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搭建全功能NAS服务器(01):NAS是什么?树莓派操作&OMV

写在前面

对于文件互传来说,局域网和云盘已经很好用了。

但它们的操作总是独立的,而且很难将两者的优势合为一体。

如果想要集多种优势为一体,那么NAS应该就是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如果你手边有个闲置的树莓派/或者可以淘到一个便宜的树莓派产品/想花较少的价钱明白什么是NAS(当然想要安稳的使用还是推荐成品)/喜欢折腾,都可以来看看这个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尽量跳过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专注于说明两件事:

1.NAS是什么&能做什么

2.搭建思路&怎么做

这中间也会涉及到一些方案的选择,同类方案我也会列出来和大家分享我已知的优缺点,有兴趣可以多种尝试。(侧重于软件)

虽然是用树莓派搭建的,但是对于debian linux系统下的NAS搭建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用x86的小主机也完全ok,很多操作也如出一辙。




关于NAS

什么是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来自百度)

简单来说,就是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小电脑,当然这个电脑不需要华丽的配置(如果你不用它来当备用机),配合各种软件/os,再连接多块硬盘就可以帮助你通过网络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NAS能做什么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数据的存储。相当于你有一个自己的大容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主要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1.其他设备通过局域网读取NAS存储内容

2.实现类似云盘的本地和远程文件共享

3.做下载机,可全天候随时下载

4.存放各类影片,与其他设备配合搭建媒体播放器

如果你想,还可以在NAS上办公玩游戏等等(前提是配置要上去)


需要注意的点

选择

NAS的组装和装机基本一致。但是由于NAS服务器的需要,经常是全天开机的,所以在硬件选择上会比较严格。

比如普通主板和硬盘与服务器专用的就有很大差距。如果是二手货堆叠那么稳定性就更是堪忧了。

当然自攒设备也不是不可以,可玩性是要高一点。但是NAS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存放数据。如果你还想存放重要数据,那么在这方面要仔细斟酌,毕竟数据无价。

还有一些噪音,硬盘损耗和稳定性的问题也都是需要考虑的。


常见方案

市面上常见的NAS方案有群晖/威联通/华硕,都是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头管到尾。(虽然可能会出现NAS价格比盘贵的情况)。

其余的软件开源方案我们会在后面提及。稳定性要长时间实用才能了解。


抛出结论

喜欢折腾又想长久使用稳定性强:选好配件,多看看cpu主板的评测。或者买nas自己折腾第三方应用。

喜欢折腾但是只是想玩一玩:只要配置不是太低的机子都可以玩。像我家云,星际蜗牛这种都还不错。

不喜欢折腾想一劳永逸:走类似群晖这种现成的方案。

NAS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多,我们暂时说到这里,回归正题。


准备工作

01篇专注于实现第一个功能,也就是搭建NAS环境,其他设备通过局域网可以读取NAS存储内容。

手头刚好有一块树莓派4B 4GB版,还有一块年代久远的希捷500GB硬盘。(如果是裸硬盘还需要一根转接线或者硬盘底座,3.5的硬盘需要额外供电)

树莓派4B的性能搭建一个功能不复杂的NAS服务器足够了(官方说2b以上都可以安装),还有USB3.0和千兆网口的加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功耗极小,开7*24也无所谓,只是稳定性上差一点。

这里是为了分享NAS的基本搭建原理,不推荐用树莓派做真正的NAS服务器,只是为了玩。)

物品清单:

树莓派4B开发板

一张sd卡

树莓派散热外壳(还没到)

一块硬盘

5V2A电源



树莓派相关操作

树莓派相当于一个小电脑,甚至可以安装windows。(不过做NAS大可不必)

我们只需要一个命令行窗口足够(最好有一点点linux基础)

对于普通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安装linux系统的过程。

SD卡准备

1.首先需要一张8G以上的SD卡

2.进入树莓派官网下载一个系统镜像,不需要图形化界面,节省一点资源,就选择lite版。

https://www.raspberrypi.org/software/operating-systems/

3.再准备好win32diskimager工具来安装镜像。

安装系统

1.解压下载的压缩包,得到后缀为img的镜像文件

2.SD卡用读卡器连接电脑

3.打开win32diskimager工具

4.选择镜像文件,设备选择SD卡,然后写入

写入成功后就ok了。

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做系统盘的过程,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rufus。

