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埃隆·马斯克为什么这么着急想“永生”?

埃隆·马斯克——星际探险的狂热者和实干家

埃隆.马斯克

2020年1月19日晚11点30分,在美国火箭发射司空见惯的佛罗里达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发射任务——也是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猎鹰9号火箭携带太空舱,发射不到2分钟就爆炸了,全程用时1分38秒,炸掉造价3.4亿元的火箭,马斯克在干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在马斯克的计划之中。他们只是想用实际行动来测试:如果火箭升空后爆炸,宇航员能否成功逃逸出来,安全返回地球?

猎鹰9号火箭

9分04秒,太空舱安全“落水”。马斯克给出了肯定答案。这也意味着:Space X送人进太空的计划,几乎再无阻拦。在过去的6年中,Space X一直在开发新太空舱,并通过一系列演示,来证明它的飞行器是安全的,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太空舱安全降落

这是人类星际探索里的一小步,但却是民用航天SpaceX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步,更是马斯克火星殖民计划的关键一步。

安全舱逃逸试验

埃隆·马斯克在介绍他的的火星计划时表示,他对SpaceX星际飞船在5至10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非常有信心。

Starship假想图

目前,SpaceX正在夜以继日地抓紧建造星际飞船。该星际飞船(Starship)建成后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载人飞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将是马斯克实现人类定居火星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运输工具。Starship与“猎鹰9号”火箭一样,也能够重复利用多次飞它可以将人类和货物运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火星以及更远的太空中。

测试中的Starship

2023年2月9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城外的星际基地发射测试台,完成了星际火箭Starship的超级重型助推器引擎点火测试。向大型星际飞船进入轨道的目标走出了一大步。

引擎点火测试

在此次测试中,第一级助推器的33个发动机中31个被同时点火,持续了约10秒。测试小组在发出点火指令之前关闭了一个引擎,另一个引擎后来也关闭—— “但仍有足够的引擎推力进入轨道!” 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这则消息。据他估计,如果测试分析和剩余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星际飞船的第一次轨道试飞最早可能在3月进行。

带有编号的33台猛禽发动机

由于马斯克做事经常我素我行、行为乖张,有些想法让人觉得是异想天开。他和 SpaceX 经常因为火星移民计划受到不少网友批评,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如果将这些资源用来解决地球上的问题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马斯克对此回应到:

值得一提的是,建造新火箭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为了收回投资,马斯克除了靠特斯拉汽车营利外,SpaceX 还必须将火箭用于非火星任务的商业用途。例如,SpaceX 正在实施的一个 4 万颗小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并将其作为互联网服务的一部分,而 Starship 就是该计划的组成部分。

星链计划

虽然 Starship 的主要目的是飞往火星,但该火箭也将取代 SpaceX 的猎鹰系列,以后将执行近地轨道 (LEO) 和其他任务。此外,它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Artemis 计划的一部分。SpaceX还计划为 NASA 提供一个月球着陆器,并成为太空中其他飞船的首选工具。

2022年11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尔忒弥斯1号无人月球火箭从卡纳维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横空出世的脑机接口

2019年7月,埃隆马斯克掌舵的脑机接口企业Neuralink公司宣布,已经研发出脑机接口系统,可实现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实时连接和共存,计划2020年开始把芯片植入人脑的临床试验消息一传出,引起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早在在2016年6月Neuralink成立之初,马斯克就曾探讨过一个科幻小说概念:Neural lace(神经织网)——一个无缝、稳定、可以直接与大脑通信的全脑接口。马斯克声称,Neuralink设备有朝一日能实现人工智能共生(AI symbiosis),人脑最终将能和人工智能融合。

Neuralink公司公布的“脑机接口”方案可能会让人有些“害怕”。据报道,整个系统需要通过一台机器,进行头骨穿刺,在头骨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植入芯片,缝上传输线,继而变成一个数据接口,使得人脑可以通过这一接口来控制智能设备。

这些传输线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宽度为4-6微米),是一系列微小电极和传感器,在植入大脑之后可用于传输信息。负责把这些传输线植入大脑深处的,则是一种像缝纫机一样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还能自动避开血管。

整个系统包含三个部分:极为精细的聚合物探针(插到大脑中),一台神经外科机器人(专负责插线),以及外部的芯片和配套方案(Neuralink称其为定制化的高密度电子技术

用于插入线程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2022年11月底,Neuralink公司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们在发布会上向公众展示了猴子用意念打字的场景:只见这只事先被植入了脑机接口芯片的猴子一边嘬着吸管(里面装着香蕉奶昔),一边用意念控制光标在虚拟键盘上移动,拼写出了“welcome to show and tell”(欢迎来到发布会),接着又打出了“can i please have snacks”(可以给我零食吗)。当工作人员将电子菜单递了过去,猴子在上面的水果中迅速选择了葡萄。

据介绍,这猴子其实它并不会拼写英文。而是电脑已经预先设置好了字母出现的顺序,并用黄色标亮以提示猴子用意念将光标移动到高亮字母上将其选中,然后依次拼出。

Neuralink公司每年都会公布其技术的进展,实验对象也从小鼠、猪变成了与人类更接近的猴子。在2021年,Neuralink公司还展示过猴子通过脑电波玩“意念乒乓球”游戏的场景。

