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真正的对手有谁,纪晓岚、刘墉真能把和珅耍得团团转吗

说到和珅,大多数人浮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王刚老师那张憨态可掬的脸,而后接着就会想到刘墉与纪晓岚,这主要得益《宰相刘罗锅》与《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的演绎。

电视剧中多位老戏骨的演绎为我们奉上了众多令人记忆深刻的画面,我们也通过电视剧看到了刘墉、纪晓岚与和珅的斗智斗勇,不禁令人捧腹。

那么历史真的如电视剧所演绎的那样么?和珅在朝堂之上真正的对手都有谁呢?

首先说明一点,那就是纪晓岚与刘墉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与和珅对垒的资本,二人无论是官阶还是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与和珅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先说纪晓岚。纪晓岚身上有着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名片,从一品大员。看这身份也不小了,好像能跟和珅斗上几个回合,其实不然。纪晓岚初入仕途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费了好得劲才从新疆调入京城,在刘墉父亲刘统勋的举荐下进入四库馆,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修。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四库全书》的总裁官是和珅,总编修与总裁官之间可是差了好几级呢。这个协办大学士呢,翻译过来就是协助别人办公的大学士,而且这个协办大学士还是乾隆在纪晓岚暮年念其年迈封的。和珅呢,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华殿大学士。最后的这个身份从一品,这个确实不小,但是对比和珅来讲要小多了,和珅可是帝国权力中心军机处的一把手。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纪晓岚与和珅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

再说刘墉。刘墉曾担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职位,正一品大员。这么多头衔显然比纪晓岚风光不少,但是刘墉长期在地方任职,一直到晚年才被调到中央,刚被调到中央时才是从二品。刘墉最巅峰时期做到了正一品大员、帝国宰相,好像可以跟和珅掰掰手腕了,但是也很可惜。刘墉的宰相之职只是一个虚名,根本就没掌握过宰相实权。而且,刘墉与纪晓岚一样,文学书法成就远远超过政治成就,二人在乾隆眼里的第一身份是文人,而不是治世能臣。

那么,在整个乾隆朝,或者延伸到嘉庆朝,有谁能跟和珅走上几个回合,真真正正在擂台上过上几圈呢。

我们现在翻阅历史,发现和珅真正的权力巅峰期主要持续在乾隆四十九年到乾隆五十四年与嘉庆二年到嘉庆四年。这两个阶段,可谓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个朝堂可以说是唯和珅马首是瞻。可是,我们也发现和珅并不是一直都在权力巅峰上面的,而且和珅的巅峰期分为了两个阶段,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同时期有一座和珅终其一生也无法跨越的高山,这座高山就是阿桂。前面说到的和珅两个巅峰期,第一个巅峰期是乾隆四十九年到乾隆五十四年,这段时间阿桂不在京畿;第二个阶段是嘉庆二年到嘉庆四年,这个阶段阿桂病重,无法参与朝政。

阿桂是谁,又为何有着如此高的能量,让权倾朝野的和珅始终低其一头?

阿桂出身满洲正蓝旗,后因军功而被抬旗成了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抬旗在整个清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乾隆朝更是难上加难。抬旗是因为军功,令人意外的是,阿桂竟然还凭借自身的实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举人的身份。按照清朝的规定,八旗子弟可以不用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但是阿桂不屑与此。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也知道了,阿桂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真的可谓是“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

清朝作为一个马上民族建立的朝代,对军功是十分看重的,在这方面,阿桂可谓是战功满满,军功赫赫。其先后参加了平定金川之战,清远之战,平定金疆之战,镇压回民起义等等。尤其是在平定金川叛乱后,阿桂被乾隆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四个字的公爵整个清朝只出现过四次,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阿桂的军事才华到底有多高了。

阿桂的父亲是三朝元老,曾担任过刑部尚书、九门提督等职位,深得乾隆宠信,阿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但是阿桂并没有迷失在纸迷金醉之中,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打出了自己的天地。阿桂自己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喜欢的也是真才实学的人,对和珅这样一个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人,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和珅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在阿桂面前,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从不敢招惹这座高山。

下面来说第二位,一个将和珅送上断头台的猛人——王杰。

和珅走到权力顶峰时,可谓是风光无限,满朝文武无不俯首帖耳,除了上面说到的阿桂,还有就是这位猛人。王杰不像官二代的阿桂,王杰出身寒门,八岁丧父,但是寒门出身的王杰自幼好学,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中举之后的王杰,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投身到了两江总督尹继善的门下。因为王杰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尹继善的赏识与重用,而且,王杰这个人写的一手好字,很多尹继善的上书乾隆的奏折都是由王杰代笔。后来,由于王杰在书法上的名声越来越高,尹继善直接将王杰的书法作品送到了乾隆的面前。乾隆对尹继善呈上的王杰的书法作品也是赞赏有加。此时的王杰还不知道,尹继善这个讨好乾隆的行为会给自己后来的人生道路带来怎样的结果。

王杰四十岁那年参加了殿试,并且高中状元,这自然是一件喜事。只是王杰不知道,原本他的文章被主考官放在了探花的位置。好巧不巧,乾隆读到了这张考卷,一眼就认出了王杰的笔迹,再加上这篇文章写的确实不错,乾隆亲自把他从探花提到了状元。

当然了,乾隆此处的行为并不是率性而为,背后也有着一定的考虑。第一,王杰的文章比起原本的状元,并不差,再加上字体俊秀,十分入乾隆的眼;第二,王杰是陕西人,当时朝廷正在西北用兵,此时一个陕西人高中状元,对于提振前线官兵的士气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王杰成为状元之后,仕途如同开了挂,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等,比和珅差不到哪里去。

王杰出身科举,才华卓越,而且一直以来为官清廉,再加上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自然是不把和珅放在眼里的。乾隆朝如此,嘉庆朝就更是如此了。尤其是乾隆死后,嘉庆帝更是在王杰的帮助下,直接铲除了和珅。

演义终究是演义,刘墉与纪晓岚当然也是那个年代十分出众与优秀的人物,但距离和珅还是差一点的。历史上真正能跟和珅走上几个回合的人物并不多,阿桂与王杰却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刘墉   嘉庆   乾隆   高山   大员   军功   大学士   团团转   宰相   尚书   状元   对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