(下载地址:https://rufus.ie/zh/)

打开rufus,甚至压缩包都不需要解压,直接选择,一键完成系统SD卡制作。


开机

将SD卡插入树莓派,接上电源

树莓派默认用户名为pi,密码为raspberry

有以下几种情形:

1.有外接显示器,还有miniHDMi转HDMI的线

那么就可以全部连接上,再插上鼠标键盘,等待灯亮,然后输入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

桌面版本可以直接进入初始化向导,设置各种基本信息

由于我们用的是lite版本,如果遇到键盘布局有问题的情况,可以参考树莓派实验室的方案

https://shumeipai.nxez.com/2017/11/13/raspberry-pi-change-the-keyboard-layout.html

初始化设置完成后就可以连接到局域网了(网线或者wifi)

2.无外接显示器

那么就需要在文档中设置wifi,使其开机自动连接。

具体设置方法不再赘述,参考树莓派实验室

https://shumeipai.nxez.com/2017/09/13/raspberry-pi-network-configuration-before-boot.html

同时要配合后面的ssh设置,提前设置空白ssh文档


远程访问

现在你已经得到一个可以连上局域网的树莓派了,下一步为了方便在一台主机上操作,我们要进行远程访问设置。

常用的远程访问方式就是ssh访问,使用putty工具。

如果你有图形化界面,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远程桌面或者vnc viewer访问

如果是lite版,可以直接选择使用putty。

准备工作

在使用之前需要做两件事:

1.得到树莓派的ip地址

如果有屏幕的直接连上树莓派,打开终端,输入ifconfig

可以直接查看到ip地址

如果没有屏幕就需要登录到自己家的路由器中查看,一般是192.168.1.1

或者用Advanced ip scanner来扫描出树莓派的ip,名字一般是rapsberrypi

2.打开树莓派的ssh功能

ssh功能可以在制作SD卡时一并打开,在SD卡分区的空白位置建立名为ssh的空白文件即可,不需要后缀名。

或者在终端中输入sudo raspi-config,选择interface选项卡开启



putty访问

下载putty工具,然后双击打开

填写树莓派的ip地址,使用ssh连接,在下方也可以保存该地址


首次进入会有一个提示,选择yes。


然后输入用户名pi,密码raspberry


连接成功


VNC viewer

如果你安装了图形化界面,那么也可以选择远程桌面来访问。(只是为了好设置一点,但是安装什么的还是逃不开命令行)

这里推荐VNC viewer,效果不错。需要在interface选项卡打开vnc服务

然后在电脑端下载安装一个vnc viewer的客户端,直接输入ip地址即可连接。第一次需要输入密码。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一个可以远程访问且连入局域网的树莓派了。

换源

在安装前,还需要最后一步,就是换源。换成国内源下载会快很多。

换源只需要掌握简单的编辑器用法,比如nano的ctrl+o保存,ctrl+x退出这种。

1.首先编辑hosts文件

sudo nano /etc/hosts

文本末添加(#号就是注释掉的)

151.101.72.249 github.global.ssl.fastly.net 192.30.255.112 github.com

(事实证明后面github该连不上还是连不上)

2.树莓派默认下载源很慢,需要换源

sudo nano /etc/apt/sources.list

#号注释掉以前的部分,添加两个清华源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raspbian/raspbian/ buster main non-free contrib rpi deb-src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raspbian/raspbian/ buster main non-free contrib rpi


sudo nano /etc/apt/sources.list.d/raspi.list

#号注释掉以前的部分,添加一个清华源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raspberrypi/ buster main ui

记得保存,然后换源就完成了。




OpenMediaVault(OMV)安装及设置

对于NAS的解决方案有很多,除了一站式的群晖/威联通,还有unraid,freeNas(现在改为TrueNas),OMV,黑群晖等,甚至linux也可以。


linux基本属于纯手动配置,全部命令行,配置难度过高。

TrueNas有独特的ZFS文件系统,但是对配置要求也较高,不太适合家用。

unraid一体化也做得很好,扩展盘也很方便,是收费方案。

黑群晖安全性未知。

所以这次选择配置要求不高,而且免费开源的OMV作为NAS服务器的架构(也支持阵列),也便于了解与体验。

后期也可以使用OMV安装插件,或者使用docker来完善NAS。

OMV可以通过系统盘安装也可以通过命令行安装,我们选择使用命令行这种更快捷的安装方法。


安装前注意

在换源后,最重要的一步操作是更新。

千万不能忘记,不然会出现依赖错误导致安装失败。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upgrade

