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五次人口大迁移!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人口大迁徙,每次大迁移都是贫苦民众背井离乡,与命运抗争、艰难生存的历史。近代五次大迁移有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

闯关东,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蒙古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等地区,这些地方在清朝初期被认为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汉人禁止进入,后沙俄入侵才放开封锁。十九世纪中后期,黄河下游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而东北人烟稀少、土地肥沃。闯关东是山东省、河北省的大批灾民通过陆路或水路到达山海关以东的关东地区。陆路是通过山海关向北进入关东地区,水路是从山东半岛的烟台、龙口等地出发租船到达大连、丹东、营口等。不管水路还是陆路到达关东后就是找老乡找土地,开启新的艰难生活。从清初到民国3000多万人口迁移到东北地区,促进了关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走西口,西口狭义上指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府谷口等长城关口,分别是河北人、山西人和陕西人出关的关口,但西口更多是指杀虎口(山西朔州右玉县)。广义上西口指长城以北从事贸易的地方。走西口是清代以来,大批晋、陕、冀老百姓背井离乡涌入内蒙古河套平原经商谋生。走西口人群不同、路线不同,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商的杀虎口路线,经雁门关、杀虎口到达西北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等地。走西口将晋商推向了新高度,带动了北部蒙古草原的发展,促进名族沟通与融合。

引用网络图片

蹚古道,古道是指“陕康藏茶马古道”,是陕西商人从西安出发,经“秦蜀古道”到达四川成都,再到康定,然后分两支,分别到西藏和云南的古道。秦蜀古道包括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等。蹚古道是明清时期,陕西人通过陕康藏茶马古道到达西藏、云南进行茶马互市,用内地的茶叶换取马匹。陕西人为了做生意,在藏康滇地区安营扎寨,定居下来,成为了当地的陕商。

引用网络图片

下南洋,也称为“过番”,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等。下南洋一般是指明、清时期,福建、广州等地人民,因慌乱穷苦、人多地少难以维持生计,人们漂洋过海,一批一批的,数以千万的人们到达南洋谋生定居。

引用网络图片

赴金山,金山指美国的旧金山。赴金山是清朝中后期,大批人(从1848年开始第一批华人)从广东出发到达旧金山,作为契约劳工到旧金山挖金矿、修铁路等,在那里安家落户,受尽了欺凌和歧视。

引用网络图片

人口大迁移的人们都为了躲避灾害与战争,不得已而背井离乡,来到异地他乡,艰难度日,体现了受苦受难的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山海关   旧金山   南洋   金山   陆路   背井离乡   陕西   虎口   水路   古道   中国近代   人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