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不拿下缅甸,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其实背后另有苦衷

#头条创作挑战赛#

案例简讲

在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里面,就有争缅甸这一项,如果我们查看清政府历史。

假设没有,3000年未有的大变局,也就是英国人横插一杠子的话,那么清政府的版图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印度洋沿岸国家。

这一切如果能够实现,清政府继承而来的土地将会非常可观,这意味着华夏的文明版图,北可以从渤海航行,南可以从印度洋航行。

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横跨两大洋,类似于美国可以左出击,也可以右上角与左下角同时出击,对于整个欧亚大陆甚至包括非洲大陆的地缘政治而言,将会更加稳妥。

但事实是真的如此吗?那如果真的如此,清朝为什么不拼尽全力拿下缅甸呢?我们顺着逻辑线来捋顺一下这篇文章,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第1点,明朝之前压根就没有把缅甸放在心上。

华夏外面有一条神奇的时间线,在这条时间线上我们有着相同的敌人,如果我们查看华夏文明。

在清朝以前的2000~3000年时间里面,把夏商殷排除在外,就会发现,只要华夏文明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军事大一统,且武力达到极端,那么北方的漠北敌人也会形成一个极大的军事力量。

比如汉武帝时期,再比如秦始皇一扫六合时期,再比如隋唐时期,再比如两汉时期,甚至包括南北宋时期,以及明帝国时期。

之前有军事学家讲过这件事,我认为他讲的有道理,引用一下,这位专家说的是,一旦当华夏文明形成了一支可统一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偌大的帝国,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意识到危机,他们会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也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

再之后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对抗,而一旦当农耕文明的势力减弱,那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内耗或者内讧大打出手,游牧民族也不会对农耕文明产生威胁。

但是在这一条时间线中出现了一个例外,那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建立了大元帝国,而元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彻头彻尾的交融。

当然这一次交融也没有想象中的占据天时地利,而当时整个帝国的核心控制地区,在黄河以北甚至是南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也在黄河以北。

而既然如此,那么帝国的防御中心就是北方的敌人,也就是游牧民族,换句话来说在华夏文明的若千年时间里,针对的敌人尤其只有一个,那就是漠北的匈奴。

当然匈奴的名字会有很多,咱们就不用过多讲解了,因为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游牧民族的变化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

而这个时候缅甸的存在或者缅甸的军事力量引起中央的注意了吗?非常抱歉,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任何一个帝国都不会把缅甸放在眼里,因为缅甸充其量是边境的混乱,偶尔有点小骚乱,但如果北方的敌人控制不好,那可就是灭国战争。

所以帝国对于北方的匈奴一般是穷追猛打,双方之间拼个你死我活,而对于南方的缅甸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就比如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就曾经把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等一些地方列为不争之地。

什么叫做不争之地?只要不犯事,我就不打你,平日里面咱们是好朋友,好哥们,偶尔你过来拜访我一下,拿点礼物来,我还能给你送点礼物去,大家其乐融融。

之所以不征服缅甸,是因为当时明帝国有更重要的敌人,再加上缅甸这个地方的确有点鸟不拉屎了,一般人也看不上,收益极低,且没什么利润。

第2点,清政府与缅甸的交手。

可是清政府就不一样了,因为清政府的北面没敌人,我们会发现满清入关之时,实行的国策就是满蒙联姻。

什么叫做满蒙联姻?我们会发现蒙古族的漂亮的女性或者贵族的女性会进入清政府的后花园,他们生下来的孩子来当下一任的帝国之君。

而清政府的皇帝又会把自家的女儿嫁给蒙古族的贵族,双方之间都是亲戚,真要是打起来,你的哥哥是我的大爷,我的大爷是你,的叔叔关系都乱了,仗也就没法打了。

满蒙联姻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消灭了清政府北方的敌人,那清政府为什么愿意满蒙联姻呢?是因为清政府此时还没有被儒家文化所渲染。

在之前唐宋元明任何一个帝国都认为,北方的蛮夷之人是不配与帝国通婚的,所以对于他们,采取的是又打又拉的政策。

而清政府不一样,清政府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你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呢,咱们双方之间当个好哥们挺好。

在康熙、乾隆、雍正这三朝的时间里面,用了将近70年时间消灭了准格尔对青藏等一些地区彻底掌控。

而年羹尧又在平定叛乱过程当中屡立奇功,所以这个时候清帝国的版图是东北地区,青藏地区、漠北地区、边疆地区已经慢慢稳固,清政府的版图,也在无限地扩大。

而这个时候,整个帝国的重要敌人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云贵土司,少数民族的土司动不动折腾一下,让满清政府非常头痛,而雍正采用的模式就是改土归流,也就是把土司改成官职。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情况就触犯到了缅甸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缅甸和明帝国还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就比如永历帝曾经进入过缅甸,吴三桂也侵入过缅甸,缅甸对于清政府而言是极端仇视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缅甸还诈降,对清政府打着进贡的名义,趁着清政府不注意就来回突击,彻底惹恼了清政府。

再加上乾隆皇帝在早期也算是个有为的君主,慢慢的平定了边疆的叛乱,之后开始着力对缅甸强硬起来。

再加上积蓄越来越多,乾隆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也就有了和缅甸的一系列作战。

这场战争甚至打到了咸丰三年,只不过在咸丰三年十一月,有了一个第三方加入到战场中,第三方就是英国,而在光绪十一年,在英国的支持之下,缅甸正式停止对清朝皇帝的朝贡。

在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1年的时候,缅甸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彻底终止,也就是在此时,清政府彻底失去了进入印度洋的可能。

启示录

其实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完全吞并缅甸,把缅甸同化过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后期获得利益最大化。

那有人就说了清政府直接和缅甸打不就行了吗?话是这样说,但是在古代,对于缅甸的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一来是边疆地区,而且边疆地区本身不可控,满清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甚至还需要从新疆,从东三省调取士兵,尤其是优秀的八旗子弟兵才能进行战争。

更重要的是缅甸地区本就属于高温高压的热带地区,再加上是丛林,所以想战胜这场战争难度就更大。

但如果给清政府予以时间,尤其是没有英国横插一杠子的话,把缅甸吞并或者把缅甸同化以此来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也未尝不可。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来看待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印度洋   缅甸   蒙古族   海口   游牧民族   华夏   帝国   苦衷   清朝   清政府   敌人   时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