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科技创新炼“金丹”

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有一颗“金丹”,历经30多年淬炼而成,产能位居世界前列。如今,国务院批复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河南省组建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周口市将“金丹”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列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天下英才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汇聚科技创新之力,“金丹”之光势必闪耀世界。

金丹科技生产厂区 徐松 摄

科技赋能,聚天下英才而炼“金丹”

初春,四时之始,奋进正当时。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丹科技)一个个厂区机器轰鸣、生产正忙。在乳酸厂区的核心位置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地标——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这里专家云集、设备先进,可以说为金丹科技装上了一个新的“核芯动能”。

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由金丹乳酸牵头组建。研究院共设7个研究室、2个中心和1个中试基地,即聚乳酸和生物基降解材料研究室、石油基降解材料研究室、淀粉基新材料及改性材料研究室、菌种发酵研究室、乳酸分离技术研究室、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室、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室,检测分析中心、技术信息中心,多功能中试基地。

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 徐松 摄“

我们诚邀院士、教授、专业团队瞄准乳酸、聚乳酸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世界前沿技术难题,打造世界一流降解材料最权威的开放共享平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郸城力量。”金丹科技总经理石从亮说,企业现已确定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正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银丰塑料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和横向相关企业。

“菌种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乳酸生产菌种进行优化改良、反复筛选,提高产酸率,提升乳酸纯度,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发酵残糖,保证出来的乳酸品质更好,做到菌种研发一批、实验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研究院菌种研究室主任马全磊是一名从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从事菌种优化改造工作。从2015年返乡扎根“金丹”,在乳酸菌种优化改造方面作出很大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金丹科技菌种研究室 徐松 摄创新

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金丹科技从1984年的小乳酸厂发展到今天的在深交所创业板A股上市企业,科技创新就是发展的灵魂。金丹科技设立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乳酸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和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组建了院士、博导、博士、硕士、学士“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团队,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等50多个技术项目,取得了54项国家专利,其中8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3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金丹科技自主研发的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及市场垄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金丹”之光,打破国外垄断显担当

“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乳酸生产后提取技术、绿色催化剂生产丙交酯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及市场垄断,技术水平先进,这是大企业的报国担当。”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欣慰地说。

据了解,金丹科技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的L-乳酸,解决了L-乳酸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L-乳酸的产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对我国L-乳酸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其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乳酸生产后提取技术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原辅材料及水的用量节约80%以上,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全自动化连续生产,大大提升了我国L-乳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绿色催化剂生产丙交酯技术是与南京大学合作、采用南京大学首创的高效催化合成高光学纯L-丙交酯技术,所用催化剂具有无毒、可代谢、无重金属残留的特点,催化效率高;整体工艺流程为全封闭循环工艺,生产过程无任何废弃物排放,工艺绿色、环保,居国际先进水平。

金丹科技新厂区生产车间 徐松 摄

“我们经过5年时间的优化调整和技术攻关,掌握了聚乳酸瓶颈环节——丙交酯合成的生产技术,成为全球为数不多能够生产高光学纯L-丙交酯的企业之一,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聚乳酸行业的技术封锁。”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部长程少华说。

启航未来,敢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这些餐饮业所用的碗、盘、勺、叉、吸管,还有医用的骨钉、缝合线……都能用改性全降解材料做成。你闻闻,这是以玉米为原料的聚乳酸生产的生物可降解食品袋,每一个都带着玉米的香味。”在金丹科技展厅,技术总监蒋栋梁向记者介绍这项未来产业的新成果。

以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材料解决世界诟病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这无疑是一场“绿色革命”。如今,金丹科技就做到了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玉米深加工后变成淀粉,淀粉酶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后变成乳酸,乳酸寡聚后变成丙交酯,丙交酯聚合后变成聚乳酸,聚乳酸改性后做成不同的可降解制品等,这些制品废弃后可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利用。

沿着这条循环产业链,记者来到于2022年1月开始建设、年底即投产的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现场。该项目依托公司聚乳酸及淀粉产品,实现公司在生物降解的原料自主供应,扩宽公司生物降解材料产品品类,改善产品结构,拉长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了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项目区,这里主要建设有聚合车间、干燥车间、改性及制品车间、包装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设施及配套工程,购置了酯化、缩聚、增粘、螺杆挤出、干燥、吹膜、自动包装等先进设备178台(套),项目生产线的酯化、熔融缩聚、增粘缩聚等技术是国际先进水平,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金丹科技总经理石从亮介绍循环产业链 徐松 摄

金丹科技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拓展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层次,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玉米—淀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聚乳酸制品”全产业链加工制造,同时还配套建成投产了热力、供水、“三废”治理及综合配套项目,实现了粮食深加工的绿色循环,产品源于自然回归自然,是世界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最长,横跨国家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属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国务院批复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为周口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周口市正围绕打造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四区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敢当“排头兵”,“金丹”更英勇。石从亮向记者展示了一沓近两年实施以及即将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研发成果,包括已完成的40万吨淀粉项目、乳酸乙酯项目、乳酸副产石膏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年产15万吨聚乳酸(一期)项目已完成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往前推进。与知名研究院及高校合作研发的低PH 菌种优化提升技术、秸秆制糖生产乳酸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实践出真知,创新赋灵魂。金丹科技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让“金丹”之光照亮世界、启航未来。(周口日报记者 徐松)

来源:周口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周口   菌种   河南省   乳酸   河南   研究室   生物   材料   项目   国家   技术   科技   金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