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有个地方

宝山,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作为一个忙碌的都市人,我们每天行色匆匆,路过一条条街道,一栋栋楼房... ...或许您会留意到有些路名似曾相识,或是觉得某栋建筑别具风采,但您也许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领略这些地方的多彩。

陶海

曾是上海著名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十多年前在拍摄纪录片时与宝山结缘,在《宝山·有个地方》系列当中他将带领您到宝山这些有意思的地方去走走看看,感受宝山的万种风情。

我想带大家去行知路走走看看。行知路其实是一条不长的马路,东面到沪太支路,西面到真金路。顾名思义,行知路当然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围绕着行知路已形成了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陶行知文化圈。

行知路位于宝山大场,无论是它尽头的行知路地铁站或是北侧的行知实验学校、南侧的行知小学、大华行知公园等等,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为大场镇、为全上海,甚至为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陶行知纪念馆的前身,是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创办于大场的山海工学团。当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战争,这更加坚定了陶行知先生推进新教育的理念。1949年,山海工学团更名为山海实验乡村小学。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学校进一步提升,又更名为山海小学。虽然几度更名,却始终延续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

陶行知先生当时在大场办学,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一个小先生的概念。什么叫小先生呢?简单一点讲,就是在小学生当中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让他们到更加偏远、更加落后的地区去当小先生,让更多的人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教育理念,即便是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陶行知先生在此期间提出了“小学生都是小先生”的倡议,把一批小学生教到一定程度,再分组去教育民众。当时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凡关乎乡村生活中最低限度所必须的,无所不学。山海工学团就是一个小工厂、一个小社会。所包含的内容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在这种新理念的影响下,大场镇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在务农以及生活艺术方面的技能也有所提升。

应该说,现在的行知路,寄托了当地民众对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教育者的深刻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宝山   小先生   大华   人文荟萃   地方   文化圈   支路   教育家   工学   上海   民众   小学生   乡村   小学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