,共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

其一,为了改善国库空虚的现状,张汤等人进行了货币改革,请旨铸造白金、五铢钱和皮币。白金、皮币和五铢钱的制造和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汉王朝的财政困难,但是也助长了钱币的私铸、盗铸之风。因此,张汤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用来辅助这次货币改革。按照当时律法,盗铸、私铸钱币乃是死罪,但涉险逐利之人仍屡禁不绝,因此,被张汤处死的人不可胜数。

其二,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汉武帝下旨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设盐铁丞。但是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之后,也出现了很多弊病,很多盐铁的质量不合格。

百姓和商贾们对盐铁垄断这一举措怨声载道。张汤奉旨全力打击这些不满盐铁垄断政策的百姓和商贾大户,制定了很多细小的法律条文,并且严令执行,一时间监狱人满为患。

其三,在汉武帝的授意下,张汤向天下颁布了告缗令。告缗令是防止工商业从业者偷逃纳税的法令,按照该法令,商人们必须要缴纳规定的财产税。对待隐匿不报或者少报的商人,一经告发,告发者可以获得被告人一半的财产。告缗令一出,很多人执念于告发商贾,百姓正常生活秩序被搅乱,也滋生出很多贪官污吏。

在强行推出这三项法令之后,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官吏也都不安其职,于是张汤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文,将骚动不安的百姓与贪污的奸吏一起惩办,毫不留情。此外,大司农颜异因为与张汤在推行货币改革时政见不一,张汤修改律法,创“腹诽罪”(意为在肚腹之中“诽谤”皇帝,尽管话未出口,但仅凭张汤的猜断,即可予以加上此罪名制裁,表现出在皇权专制之下对于言论的控制。)将颜异处死,腹诽罪一出,法网变得更加严密起来。

4.交际人才

张汤还在长安县城做小吏时,结识了当时身陷狱中的田胜,田胜是田蚡的弟弟。

田胜、田蚡二人都是孝景王后的胞弟,贵为皇亲国戚。当时只是一个长安小吏的张汤,敏感地嗅到了自己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当时在狱中的田胜四处奔走。如果田胜没有深陷监狱中,张汤也不可能接触到田胜,就算真的接触到田胜这样的贵戚,帮助了他,田胜可能也没有多么感激张汤。但是,此时田胜身陷囹圄,身心均受到了桎梧,对帮助自己的张汤十分感激和赞赏。由此可以看出张汤非常善识时务,他意识到了田胜在其以后仕途上的重要性,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向田胜示好。

张汤只是一个小吏,田胜贵为皇后胞弟,仅靠张汤“倾身为之”这一个举动是无法长久维持关系的,二人的关系日渐亲密,靠的是张汤对这段关系的长期维护。

在田胜和田蚡的帮助下,张汤的仕途畅通无阻,张汤先是去了宁成属下任职,之后又做了茂陵尉。在田蚡升任为丞相之时,张汤去做了丞相长史,此后更进一步被推荐为补侍御史,治理陈皇后一案被天子赏识。短短的十几年间,张汤从一个长安县吏升任至太中大夫,其晋升速度不可谓之不快,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在决定帮助田胜时的当机立断和他出色的交际智慧。

5.左右逢源

张汤圆滑的性格首先体现在他能够很好地与赵禹相处。赵禹为人廉洁倨傲,为官以来门下连食客都没有,而且鲜少愿意与朝中公卿结识,不受外界影响,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张汤则乐于广交天下名士,即使内心有不满,表面上也佯装仰慕。张汤与赵禹行事方式、人际往来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站在对立面。有着不同志向,性格差距巨大的人很难相处融洽,张汤却能够打破这种束缚,和性格与自己大相径庭的赵禹也相谈甚欢,足可见其处事的圆滑。

其次,张汤还得到了宁成的高度评价。张汤在经过田胜的引见之后,在当时著名酷吏宁成属下任职。宁成为人十分好胜,在做别人下属时欺凌长官,在做长官时控制下属就如同惊弓之鸟,但是张汤在宁成属下任职期间,宁成认为张汤治事十分有才华,无人能胜过,此后更是向上方的公府推荐张汤,这让人大吃一惊。

张汤做了廷尉之后,喜好结交天下宾客,关心宾客细致到宾客的饮食,对待故人子弟和贫困的本族兄弟,也照顾的更加周到、深厚。对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三公,每日问候,不避严寒和酷暑,得到了文武百官的一致赞扬。

