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报告:兴趣电商等是消费扩容、品牌培育重要场景

2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电商新模式创造新品牌、激发新消费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报告(下文称《报告》)。课题组指出,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电商平台的创新发展及支付、物流等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对总消费规模增长具有显著新增效应,而这些新增效应,主要来源于线上消费品的品种扩张、品质提升、品牌创新。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兴趣电商等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激发了新消费需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约10.51亿,网民规模增速自2007年起回落,2014年至2021年年均增速6.6%。电商这种业态的发展,是否会因用户增长趋缓而停滞?

《报告》分析,互联网人口红利的确在逐渐消减,但消费需求的升级带来了创新驱动力。消费者需求会随人均收入提高而成长和细分,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即在商品品种、品质、品牌等层面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电商当前发展重点正由“广覆盖”向“深挖潜”转变,即转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回应“消费升级”中衍生的新需求。例如,很多消费者“有需求而不自知”的小商品,正通过兴趣电商为代表的新模式连接大市场。

除了消费需求升级以外,电商行业创新发展,也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由全向好”转型、消费品制造业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从建国初期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等日用生活消费品,到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消费品制造业经历了“供应不足”到“供应充裕”的转变。

在课题组看来,完善的工业制造基础,叠加消费市场结构升级加速,意味着我国消费市场中存在大量细分市场需求,可通过商品品质提升、品种增加、品牌建设得到满足。对企业而言,关键点在于如何找到这些市场。

《报告》显示,近年来源头工厂、国货品牌、产业集群正通过兴趣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来洞察新需求、拓展消费场景,实现对新增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更好满足。课题组分析,大量生产企业借电商新模式敏锐地看到消费新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品设计、备料和生产加工,这本质上是企业将供应链和流通组织方式从“以生产制造为核心”调整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满足高度多元、细分的市场,同时降低供需错配。

电商新模式在内的数字经济业态活跃,是否会给线下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在课题组看来,数字经济之于实体经济的意义,不能简化为“从线下搬到线上”。电商、生活服务平台的发展,本质上是在拓宽商户提供服务的半径,以满足消费者各时段的特定需求,由此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电商平台对总消费规模增长具有显著的新增效应。

除了消费总量的“新增效应”外,电商新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流通组织方式的变化。《报告》观察到,生产企业接入电商新模式后,不再依赖于已知商品的销售提升、同质化商品的大规模生产,而是将目光转向尚未充分满足的细分市场,进行商品品类拓展以获得“先机”。

商家用直播展示产品亮点

在《报告》看来,电商平台从表象来看是消费者、企业的对接纽带,但实际上产生了很多信息线索,为企业生产环节间的互动衔接提供了价值,电商平台的角色因此从商贸流通转变为“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参与者。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也指出,电商新模式不仅能激发出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将消费者需求快速准确地反馈给上游生产制造主体,促进上游按需生产、优化供给,使制造业呈现出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式的发展趋势,能进一步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实现消费需求和供给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制造商在车间中开设专供抖音电商订单的生产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所长李博洋也认为,放远来看,产业要想长期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而兴趣电商为代表的电商新模式,正是未来生产企业创新产品、培养品牌的重要动力来源。

【记者】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兴趣   报告   消费品   课题组   制造业   效应   场景   消费者   需求   品牌   商品   市场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