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新民镇发现400年前的赵氏族谱


赵姓是彬州市新民镇新民街村的第一大姓。

新民街村赵氏族谱(民间叫影),是村里的一件宝物,在一九五九年全国开展反对封建迷信运动中被收缴,当时的邠县新民区第二乡政府在新民街古城堡(当地称老城)底下的赵正儒家窑洞办公,全新民塬收缴的老影集中存放在窑洞东边一个放柴火的窑洞中。当年九月份一个下雨的晚上,本族人赵西纯冒着危险偷偷地拿走了老影,放在他家藏了起来,后来全新民区范围的老影被集中烧毁,唯有新民街村赵氏家族的老影才保留了下来,已经损毁严重,二〇一六年,同族人赵壁声(小名赵买牛,在新疆军区工作,著名书画家)精心装裱,才保留至今,成为全村的宝贝,

这件宝贝族谱,绘成于皇淸初甲子年(即天聪1624年),至今三百九十九年。

经族谱记载:赵氏家族乃宋太祖赵匡胤之后,宋元以后失散。其一支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自山西洪洞县,辗转迁到陕西真宁县安兴里于家庄(今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先祖赵瑞有十三个儿子,除了中子赵通定居于于家庄外,其余儿子均散落各地,其中邠州世店镇(今彬州新民镇)一宗为其十三子一系(摘自正宁县于家庄原谱)。

彬州新民镇这一支系,从明成化年间定居到现在,历经约550年,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是从明成化年间到明末清初的180—200年间,繁衍生息,经历了战乱、灾荒、瘟疫,家族人亡殆尽,最后只留下三户族人,且均年迈无子。二是三户之一赵辉,从老家正宁县于家庄抱养一子,据考证此子为赵氏第六代传人赵邦清之裔孙,名赵平,后更名为赵居正,一子顶三门。此即为世店镇(今彬州新民镇)赵氏之近祖。

老影之分影,记载于皇淸初甲子年(即天聪1624年),至今三百九十九年。赵氏家族在新民镇繁衍生息,全族约21代,分4支族,现有2000余人(主要居住在新民街村和堡子村)。

族谱显示,新民村赵氏家族的近祖为明代名臣赵邦清。

赵邦清(1558—1622),明朝有名清官,曾任滕县知县。字仲一,号乾所,明朝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次年来任滕县县令,政绩卓著,在官道两旁植树种花,立有《滕县官道碑》。后任吏部主事、郎中、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等职。著有《鹤唳草》《实政录》《乡行录》等。

赵邦清36岁任滕县县令,赵邦清来滕县之前,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治理滕县,他殚精竭虑,断然采取一系列治理方略,发展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任职5年,便使滕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被时人誉为 “河洛之间,葱然一善国也”!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两次来滕县考核赵邦清政绩,“褒其为伯才”,并写诗赞颂:“景清白血流正宁,邦清吾友如其清……空闻越客诅秦客,未葬滕公得赵公……”明朝“公安派”文学领袖袁宏道曾写《过滕县赠滕尹赵年兄乾所》诗,盛赞赵邦清:“乘月过滕里,踏沙度薛城……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停车问父老,之子有能声。”

当时安南国正使拜见万历皇帝,万历问他:“你到访我国46个县,感觉我国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我来到中国界,所到过的州、县,未见过官吏们有谁如赵邦清那样清正、一尘不染。”万历皇帝闻言大悦,遂提笔书赠“清、清、清”三个大字,并立即下诏召赵邦清进京。当时滕县流传民谣:“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

今赵邦清家乡(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仍存有明朝廷为表彰赵邦清所建的3座石雕牌坊。这3座石牌坊都刻有文字、浮雕,场景宏大,造型优美,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从明至今越数百年,但雄姿不减,至今完整无损,傲然耸立。它向世人诉说着一代廉吏赵邦清那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族谱   永和   正宁县   新民   明朝   窑洞   甘肃   万历   年间   年前   家族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