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甘肃- 一碗手擀面 是西北人最初的味蕾记忆

【开栏语】

食物最能慰藉人心。

冬天里冒着热气的红薯,夏天冰凉的梅子酒,秋天里甜而蜜的葡萄……这些人生小而美的细节,使我们可以抵御一切外物。

藉由母亲的手,原料会变成暖锅子,会变成十三花一样的宴席,会变成切成米粒般大小的牛肉小饭,这是爱的味觉和体验。

我们曾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距离我们很远,但谈到食物,它又是如此之近。

那些灶台边烟熏火燎,旷野中白气升腾,节气里眉开眼笑的——食物,经由岁月的验证,开始成为“非遗”的一部分,这是漫长农业文明中留存的暖意,铭刻在我们的DNA里,在某个时刻,一触即发。

2022年9月1日起,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推出“寻味甘肃·舌尖非遗”系列栏目,将目光瞄准散落在陇原大地上的非遗美食,它们那么具体而真切,而我们,负责将它们展示在所有读者面前。

该栏目由张子艺工作室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名称。


一碗手擀面 是西北人最初的味蕾记忆

​作者:张子艺

​在北方,面条种类数不胜数,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深究起来,都下辖在几个面界大门派之下,只要稍微一回溯,就知道它们的根系在哪里。

譬如拉面门派,就包含了拉条子、牛肉面、油泼面、揪面片等一切需要将面团拉扯开制作的制作手段;擀面门派就包括了臊子面、碎面条、转百刀、手擀面等一切需要将面团擀开、切成块或者条的制作技术;还有拨鱼子、刀削面则属于面团直接在热锅前切割下锅的制作方式。

这些面在家庭制作中特别常见,夏秋两季农忙,瓜果蔬菜填饱肚子糊弄过去就行,但等到秋收之后,尤其金灿灿的粮食满仓满谷的时候,人们心里不由地唤起一种久违的仪式感,劳作了三个季节的丰收如此惹眼,小麦的香气又如此诱人,倘若不精心对待,都有点对不起自己挥洒在麦田里的汗水。

所以,小麦被磨成面粉,从金灿灿,变成雪白白。

理论上,雪白的面粉可以变成一切食物,但在甘肃,家里妈妈最常见的,一般是拉条子或者手擀面,这两者都可以加汤可以干拌吃,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至于在每家餐桌上出现的频次,跟妈妈们的手艺息息相关。

在北方,擀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新婚之际,有“妆罢轻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甜蜜,张敞画眉的典故也被津津乐道了上千年,但紧接着就进入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现实生活中去。羹汤多为汤面,考验的第一个关口就是擀面技术了。​


将面粉变成面团有三光的要求:“面团光,面板光,手光”,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线上的产品,再将面团擀成面饼之后,切成均匀的面条,听起来步骤是如此简单,但每个步骤都完全符合要求,则需要人们经年累月的训练方可抵达。

工业文明时期,这一切不过是压面机十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但在过去,七八岁的小女孩能拿得住擀面杖的时候就要开始训练了。家里的长辈们还时不时地忧心忡忡:“你这样的手艺,未来是要被婆家嫌弃的。”一直到将圆形面团逐渐匀速擀大,变成薄厚均匀的面饼,这个技能点才算勉强过关,接着就是面饼切成各种宽窄的面条,卖油翁早早就洞悉了一切:“无他,唯手熟尔”。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婚之际洗手作羹汤的时候,漂亮地端出来一份从小训练出来的“工作汇报”了,这是过去人们奉行多年的一种生存哲学。人们也会对有好手艺的女性高看一眼,技能与时代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作用,正如当前人们对工作能力强的同事高看一眼一样。从平庸的,琐碎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且使之成为一个行业标准,这是千百年来职业化的一种高度凝练,也是人们在这个世界认真活过的痕迹。

做好手擀面之后,就根据家庭情况丰俭由人地做一碗面了。​

在西安,人们豪横地用热油泼在提前放过辣椒面、花椒盐的拉面上,谓之油泼面。在甘肃,人们在面条上拌入早早就泼好的油辣子和蒜泥,也是一顿好饭。不过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食物制作方面愈加复杂、丰富,臊子面里的面条就是典型的手擀面。

臊子面在西北已经算相当隆重且具有仪式感、可以待客的饭菜了。“出门的饺子回来的面”,远方归来的儿女到家第一餐必然是妈妈亲手做的臊子面,无论深夜还是凌晨,母亲的面都会守护着归家的孩子,给予家庭能够给最大程度的爱和温暖。

于是,肉会放的格外多,臊子也会切的格外均匀,土豆丁、胡萝卜丁、豆腐丁,切这些配料的时候,等待的焦灼似乎被缓解了,在机械的切丁过程中,母亲的心里会浮现出孩子小时候的画面,圆胖的婴儿的脸,逐渐开始蹒跚学步,去幼儿园了,更大一些竟然抽条了,需要仰着脸看他了……都说父母与孩子之间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分离,但每次面对着他们的背影时,母亲的心里还是浮现起来阵阵酸楚。

不过,眼下孩子要回来了,没有什么能够比亲手做的一碗面,更能代表母亲的绵密之爱了。

手擀面煮的刚刚好,面条是晒过太阳的小麦,韧性而弹牙,臊子汤里薄薄地勾了芡,使汤面上的厚重起来,黄花菜、豆腐丁和黑木耳四散在汤里,这是一碗饱含着滚滚爱意与虔诚心意的面,以至于人们在故乡俗语中,把臊子面叫“长面”,吃了长面,一辈子都幸福绵长,长命百岁。

嘉峪关手擀面制作技艺现为嘉峪关市级非遗项目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甘肃   嘉峪关   切成   面团   味蕾   手艺   面条   门派   最初   食物   母亲   记忆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