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疯?他的官职在今天是什么职务?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我国民间,有着“四大喜事”的说法,其中有一句“金榜题名时”,用来形容文人科举考试榜上有名。

古人把中举放在人生的四件大喜事中,可见对这件事的重视。按理说一个人中举应该高兴,但是有一个人的中举却引发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这个人就是范进。

那么范进为什么因为中举而发疯呢?中举之后的范进又当了多大的官呢?

范进

飞黄腾达的科举

“范府老爷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噫!好了!我中了!”

五十多岁的范进中了一个第七名,竟然当场疯掉,中举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呢?

我国的科举制度,是封建时期帝王君主从民间补充朝廷人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普通人完成华丽转身的主要渠道之一。

科举发展到明朝,已经发展了近千年,从制度到细节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的程度,从开放性、公平性上来说,的确是给普通的平民子弟一个进入官场社会的机会,下层人也有机会进入到上流社会。

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希望通过增加竞争的公平性,来保证这些“准官员”们质量。所以在明清时期,朝廷不仅重视提升在职官员的待遇,同样注重对考生的筛选。

科举

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能够和各地的教育机构相契合,针对《四书》《五经》的主要内容,以“八股”的形式作文,用对偶的形势写完整篇文章,考官也会根据考生的对仗情况和答题内容判定优劣。

但是,这种过分追求形式和文字技巧的作文方式,往往忽略了文章的实用性,从而导致大量的读书人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而脱离了对百姓和国家的作用和意义。

考生从县、州、府开始考试,不论十八岁还是八十岁,在没有取得秀才资格之前,都叫童生。只有通过初步考试的人才能叫秀才,通过省会进行乡试的人叫“举人”,到达京师会试之后就成为“贡士”,最后一步是在皇帝面前殿试,也就是“进士”。

考试的排名也有不同,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叫解元,第二名到第十名都叫做亚元。到殿试的时候考中前三名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

范进所考中的,就是“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相当于现在地方考试的前十名。普通的读书人,如果考上了一个秀才,便已经摆脱了普通人的身份了,更不要说是要高一等的“举人老爷”。

当了举人之后,首先便是有了可以入朝为官的机会。

如果考生决定不再继续考试,便可以通过地方机构向吏部申请做官。某地有了空缺之后,就可以放开这个名额,也叫“放官”。再由吏部进行审查、核实,评定之后安排举人到任当官。

在某种方面上来讲,这时候的举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官了。当然,官职的大小还是根据考生头上功名大小决定的。举例说就像博士当二品官、本科生当五品官、专科生当七品官一样。

范进

其次,即便没有官缺,举人也可以享受超过一般人的待遇。比如免除各种徭役,不会被征兵、可以雇佣仆人、不用交丁税田税等等。

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没有头衔的地主找上来,主动把地“划”到名下,用这种行为来避税。当然,举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

简单讲,当了举人之后,就已经“飞黄腾达”,非富即贵,不再是一般人了。

范进作为一介布衣,在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身份、生活、地位,已经成为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范进

焦虑的范进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其实是极其带有讽刺意味的,同样也是科举制度下大多数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在文中,五十多岁的范进依然是个童生,只能一年一年又一年地再去考试,就连把女儿都给了他的岳丈胡屠夫,都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

这时候的范进其实是很焦虑的,自己几十年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上,又没有什么生活技能,如果不考,不仅岳丈大人瞧不起,就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范进又何尝不是呢?又有哪个读书人不是想着一飞冲天呢?

也许是上苍听到了他的祈祷,也许是范进的努力有了回报,白发苍苍的范进终于被考官周进所关注。或许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周进在一遍一遍反复读过他的文章之后,终于发现了这一枚埋藏数十年的“璞玉”。

范进

尽管范进“意外”地考上了秀才,但是他在家人的眼里依然没有变化,他的身份也不会因为从童生变成了秀才有什么变化。只不过他的岳父泰山由原来的抬手就打,变成了能够坐在一张桌子上劈头辱骂。

也难怪,一个男人十几年如一日,不给家里添柴买米,只知道对着那些耕田的、扒粪的那些平头百姓点头作揖。

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就算他对岳父表示自己还会继续努力、会更精进一步,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无外乎就是一如既往地啐一脸大痰罢了。自己就算保持着自己的骨气,那些富贵的老爷们,又有谁会高看自己一眼呢?