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等待,更新完成后就可以安装了。


命令行安装

(这一步和下一步一起看)

命令行安装omv是脚本解析安装的,所以会调用github中的脚本。

wget -O - https://github.com/OpenMediaVault-Plugin-Developers/installScript/raw/master/install | sudo bash

实测根本连不上,起码移动是不太行。

于是又换了CDN的源,速度快了不少。

wget -O - https://cdn.jsdelivr.net/gh/OpenMediaVault-Plugin-Developers/installScript@master/install | sudo bash

以上过程需要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全程等待就可以了。

安装完成后系统会自动重启,这个时候putty也会失去连接,需要重连。


重启后需要注意的点(避坑)

openmediavault提示安装之后可能会出现ip地址变化的情况,保险起见还是用前面的方法查看一下ip,然后重新设置ssh访问。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当你连接wifi的时候会出现wifi不能用的情况,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

最后发现是因为脚本重置了各项设置,需要重新配置。

这个时候需要插网线,重新调整ip,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sudo apt install -y dhcpcd5 network-manager

sudo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sudo systemctl start dhcpcd

sudo reboot

wifi就可以用了。


也可以在安装时跳过网络设置(没试过)

wget https://github.com/OpenMediaVault-Plugin-Developers/installScript/raw/master/install

chmod +x install

sudo ./install -n


OMV设置

在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就可以进入omv的网页端了,需要登录。

用户名默认为admin,密码为openmediavault。


一般设置

首先在常规设置里设置自动登出时间,一般自己使用就设为1天。

再修改一下密码


设定日期和时间,记得应用设置

静态ip设置

在网络选项中设定ip,默认使用的是DHCP,最好换成静态ip


按照自己的网络填写,包括下面的DNS也要填写


在更新管理处可以更新一下

磁盘挂载

在磁盘处将我们要挂载的硬盘擦除(快速)

在文件系统中点击创建,使用EXT4类型


选择挂载后,硬盘就可以挂载到系统上了。


如果有两块以上的硬盘,单独挂载和上面方法一样。

如果需要多盘组raid,要在raid管理中创建。各raid的区别可以百度。


设置共享文件夹

到用户处新建用户,为文件共享做准备。


创建一个共享文件夹

这次我们使用smb协议共享文件夹

点击SMB/CIFS,选择共享

添加共享文件夹


记得打开权限继承


再点击设置启用SMB

现在在我们自己电脑的网络就可以看到这个文件夹了

驱动映射

想更加方便地对文件夹进行操作,就需要进行一下映射。

点击计算机,映射网络驱动器,添加该共享文件夹

如果当时设置文件夹权限的时候有设只有用户可见,那么要勾上其他凭据来连接。

桌面就可以看到了!


只要你的路由器网络都还不错,也是usb3.0的口,硬盘读写速度正常,那么传输速度就会非常理想。

安卓手机在es上也可以很快地上传

苹果设备参考互传方案的文章,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把本地文件夹转到了服务器上。


总结

在安装配置完OMV后,我们完成了本地局域网数据跨平台共享。其实对于OMV来说,精髓在于如何使用插件和docker的设置,这些后面也会尽量提及。

这次我们主要完成了基本的功能搭建。后续如果硬件允许还会实现一些:

个人云盘功能,用自己的服务器搭建网盘,常用的软件方案有nextcloud,seafile,可道云等。

下载机功能,可随时下载资源,常用的软件方案有Transmission,aria2等

媒体资源管理器,可以管理并且远程播放你的资源库,常用的软件方案有

jellyfin,plex,emby等。

当然,如果想好好体验NAS还是建议不要太折腾,一步到位,追求稳定性高的设备。不过普通设备当个下载机玩玩也是非常好的。

感谢阅读。

#树莓派##NA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局域网   稳定性   全功能   硬盘   操作   功能   地址   服务器   方案   数据   设备   系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