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教会孩子如何学习(1)

#家长百问百答#

先谈狗。

有一类狗举世闻名,它们叫做巴普洛夫的狗。他的著名实验:狗进食摇铃试验,使得他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先说说巴普洛夫这个人,他是个科研狂魔,特别喜欢用狗做实验,经常会切除狗的器官研究,后来他的狗就不够用了,所以他去偷狗。科学家偷狗这件事还上了报纸,还引起轰动。

那时候没什么虐待动物的说法,也没啥人觉得这残忍,为了科学的进步嘛。

列宁知道这件事后,就给他拨了专项基金,专门给他一堆狗做实验做研究。巴普洛夫就继续用狗做实验,最后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讲回狗进食摇铃实验。

准备工作。

首先,他在狗腮帮子那搞了个口子,塞了个导管,以此来看狗有没有分泌唾液。

其次,他先给狗看肉,狗就分泌唾液。

然后,他摇铃,发现狗对铃铛声没啥唾液反应。

开始实验。

他给狗铃声,再给狗食物。反复操作之后,哪怕不给狗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果。

从对铃声没反应,到对铃声分泌唾液。

然后他以此总结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规律。

经典性条件作用主要规律

1.获得与消退

获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比如狗一开始听到铃声没唾液,后来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消退:条件反射消失

(如果一直只给狗摇铃铛,但是不给狗吃的。长久下去,狗听到铃铛也不会分泌唾液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泛化: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简单说就是“分不清”)举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不清蛇和绳子,所以做出了相同反应。

部分外国人分不清“银行”和“很行”,这就是一种泛化

分化:只对条件刺激有反应

(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能区分“银行”和“很行”)

总结就是: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那么通过这个理论,家长能获得什么启发呢?

首先,对于希望孩子进行的事(如按时完成作业,诚实守信),要及时给予鼓励。

鼓励分两种:

1.(+愉快刺激)如,奖励礼品

2.(-厌恶刺激)如,撤销惩罚

其次,对于不希望孩子进行的事(如阳奉阴违,逃课打游戏),要及时给予惩罚。

惩罚分两种:

1.(+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

2.(-愉快刺激)如禁止玩游戏

举例:小明因为按时完成了语文作业,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夸奖,他很开心,所以之后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小明偷偷半夜玩手机被发现,爸爸妈妈没收了手机,并表示这周白天也不准玩手机,他很难过,决定以后都不半夜玩手机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点个关注,明天分享桑代克的猫猫给我们的教学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摇铃   经典性   作业   唾液   条件反射   铃铛   教会   条件   作用   孩子   铃声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