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不能完全“萌化”、“洋化”

最近,关于部分“家长”以《水浒》涉及暴力、血腥、黄色等内容为由,要求删除相关教科书内容的发文引发热议,对此,我认为,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不仅不能删除,还要加大相关传统文化的占比。

现在的教科书问题很多,丑化、媚俗、哈日等内容,不仅在语文科目出现,甚至连数学、科学等科目也未能幸免,广大家长和有识之士,称之为“毒教材”。即便是不涉毒的读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小兔子、小狐狸是好朋友,小猪和小老虎是好邻居,这些萌化的内容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小学生却未必适用;一打开课本,就是什么瓦特、牛顿、爱迪生,励志的卡内基、松下幸之助,坚强的海伦凯勒,中国的同样的人物完全不见了,这些洋化的内容怎么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材是文化传承的第一线,也是最后的底线,编写发行部门应当深以为然,引以为戒。而部分“家长”借机要求删除《水浒》等内容,就应该是别有用心了。

说到《水浒》等传统文化的内容,确实有一些暴力的、血腥的内容,但是课本中选用的《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内容却是精选的内容,里面更多的是通过精彩的故事描写,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赞美,这些情节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至于暴力,首先是基于正义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一定不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坏事,不然一定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来打败自己,而且也会激发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英雄主义的热情。而家长们所提出的暴力,我想孩子们不能生活在玻璃罩里,他们迟早要长大,要独自面对现实的世界。这些家长似乎也是选择性的批判,《奥特曼》之类的内容不也是暴力吗?为什么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此苛刻,而对于泊来的却又莫名的宽容?对于黄色的指控,《水浒》本身已经做了艺术的处理,相对于孩子们可能接触到的影视内容已经隐晦了许多。而相比较西方的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就露骨的多。而且这些精华和糟粕混杂的文学作品,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给孩子们教授的时候,都要教会孩子们批判的学习,要学会自主取舍。因为,除了这些内容以外,孩子们还会接受到其他类似的内容。

《水浒》被评为“四大名著”,绝不是浪得虚名,这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是一部很写实的文艺作品。之前看到一篇关于太平天国的文章,说早期的太平军就是仿效《水浒》、《三国》等文学作品,来指挥作战的。所以说,阅读这些文学精华,读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读到什么样的“精华”,这些“家长们”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教科书   爱迪生   海伦   水浒   文学作品   传统文化   课本   科目   暴力   家长   民族   精华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