6. 揣摩圣意

张汤之所以能够备受汉武帝的赏识,并不是因为他才华多么出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揣度汉武帝的心意,对汉武帝的心意加以迎合。

武帝时,董仲舒等人建议用儒学思想来治国理政,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和主流的学术思想。

因为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张汤在判案的时候,多用儒家学说来附会,作为审理案件、判决案件的标准,还用儒家学说来解释他所判的一些案件。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请一些学习儒家学说、秉承儒家思想的博士弟子们来研究《尚书》、《春秋》等著作,根据这些儒家著作里的思想和话语,请博士弟子们来调平法令中的可疑之处。

不仅如此,张汤在参与疑难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时,多以汉武帝的观点为评判的标准,并将包含汉武帝意愿的判案标准写入法律条文之中,来颂扬汉武帝的贤明。因此,他进一步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和赏识。除此之外,在他上奏案事时,假如受到了汉武帝的谴责,他不会表示反对,而是选择顺应天子的意向,表明是自己的过错,还强调其他贤能的人也这么说,以此来表达天子意见之贤明,于是,他的过错常常被宽恕。如果汉武帝对他所办的案件持宽容态度,张汤就将案子交给执法平和的人去办,如果所办案件是武帝想要严加惩办的,张汤就交给执法酷烈严苛的下属去办。当时武帝非常憎恶豪强宗族横行霸道,行不法之事,于是张汤在审判豪强时毫不手软,想方设法严加惩办。

他生病之后,汉武帝曾下榻张汤的府邸进行看望。更有甚者,他每次上朝向天子奏报事情,谈论治国之事,汉武帝常常会忘记吃饭的时间。丞相也成了摆设,天下的事情大多都由张汤来决定,可见他地位之尊贵,权力之大。

7. 表里不一

由于张汤出色的交际智慧,和对汉武帝的百般逢迎,他的升迁之路十分顺遂,在元狩二年升任了御史大夫。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之位,常用来补丞相的缺位,因此,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孝文帝陵园里殉葬的钱币被盗,因为怕天子怪罪,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一起约定好,在汉武帝问起来之前去他面前谢罪。但是当见到了皇上之后,张汤却改变了主意,认为只有庄青翟一个人巡视孝文帝陵园,自己没有巡视,自然也就

不用谢罪。于是,他选择背弃之前的约定,不去谢罪。庄青翟并不知道张汤已经改变了主意,一个人谢罪,因此被天子查办。此后,皇上派张汤查办此事,张汤还欲治庄青翟“见知”之罪。阳奉阴违,是指一个人表面答应,但是背地里却违背这个约定,张汤表面约好与庄青翟一起谢罪,但是并不真的去谢罪,是其表面答应而背地里并不作为,事后还落井下石,意欲治见知之罪于庄青翟,足可见张汤两面三刀,表里不一的性格。

8. 自杀身亡

张汤欲治丞相庄青翟见知之罪,庄青翟深感忧虑。丞相三长史朱买臣、边通和王朝与张汤之间也有嫌隙,三长史之前的官职地位都比张汤高,但是此后张汤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官至御史大夫,官位在三长史之上,三人都很嫉妒张汤。加

上张汤在代理丞相职务的时候,常常压制这三人。丞相联合三长史一起诬陷张汤与商人田信在暗中有金钱交易,以此来谋取暴利,武帝将信将疑。

汉武帝此时的反应很微妙,张汤被诬陷之后,他曾表示不服,拒不认罪,但最终武帝派遣大臣说服张汤自行了断。张汤屡次辩解都不为采纳之后,只好呈书表明自己的真心后自杀。

9. 张家人最后的傲娇

张汤死后,抄没的财产只五百金,大多来自俸禄和赏赐。张汤的兄弟子侄想要厚葬他,他母亲说:“张汤身为天子重臣,竟然被污言秽语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呢!”于是将张汤放在牛车上运到墓地,只有一口棺材,没有外椁。汉武帝知道后,说:“非此母不生此子”(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因此将三位长史朱买臣等人诛杀。不久丞相庄青翟在狱中自杀。

##

张汤身居三公高位,廉而不贪,堪称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廉吏。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冷酷地办案方法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汉武帝   儒家   贵戚   酷吏   御史大夫   法律条文   丞相   收场   天子   判决   悲惨   案件   老鼠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