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武帝卷38-励志的典型,70岁才发迹,人生不言弃!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接着说公孙弘。


元光五年(-130),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武帝)(公孙)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一晃十年下来,武帝地位已经稳固,再一次全国征召才能之士。淄川国再次推荐公孙弘,弘哥推辞,干不了,没法干,老夫六十岁那年已经去过长安,把皇帝脸都气绿了,被一脚踢回来,你们还是另择高明吧。

淄川国的领导表示,我们研究过了,决定还得你去,就是你还是你必须是你。弘哥默默端着茶杯,一饮而尽,苟利国家……

当时长安负责人才筛选的机构是太常,组织考试,弘哥得分偏低,被排在后面;结果武帝看了试卷以后(武帝真看啊,所以不好混弄),觉得弘哥的答案非常好,很对自己路子,你们为何把他压这么低?故意滴么?擢弘对为第一,用后世的话讲,殿试第一,状元啊,而且七十岁高龄!

上一次弘哥可能没见到皇帝,这次得到觐见机会,武帝见这老爷子一表人才,年近七十依旧玉树临风,状貌甚丽拜为博士,尼玛,爹妈给的长相固然重要,坚持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强壮筋骨也必不可少啊!

当时正在开拓西南夷,就是前文说过的对四川南部那些原始部落的开发,很多负面信息传到长安,诸如,百姓苦不堪言啥的,武帝让弘哥去看看。弘哥回来,盛毁,大肆诋毁国家决策,否定对南方的开拓,武帝估计挺失望,没搭理他,但也没赶他走,毕竟70岁了,走了未必还能再回来。


(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武帝)察其行敦厚……上(武帝)大说(悦)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史记

弘哥年纪大,见多识广,可能还很能讲,滔滔不绝,而且,住在海边,大家要知道,古代什么神仙、方术啥的,都是从海上传来的,所以齐燕之地多术士。弘哥讲的这些,深宫里的小皇帝很感兴趣,经常跟他交流。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你能够持续获得与领导交流的机会,就有机会展现才能,弘哥很多思想、观点对武帝产生作用,比如,皇帝不能心胸狭窄,大臣要节俭不能奢侈等等。

朝会的时候,弘哥发表议论,都是将事情说清楚,提出多种方案,让皇帝自己选择,从不在朝堂之上跟皇帝抬杠。这一点跟那谁,汲黯,完全两个极端。大家不要以为动不动跟领导拍桌子开杠就是人才就是能力强,这是误解,真正的人才是把事情办好,而要办好事情,说服领导、获得领导的信任很重要。因此用领导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去沟通,事半功倍,而不是一味地发飙、卖直邀名!

因此,武帝很欣赏弘哥,认为他敦厚,就是说他的出发点是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怎么博个好名声。两年之内弘哥一路高升,被提拔为左内史,三辅之一,九卿级别——弘哥,一个七十多岁老人,70年沉寂,从未放弃,黄土埋到下巴之际,迎来新生,竟然一脚油门驶入人生快车道。


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资治通鉴

武帝招聘,如同水里丢了巨大炸弹,炸出一堆鱼!辕固,九十多岁的老爷子,真长寿啊,当时社会活到这个年纪,真的真的不容易!

辕固也响应皇帝号召来到长安,如同买彩票,都这个年龄了,中不中就那么回事,主要参与一下。弘哥对这位老爷子十分尊敬,仄目,斜着眼睛,表示敬畏,除了是老乡(都是齐国人)外,估计辕固在齐国也算地方大族,大家要有个意识,能活这么大岁数,必须有个相对稳定的物质供给环境!

辕固一再告诫弘哥,要坚持理想,要恪守大道,正学以言,堂堂正正做人、说话、做学问,千万不能曲学以阿世,不能做墙头草,风往北吹你丫屁颠屁颠就一路向北——这说明,弘哥做人做事一定展现了相当强烈的“灵活性”,辕固老爷子看在眼里很捉急,殷殷敦促!