在岳丈的眼里,他就是尖嘴猴腮的癞蛤蟆、丢人现眼的现世宝,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低着头,看着书,厚着脸,挨着骂。范进就是在这样日子里“苟活”着。

范进

万幸,虽然生活有压力、岳丈有压力,但是因为周进那一句“火候已到”的称赞,范进还是饿着肚子跑到城里考了乡试。

虽然换来的依旧是岳丈的一顿臭骂,但好歹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一如以往几十年一样。

天可怜见,那一声“恭喜高中”还是来了,让范家人手足无措、让邻里街坊为之惊诧,唯独让还在扭扭捏捏卖鸡换粮的范进不敢相信。

“噫!我中了!”

这一声,仿佛是把范进前半生和后半生划开的一把刀,割开了他的纠结与焦虑。

范进

从此不再是凡人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家中断炊三天无人问津。中举之后,乡亲送酒送蛋,门庭若市,就连不曾交集的富户都主动送上范进想都不承想过的几十辆银子,还与范进称兄道弟。

中举前,范进是被岳丈在饭桌上啐脸的“丢人货”。中举之后,范进成了胡屠夫口中的“贤婿”“文曲星”,就连为救人打了一巴掌,都吓得生怕“神灵”怪罪。

中举之前,范进老实、怯懦,做人唯唯诺诺。中举之后,原本习惯低头的范进不仅抬起了头,挺直了腰,面对岳丈都躲着的张乡绅时,他都已经可以与之客套、相让,虚与委蛇。

可以看出来,中举之后不仅众人对待范进的态度变了,就连范进自己都变了。

他变得不再卑微,不再懦弱,他心里那些惧怕的东西都不在了,因为他有了底气。

范进

中举,让他成为非富即贵的潜在人选,让他的手中有了隐形的权利,让他从此再不是凡人。这一中举,从前的那些羞辱、卑微、贫穷都离他而去,将来等待他的是高屋广厦、绫罗锦缎、高头大马,还有锦绣的前程。

所以,范进疯了,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折让他的精神无法接受,所以他急火攻心、短暂地疯了。

与他同样接受不了这种天降幸福的,还有范进的母亲。

范进接受了张乡绅赠予的白银、豪宅,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呼奴唤婢,当老太太见到宽敞的豪宅和镶金错银的杯碗之后,竟然也和范进一样,一口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范进中举,全家享福,唯独给老太太当了催命符。能在金银堆中去世,也许是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有想过的死法。

范进

范进母亲的去世,让范进有了一次可以“打秋风”的机会,但是这时候的范进已经变得工于心计。他变得开始会“暗自盘算”,会权衡利弊。

可以说,有了功名在身的范进已经变得更加趋于功利。

在为母守孝的三年时间里,范进不再为吃喝度用犯愁,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宽敞的家中读书。在三年之后的会试中,范进再中进士。

从那之后,范进官路亨通,先是担任负责监管官员的七品御史,又因为工作认真被升任为山东学道,主管教育和科考工作,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教育厅长。

不久之后再次升迁,任职负责处理官方公文的三品通政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信访局、中央秘书处,可以说已经是几乎接触到权利的顶端。

范进

结语

从五十童生到秀才“相公”,范进足足用了五十年,再到举人老爷,他仅仅用了六年,从入仕到接触中央权利,范进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科举考试,让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有机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但是我们应该同时看到的是,范进当官之后变得油滑、世故,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

范进的结局,也许还是不错的,毕竟他追求到了他曾经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封建制度下的科举,则是造就出更多中举前的范进,如他那样的空读百年,终无一用。


参考资料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评京剧“范进中举“》胡世铎

《元朝教育之元代的科举制度》谭成英

《儒林外史》吴敬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岳丈   乡试   童生   举人   科举   读书人   官职   秀才   考生   职务   制度   考试   范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