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宛转环》:技术重塑人类体验的今天,何以为“我”

《宛转环》

慕明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近期,聊天人工智能 ChatGPT 爆火,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欣喜之余,我们不禁思考,在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势头前,有哪些是只有人可以做而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日前,青年作家慕明的新书《宛转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推出。这部短篇小说集正是通过虚构,利用科幻的方法,先现实一步推想出了人工智能学习人类语言、代替人类创作的今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问出了看似远在未来,实则如此急迫,关乎何为“人”的本质的问题:在当下和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不断进步,技术为人类一层层脱去物理限制后,人和人工智能究竟有何区别?“我们”究竟是什么?当想象与现实完全相融、外在世界与内在感觉都被模拟时,“我们”如何寻回真实的感受?在更远的未来,人类命运的终点,黑暗的宇宙隐匿了什么,变幻的光线书写了什么,到最后,是谁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宛转环》是青年创作者慕明的首部作品,收录了她自 2017 年以来创作的八篇中短篇小说,包括《宛转环》《涂色世界》等获奖篇目,也有在2020至2022年间创作和重写的《破境》《铸梦》等新篇目。其中的篇目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奖、未来科幻大师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也被译成意大利文、英文、日文等,有的还进入了影视改编阶段。这八个故事编织出一个从上古到当代再到远未来的环形空间,试图构建一座“可能性的森林”,进而探讨同一个核心: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作者科技前沿的工作背景,跨学科的阅读趣味,使得这些小说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而从科幻、推想等类型创作中提炼的方法将思辨与想象共冶一炉,铸成了故事。这些小说既独立成篇,也通过细致深入的线索勾连,编织出了一个丰富隽永的环形时空。从杳冥上古到当代生活再到极远的未来,故事以不同的书写尺度折射出现实的影子,也因此没有被现实压垮,而是以智识再造真实,以灵巧抵达自由。

读者推荐

整篇小说结构非常好,所有层面上的意象都是相互指涉的,建造宫殿、制造人偶、讲故事、射箭、求道、学习等等,这些过程都是同一种过程的不同显化,而小说促使读者在不断培养这样一种思维向度:即不断发现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关联,从而逐渐认识到万物相类的隐秘联系。这种思考向度同样与小说本身分成看似松散的块状和点状部分相互关联,读者同样需要自己去参与进“编织”的工作之中——阅读同样是一种技艺。

——维普

作者似乎要把看起来独立的故事,统摄一种叙事程序、或游戏中,就像八个关卡,通关后的奖励,是对“讲故事”本身的反思,这也是一种自指/自反,就好像写下这一切的作者,已经把“幕后”的创作哲学,渗透在了情节中,一个彩蛋不是打开、而是里外翻转,成为这本书,反之亦然。这种虚构的趣味,需要何等的野心和细腻,是令人击节的。

本雅明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讲故事的人》,里面将故事作为一种crafts(技艺),凝结的是人类经验,乃至“真理的史诗性”,而慕明的创作中更进一步,把叙事作为一种智能进化的平台/媒介,如果生命如赫拉利说的,是一种算法,那么讲故事/虚构,不仅是有史以来连接人类的核心功能,在她的笔下,也是从今往后,驱动人智能升级、乃至超越碳基肉身的动力。

—— 离人

哪怕完全不考虑“科幻”这个类型,这本中文短篇小说集作为纯文学仍然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深度。文字非常通透,渲染或留白不仅看得出用了心思,更难得的是有勇气去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所以无论是在思辨的乐趣上,还是在文字的美感和对想象力的激发上,都带来了强烈的超越性的冲击。

如果我没理解错,这整本小说集的每一篇,其实都是在讲述以故事调动人类的深层感受与认知,进而让人(无论在故事中还是故事之外)在意识层面去“照见”超越性的自由。尽管故事之外,这种自由仍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对故事的讲和听,毕竟是一种古老的共同经验,所以对于读懂了的读者,这种“可能”又是非常真切的。这让整本书既是有独创见解的科幻,同时也成为了对文学传统的一场真诚的赞颂(无论是口头文学还是纯文学)。

——子文东

我觉得这个小说真正带给我了一种关于“空”的感受,传统讲故事,可能会有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这样的一条主线,但在《破境》里,作者好像故意把他们拿掉了。

把这个故事主线比作一棵大树,小说的叙述视角都是缠绕着这棵大树盘旋向上,但最终完成之后,作者让那颗大树消失了。

第一遍看完小说后我躺在床上,关了灯,眼前浮现出高迪圣家族教堂早期的圆形尖塔,(非最近十年用混凝土做的那些)而是那些用砖石叠起来,每一块砖石不是垂直垒起来的,而是在旋转在偏移,红色,黄色,褐色的砖石交叠,缠绕,螺旋向上,最终汇聚成一个指向天空的高塔。高塔是镂空的,镂空是重要的,透进光线和空气,高塔是中空的,因为这样,人才可以进入。

—— 杨熹

看完之后心情还是很激动的。看到了一座更高的山,所以才会好奇更高处的风景。感觉这是一部能让同辈创作者生出勇气,希望创作出同样精彩内容的作品,读完后真的非常开心,也激发了自己创作的欲望。

—— 曹白宇

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马泽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人类   篇目   砖石   人工智能   科幻   好书   新书   读者   未来   作者   故事   技术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