(公孙)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武帝)常说(悦),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背)其约以顺上(武帝)旨。汲黯庭诘jié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武帝)益厚遇之。——史记

我们身边会有人屡屡得到提拔,大家第一反应是啥?嗯,这逼跟领导睡了,或者这厮拍马屁。当然有这种可能,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人家工作风格、能力得到领导肯定。

弘哥的风格——

1、每次汇报工作,如被领导骂了,也不当场辩解……急急辩解的,都是吃不起亏的人,你吃不了亏,辩赢了,让领导吃亏?

2、弘哥经常与汲黯一道与皇帝单独汇报,汲黯是个喷子,他喷完了你再心平气和、有理有据跟领导解释,领导刚被汲黯喷一脸狗屎,你帮领导擦脸还夸领导皱纹少皮肤好,领导能不喜欢你,汇报啥都OK;

3、弘哥曾经与公卿们统一口径跟领导汇报,结果弘哥临时变卦,倒向皇帝;汲黯大怒,马勒戈壁,齐人多诈而无情实不忠,地域喷,齐国人就爱耍小聪明,不忠诚,我们说好按这个口径汇报,你特么突然倒戈,把我们给卖了,这个夜场吃喝嗨皮的发票你也是有一份滴!

4、武帝说他们为何都说你不忠,你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朕的事?弘哥很无奈,这事儿没法解释,我是接受陛下的命令,执行朝廷的政策,了解我的都知道我忠诚,不了解我滴,都以为我不忠……武帝认为很有道理!

这个做事风格很受武帝欢喜,因此,左右有人埋汰弘哥,武帝都认为是打击报复,从而更加信任弘哥。


元朔三年(-126),张欧免,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武帝)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史记

至于弘哥的治国能力怎样,史书没有明言,但字里行间倒是透露了一点——当时武帝北面斗匈奴,要筑朔方城;东边的东夷来归,设置苍海郡(大连普兰店一带),需要大笔开销;南边更别说,开西南夷,耗费巨大……所有费用都得取之于民,百姓,能不困苦?

弘哥这个时候已经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多次进谏,企图阻止武帝的疯狂行为——弘哥的观点,不是强调皇帝你做得都对,但国力跟不上你的野心,你要放缓速度等一等你的国民,而是认定朔方、苍海郡、西南夷,都是无用之地,这样无休止投入资源是瞎几把乱搞,要从根本上彻底否定武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当时对于武帝所为,朝堂上肯定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弘哥这么大年纪,又是皇帝自己选的御史大夫,因此逐渐成了反对派头面人物。武帝也不废话,老规矩,组织廷辩,让赞成派的朱买臣等人跟弘哥(反对派)辩论。结果是,老朱灵魂拷问,针对筑不筑朔方城发出十问,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弘哥一文科生,张嘴仁义闭嘴忠孝,哪想过这些,很懵逼,被驳得一愣一愣的,哑口无言,一个也答不上!

关于朔方筑城的问题,我说两句,这是将汉匈之间的防线推进到黄河“”字顶上,以往年年遭殃的帝国边郡能够安稳、喘息,边民们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并且国家获得大片缓冲区,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个区域内能养马,有优质的草原——但是弘哥(以及其他反对者们)看不到这些!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弘哥没有站在百年尺度千年高度上看问题,毕竟任何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局限性(局限性是必然的,大局洞见则是偶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武帝所为的确透支国力,而且很严重,给当时人民的生计造成极大困难,哀鸿遍野不是夸张!

我们这些人站在两千年后回看这一段,所有事情都有悲喜两面,对当时的经历者付出者承担者是悲剧,对千年后的人们则是喜剧,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民族融合带来的利好,还不用承担代价!

总之,所有决策的后果都有正反两方面,需要最高决策者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斟酌判断、独断专行,越是大事越是如此,拍板固然潇洒,但这是要承担历史责任(骂名)的。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齐人   公孙   史记   御史大夫   朔方   长安   资治通鉴   老爷子   皇帝   典型   事情   领导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