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好好干 日子会越来越甜》遭调侃的背后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的一篇振奋精神的正能量文章,受到网民的调侃。是话说错了吗?其实,话说的一点没说错。因为只有好好干,日子才会越来越好;不好好干,日子一定不会越来越好。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这点老百姓不糊涂。本来文章并非专门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却愿意对号入座。

如果发表在政府网站或正规刊物上,可能被做为激励人们奋进的好文章而广为流传;如果是在三年前发表这篇文章,可能也不会引起老百姓如此大的反响。然而,这篇文章偏偏是发表在疫情三年后的今天,老百姓还处在对未来比较迷茫的时刻;又偏偏是发表在公共平台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账,主要是因为发表的地方和时间不受待见。

三年的疫情让老百姓很无奈,无休止的封控、管制,使老百姓的生活愈加窘迫。企业降薪、个人失业,学生毕业即失业,老百姓没有了归属感。疫情期间的严格管控,老百姓能够理解,可是管控放开之后,仍然看不到曙光,这有些让老百姓不淡然了。去年年底,国家推出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政策的出台是支持房地产,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增长、保民生、促就业。但是由于各大媒体导向作用、地方政府宣传作用缺位。结果让老百姓误解为政府就是为了救房地产,而不是救民生。

近期,网络上又充斥着各种说不清的C.H.1.1变异毒株、德尔塔克戎毒株或其他什么毒株,又让老百姓开始心惊胆颤;专家、学者预测第二波疫情高峰从春节变为2~3月份,又变到5~6月份。临近开学季,部分地区下发通知,要求学生们开学之前做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再次引起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质疑。让人精神又开始紧张了起来,感觉好像随时又要重返疫情封控的艰难时期。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舆论导向和政府管理的缺位。稳增长、保民生、稳就业舆论宣传缺位,导致老百姓误解;疫情放开后,各级地方政府工作力度缺位,导致老百姓误解;第二波疫情的预测本应科学严谨,结果仍然是舆论宣传不到位,导致老百姓误解。同时,又有一些所谓的“专家”的不合时宜的言论,也给老百姓造成更深的误解。

而体制内的各类公职人员,包括在疫情期间,每天都拿着稳定的俸养和福利,部分公职人员在老百姓中不但没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其不负责任的言谈也备受争议。同时,社会价值感的扭曲,网络大V或网红凭借网络互动日进斗金,也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这也就难怪正能量的文章,却被网民大肆嘲讽,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日子   曙光   人民网   疫情   舆论   误解   导向   民生   网民   老百姓   能量   公职人员   作用   房地产   文章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