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亡了,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攻城,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江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我国封建时期结束与溥仪的退位,清朝灭亡,中国开始慢慢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其实早在清朝晚期,皇权已经逐渐开始衰落,在不同地区都有一些反抗皇权的事情发生,甚至一些人已经实际上脱离了皇权的统治,不再遵守清朝的法律。

不过与此同时,有的人依旧选择“谨遵皇命”,在溥仪退位后,陕西巡抚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臣子之身,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甚至还打下了一大片的疆土。

复辟梦

溥仪退位后,依旧有不少人试图复辟,恢复清朝的帝制,重现清朝的风采,这样的人在清末民初更是不胜枚举。

比如在溥仪进入伪满洲国后,依旧有人将他当做皇帝看待,可见当时的清朝有多大的影响,不过想要完成复辟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军队。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清朝就是因为军队不够强大才逐渐灭亡。

同理,很多拥有军权的人也曾试图在那个时代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袁世凯就是最好的例子。

起初袁世凯只是清朝的臣子,临危受命开始逐步掌握军权,在溥仪离开后,袁世凯公然复辟,登基为帝。

虽然袁世凯的王朝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可依然能够证明在乱世当中只要掌握军队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事实上,当时和袁世凯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虽然没有在历史中留下光辉的记载,可他们的行为却值得记录。

溥仪宣布退位前,在离京城较远的陕西省,就有这样一位忠心于溥仪的大臣,他为了让溥仪能够重新拥有“一席之地”,在陕西省内攻城略地,巅峰时期他足足攻占了十八座城池,几乎达到了一个小国家的标准。

那时的他想法非常简单,将溥仪从北京接到陕西,建立新的政权,只不过溥仪的退位诏书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个人就是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的小算盘

满族能够攻入京城建立清朝,所依赖的是赫赫有名的八旗铁骑。

虽然在清朝末年八旗成为了一个笑话,可在清朝初期,八旗的战斗力是所有人不敢小觑的,作为满族曾经最大的敌人,辽太祖曾评价女真(满族的前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可见当时八旗的战斗力。

在进入中原后,为了维护统治,同时方便管理清朝内以满族、蒙古族、汉族为首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又创造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

随着清朝的发展,汉八旗无论在权力还是其他方面都在慢慢的提升,清朝实际上已经成为爱新觉罗氏统领,汉族逐步掌权的国家,不过少数蒙古族和满族人依然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其中就包括升允。

升允全称为多罗特氏升允,蒙古镶黄旗人,清朝末年的重臣之一,升允在职期间一直都是清朝的重要官员,曾担任过山西按察使、布政史、江西巡抚、陕甘总督等重要官员,后因反对立宪遭到革职,不过这个时代属于升允的机遇才刚刚开始。

在升允被革职不久后,武昌起义爆发,由于朝中无人可用,升允再次被升职,担任陕西巡抚。

可以说升允是一个绝对忠心的人,之前因为反对立宪被革职的升允,在恢复职位后依旧保持着对溥仪的绝对忠心,在察觉到溥仪的位置岌岌可危后,他立刻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打下一片疆土,将溥仪接到这里。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国际环境等问题,拥有土地、城池以及军队的升允,的确能够保住溥仪,因此在陕西地界上,升允便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虽然他妄图攻打西安没有成功,不过他也做到了自己的成绩,足足打下了十几座城池,按照他当时的能力,只要不到半年的时间,足以打下整个陕西,建立一个国中之国。

不过可惜的是,就在他越战越勇的时候,溥仪退位的诏书来到了他的面前,让他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那时的他恼羞成怒,杀害了不少革命者,可最终还是因部下反对继续战斗,放弃了为溥仪建立国中之国的计划。

