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的祖先,2700年前两人是否共祖?

近段时间,由于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导致很多人对宋金辽那段时间的历史感兴趣了起来。

有些人在对金朝义愤填膺、满腔怒火之时,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省份竟然是被金朝所管辖,岳飞打的就是自己,不由得一阵失语。

同时,这也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世开始感到好奇,不论是衣冠南渡,还是洪洞县大槐树遗民,又或是湖广填四川,都牵扯到很多人的身世之谜。

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的族谱早就遗失散落,不知所踪了。

但近些年,这一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由于基因溯源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商业化,普通人从基因层面上的寻祖归根也成为了现实。

一时间,网上各种皇族后裔频频出现,甚至还有人说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在2700年前曾经有共祖,这件事究竟捕风捉影,还是空穴来风呢?

活动范围

关于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所处的两大民族,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自宋朝以来的爱恨纠葛也是难以理清。

努尔哈赤本是建州女真,是金朝入主中原之后,散居东北的女真后裔,后在明朝统治之下统一了女真各部,再次崛起。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

而成吉思汗则是蒙古族,在宋金对峙之时就与金朝有着极大的仇恨,起码在唐宋时期,二者的活动范围是并不相重叠的。

我们根据这句流言中2700年往前推,事情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起来。2700年前正值中原的春秋时代,各大诸侯开始征战,确立霸权。

而东北也不太平,自周灭商之后,箕子带领着部分商朝遗民,在如今的辽宁也朝鲜北部一带建立了箕子朝鲜,燕国因为镇守北境,也与东胡各民族有所征战。

认为二人同源的源头,就出自这个名叫东胡的民族。

说是民族其实并不确切,因为东胡只是中原政权对东北各个族群的一个统称,由于不涉及核心利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区分。

根据近些年的整理,上古时期的东北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民族,东胡、肃慎、扶余。

肃慎离我们最远,与中原的联系时断时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最好,在语言学上,扶余语和如今的日语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而东胡民族,则是常常与中原民族交际,早些时候,称之为山戎,春秋战国时期统称为东胡,汉朝时期南方东胡称之为乌桓,而我们今天讨论的蒙古和女真两大民族都属于东胡族群的后裔。

语言学

在语言学上划分上,女真语、后裔满语和蒙古语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这里说的相似并不是词汇上的相似,毕竟词汇在交流过程中常有借鉴,并不能作为二者亲疏的依据。

就像很多汉译英的词汇,也不能证明中文和英语的亲属关系。

语言演变上千年,即使是同为汉语,山西人的晋语方言和粤语也不能流利对话,只能听懂个别词汇。满语和蒙古语虽然不能对话,但他们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族。

而且通古斯,很有可能就是东胡这一名称的异写,而至于“斯”的音,不论是在宋朝与蒙古、女真的官方文件翻译中,还是如今的满蒙语言对话中,都有很多“s”的尾音。

所以,不论是在语言学上,还是二者的族源上,都能看出两个民族在两千多年前的渊源,那么,难道这就能证明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共祖了吗?

爱新觉罗家族基因

根据研究人员的测定,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家族的家族遗传标记为C-F14749。这一结果的出现,直接攻破了之前一些人说“爱新觉罗”是宋徽宗后代的流言。

金兵南下,攻破北宋汴梁城,俘虏徽钦二宗回东北,就是《满江红》里所说的“靖康耻,犹未雪”。

由于史料对宋徽宗被俘虏之后的记载太少,所以很多人拿徽钦二宗在东北的生活说事。

宋徽宗赵构在东北诞下14个子女,这14个子女开枝散叶之后,融入了女真族的大家庭当中。

爱新觉罗中的觉罗,在满语中是“赵”的转音,民国时期的《黑龙江志稿》中就提到了“觉罗者,传为徽钦之后”

《清史稿》也提到,“董鄂氏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后。”并且在清朝灭亡之后,很多爱新觉罗氏也改姓为赵,更就让这一说法流传甚广。

宋徽宗赵构

但赵宋家族的基因则是Q系单倍体,与爱新觉罗家族的C单倍体相去甚远,要么就是当年满清入关之时,爱新觉罗家族为了自己统治的正统性捏造的谎言;要么就是徽钦二宗或者后代有人被绿,断了传承。