在2022年11月底这次展示上,马斯克还表示可能在未来6个月内,能够将Neuralink安装在人体中,为此Neuralink公司已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大部分文件。在同年7月,埃隆·马斯克已经开始了实际行动,他表示,已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且和虚拟版的自己交谈过。据悉,这是马斯克在推特上回答狗狗币联合创始人比利·马库斯的问题时提到的。他表示:“已经这么做了。”

Neuralink的应用,可以帮助那些罹患渐冻症、中风后遗症等病症的人群。同时,他提到Neuralink还将推出脊髓植入物和眼部植入物,前者“能让脊髓断裂的人恢复全身功能”,后者“可以改善或恢复人类视力”。

(2014年,脑机接口领域的学术奠基人米格尔·尼科莱利斯为一位瘫痪少年做了一套“机械战甲”,让少年用大脑控制机械外肢,成功为巴西世界杯完成了开球。)

除了应用于医疗上,脑机系统还能帮助航天员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比如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中,我们的航天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试验。

当然,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还面临一些难题。首先,“读”信号难,“写”信号更难。脑机接口是信息的交互,信息不仅要输出,还要输入。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读懂脑信号,还要能进行干预。以当前的技术,我们最多只能在特定脑区采集部分神经元信号,以小见大。对大脑神经的解码和编码机制的了解,还正在探索中。

其次,在硬软件技术上仍需寻求突破。比如,对植入式脑机接口来说,虽然采集信号会更加精确且稳定,但其长期安全性和兼容性还有待验证,需要在临床上持续观察和优化。再如,脑机接口系统的带宽如果不足,就会难以支撑未来脑机之间高速通信的需求。

“永生”是实现星际探索的前提条件

火星计划其实只是马斯克宏伟蓝图中的第一站,他最终的梦想是让人类走出太阳系,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旅行——或者叫星际探索。

事实上,在太空中跑得最远的人造物体是旅行者1号,目前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向太空深处。不过,它也难以在75000年之内到达比邻星。人类制造过的最快的物体是帕克太阳探测器,目前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朝着太阳冲刺,最终时速将达到惊人的43万英里,比疾驰的子弹还要快几百倍。

(旅行者1号是由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是距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截至2023年1月1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237亿公里的距离。它的相对速度 为61452公里/每小时)

不过,即便是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也仅仅是光速的0.064%。以这个速度前往比邻星,所需时间也超过6500年。

冲向太阳的帕克探测器

一道由物理学构成的高墙牢牢地挡在面前,让人类很难在自己的生命周期里前往另一颗恒星。就算星际飞船有足够的燃料和供给,下一代的人能够秉持我们的初衷吗?他们的教育和知识传承会有缺陷性吗?难道就没有办法让人永生吗?

通过人体冷落来延续生命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科学家对延寿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延缓人体端粒的减少速度,从而让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加,来延长人体的寿命。目前人类在细胞层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通过调节小鼠身上的某些基因,我们可以控制它们衰老的速度。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真的能够把永生的代码植入人类的细胞。

另一方面则是将无数纳米机器人注入到人体内,通过机器人来疏通人体血管,辅助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让人的寿命大大增加。但目前为止这两项技术都处于最开始的研发阶段,还不可能让人类获得“永生”

实现永生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跳出生物学的束缚,比如,我们可以把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中。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已经研发出基本的脑机接口技术,并在积极付诸实际。相信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可以考虑放弃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将自己变成一个意识体,只有这样,生命才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Neuralink公司准备植入脑中的芯片

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类技术拓展一下,是不是就可以把记忆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上?甚至上传思想,上传性格?就像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情景一样, 在计算机上用数据重建人物以后,我们就可以和去世多年的家人团聚,也可以和未来的人沟通交流。

考虑到我们根本不知道意识是如何工作的,把意识全部上传至计算机将是一项尤为困难的任务。不过,“你”其实就是你的大脑。如果我们每次向计算机输入一个神经元的数据,最终把1000亿神经元的数据全部上传,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似乎有可能把整个意识都转移到计算机中。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你甚至能够以光速运动,可以把意识以光束的形式射向整个星系。

你还可以把意识上传到机器人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免受极端温度或压强的影响,轻松惬意地探索那些地狱般的太空世界。你还可以快速穿过气态巨行星上的云朵,亲手触摸位于鹰状星云的创生之柱。你甚至可以把身体缩小到细胞水平,畅游整个人体循环系统,诸如类似的还有很多。

2021年,《时代》周刊将埃隆·马斯克评为年度人物。该刊这样评价到:“年度人物是影响力的标志,很少有人比马斯克对当下地球上的生命,以及可能对地球以外的生命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英雄,更是需要像埃隆·马斯克这样敢于想像并付诸行动的人。探索宇宙、走向太空是人类持之以恒的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星外移民、星际旅行这些电影小说里才有的情节一定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火星   飞船   猴子   星际   火箭   着急   接口   意识   人类   生命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