那么这一次升允会认命吗?虽然这次在陕西建国的行动失败了,可他并没有放弃,他选择用其他的方式重建清朝。

一开始,他来到自己的大本营蒙古,希望通过蒙古旗的力量重新建立清朝,这就是“勤王”运动,不过这次运动还是失败了,为了找到新的出路,他选择接触新的世界:日本。

曲线救国

来到日本后,他不仅见识到了全新的世界,还在这里认识了由复辟思想为核心的宗社党。

来到宗社党后的升允仿佛再次找到了清朝,他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宗社党,坚持自己的复辟计划。

当升允再次回到国内后,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复辟运动,只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军队,为了成功复辟,他找到了同样有类似想法的北洋军阀张勋。

说起来张勋也是一个奇人,虽然他是北洋军阀,可他一直效忠与清朝,他还曾令自己的所有士兵不准剪辫子,是清末时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升允和张勋站在一起后,很快将矛头对准了已经复辟的袁世凯,对袁世凯发动了讨伐运动,并联系康有为一起拥护溥仪复辟。

不过可惜的是,这次复辟运动雷声大雨点小,复辟活动还没有彻底成功,段祺瑞便出现了。

段祺瑞不仅阻止了复辟,还将溥仪一行人彻底赶出了紫禁城,升允的计划再一次失败了。

万般无奈之下,升允只能找到日本人,希望得到日本人的帮助,此时的日本正准备建立伪满洲国,想要利用宗社党的力量拉拢(绑架)溥仪,因此对升允等一众清朝贵族给予优待,并在战争时期保护了他们的性命

不过可惜的是,升允由于年纪太大,最终没有见到自己“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1931年,升允在天津租借病逝,第二年,东北的伪满洲国成立,溥仪再次成为“皇帝”。

虽然此时的溥仪只不过是一个傀儡,可也算一种另类的复辟,为了表示对升允的认可,溥仪上位后追谥升允为文忠,承认了升允在乱世间为溥仪做出的所有努力。

升允一生都在为清朝卖命,在清朝岌岌可危,溥仪颠沛流离的时候,他始终坚持让溥仪回到皇帝的位置。

抛开民族情节和国家情节,升允的确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颇有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只不过可惜的是升允被自己的忠心蒙蔽了双眼,没有看清楚国家的未来,也没有看清楚谁是朋友。

事实上,包括升允在内的一种清朝贵族都遭到了日本人的利用,日本能够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离不开宗社党的支持与帮助,其中的肃亲王和川岛浪速是伪满洲国建立的核心成员,他们都是宗社党的一员。

纵观整个历史,向升允这样的人都是极少数,在乱世当中,他能打下一篇疆土为皇帝保留国土,也愿意联合所有力量帮助皇帝复国,溥仪能够拥有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他的荣幸。

然而清朝早在升允出现前便腐朽不堪,他即使再有能力也挽救部落腐烂的清朝,也阻挡不了中国的大趋势。

封建国家已经无法存活在这片土地上,皇帝制度也必将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

如果当时的升允换一种方式,只保留溥仪的权力和生命,放弃虚无的帝制,或许升允还有可能成功,溥仪也不用去伪满洲国成为傀儡。

在升允不断攻占陕西的时候,他可以直接将溥仪接到陕西,绝口不提皇帝二字,使用现代军队制度任命溥仪为军长,将说中的军队全部私有化,成为陕西的军阀。

这样不仅可以在乱世当中存活下去,后续还可以不断扩张自己的力量,寻求一份生机。

结语:

虽然升允的所作所为十分的盲目,但他的品格值得我们尊重,在那个袁世凯想要复辟,军阀各为其主的时代,升允几乎从未有过自己的私心,他一心只想救活溥仪,可惜但是他走错了路,这导致他自己带着遗憾离开,也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后代。

升允一共有三个孩子,其中长子扎克丹一生孤苦伶仃,草草了却一生,次子扎拉芬与革命党发生了战斗,虽没有横死当场,却始终带着极大的仇恨,在抑郁中身亡,三子扎寿恒也因痛恨革命党,终其一生也难有建树,整日饮酒作乐,了却残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女真   满族   蒙古   江山   陕西   总督   日本   忠心   清朝   军队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