但不论哪种可能,最后当上皇帝的这一支爱新觉罗家族,都是不折不扣的东胡后裔,与徽钦二宗毫无瓜葛。

成吉思汗家族基因

而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基因测定就有意思了,不同地区的后裔也有着不同的基因标记,其中以C系单倍体为多数,有13万男性;O系单倍体次之,有9万多男性,更有极为稀少的R系单倍体。

这与我国人类学家统计的各省蒙古族基因比例也有相似之处,但在地域上有所差别。

在河西走廊以东的蒙古族(内蒙古、蒙古、东北),以O系单倍体为主;新疆、青海等地则更加繁杂,C系单倍体比例较大,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说成吉思汗是C系单倍体基因的话,那么还真有可能和努尔哈赤的女真族对上号,但根据伊朗对成吉思汗五世孙合赞汗的基因测序出来之后,发现仍然是O系(O2)单倍体基因,属于中国男性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类型。

近些年的对自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一些人,也都测出来了O2的基因血统。

这就有了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在成吉思汗到合赞汗的四代人当中,有着其他男人插了一脚,要么就是成吉思汗本人就是O2单倍体。

努尔哈赤

身为权力最高层的统治者,对自己后代血统的纯洁性应当是十分在意,这一点我们从近些年一些比较考究的清宫戏中,严格的侍寝制度就能窥见一斑。

至于印证这一猜想的史料,也确实存在。早在宋朝时期,就有着对成吉思汗身世的猜测了。

成吉思汗在位时,正是南宋宁宗赵扩统治时期,二人年纪相仿,赵扩曾经派使臣出使蒙古,使臣根据在蒙古所见,写下《蒙鞑备录》一书,供朝臣和皇帝了解蒙古风情。

在书中,作者将当时的蒙古族分为“白鞑靼”和“黑鞑靼”两种,白鞑靼和宋人的长相更为接近,也更符合宋朝使臣的审美,所以作者在书中对白鞑靼的溢美之词流于言表,成吉思汗和使臣速不罕都属于“白鞑靼”。

可见,当时的蒙古诸部在长相上也是有明显差别的,不然作者也不会将这种细节刻意记录在书上。

如果说成吉思汗的基因真的不属于东胡民族,那他这种“白鞑靼”的基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匈奴。

匈奴最初指的只是兴起于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后逐渐坐大,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吞并东胡,将当时的东胡、后来的鲜卑都纳入到了自己的统治之下。

后来汉武帝北击匈奴,匈奴贵族带领部分移民西逃之后,残存的匈奴就又和东胡后裔、鲜卑这些民族融合起来。

根据《史记》记载,匈奴很有可能就是商汤灭夏之后,夏人北上游牧的后代。

近些年的研究中,也在不少匈奴后裔中测出了O1和O2单倍群,不论是和汉人,还是和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都有着较近的血缘关系。

结语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部分的蒙古族和女真族一样,都是东胡C单倍体的后裔,而成吉思汗家族的基因还尚存疑问,很难断定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是否共祖。

而那些史料不全的考证,也只能是推测,除非有一天,成吉思汗的陵墓被找到,我们再进行基因测序,才能真正确定成吉思汗的血统。

另外,中华民族往往更重视文化认同而非血缘认同,各民族人群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其他基因掺杂,但都不影响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不影响我们传承和传播属于自己的文化。

影视剧中努尔哈赤的形象

匈奴人当中不仅基因单倍群不同,甚至连人种都大不相同,但这些并不影响匈奴的强大。

以至到了今天,以欧罗巴人种为主的欧洲国家匈牙利,仍有不少人以自己是匈奴人而自豪。

那些鼓吹基因学说的,要么是商业利益使然,要么就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分化我们的阴险手段。

西方重视人的血统,那是中世纪贵族剥削平民的手段,如果今天还有人引以为傲,不是坏就是蠢,毕竟在中国,只有猫猫狗狗才讲血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   爱新觉罗   女真   单倍体   东胡   蒙古   匈奴   后裔   祖先   基因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