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阳好伉俪|乡村小学“夫妻档”:半生耕耘桃李路,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视频加载中...

清晨7点,莫怀浪和尹庆娟就已经来到了石碧小学,开始准备一天的教学工作。

莫怀浪在做案头工作,尹庆娟则在学校四处转转,看看校园和教室卫生,给花圃里的花浇水除草,顺便等着即将来上学的孩子们。

再过一会儿,将陆续有学生走进学校,尹庆娟总会在这时去操场上看着孩子们走进教室,遇到学生衣服没穿好的,她就上前细细整理一番,女同学辫子扎得松松散散的,她又重新梳一遍。

在过去的30余年里,莫怀浪和尹庆娟一直任教于阳春市八甲镇中心小学石碧教学点。这里地处偏远山区,采访时驾着汽车从高速转国道再驶入相当长一段狭窄的山路才来到学校门口。

在这里,他们除了担任语文、数学老师,还是学校的木工、修理工、园艺老手,更是照顾孩子们的“校园保姆”。

30多年间,他们在这里迎来一批批,又送走一批批山区学子,用最朴实的行动描绘着人民教师平凡而伟大的模样。

“你来吧,家务我替你分担一半”

先后踏上乡村教师之路

1983年,当时还未满18岁的莫怀浪就来到了石碧小学。彼时,教学环境艰苦,校舍全是瓦房,篮球场也都是泥地,教师工资更是可想而知的低。

跟莫怀浪同龄的老师大多选择离开学校,或是去珠三角务工,或是跳出山区小学。

年轻气盛的莫怀浪也想过离开,但在踌躇间,讲台下一声声齐刷刷地“老师好”,让他挪不了步。对他而言,这一句“老师好”和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影响了他的一生。

“特别是待的时间越久,越有感情,更不想走了。”莫怀浪说这里处处都是他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印记,他丢不开,也不想丢开。

后来,丢不开学生的莫怀浪不仅自己没走,还将妻子也带入了学校。

1994年,民办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想到尹庆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学校向她发出了邀请,尹庆娟考虑再三才答应下来。

因为当时孩子还小,她看到整天忙得顾不上家的莫怀浪,担心若是自己也进入学校,两个人都忙起来,没法好好照顾孩子。

“你来吧,我们一起上下班,家务和孩子我替你分担一半。”莫怀浪的一番话,让她安了心,来到学校当起了低年级语文老师。

上世纪90年代初,石碧教学点还是一个拥有500多人的完全小学,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人。

果不其然,面对四五十人,又兼顾不同班级的教学任务,尹庆娟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进入学校后,她和莫怀浪忙得像两只陀螺。

回忆起那些年的忙碌,尹庆娟说除了节假日,他们几乎每天天还没亮就出门,天黑才进门。夫妻二人骑着自行车在崎岖的小路上,聊着共同带的学生,互相出主意,探讨着如何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进入学校后,两人便马不停蹄地去往各自班级,备课、上课、家访、照顾学生的校园生活,“根本没时间顾自己的小孩。”尹庆娟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两个孩子。

有个场景,她一想到就会忍不住流泪。一次同村一个高年级姐姐告诉尹庆娟,放学的路上看到两岁多的儿子正往学校的方向走,一边走一边哭着说:“我要去找妈妈。”

“老师不都是这样吗?”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虽然经历了种种艰辛,但面对充满童真、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他们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守护这些孩子成长的想法。

大山里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夫妻俩除了日常教学任务,课下更是孩子们心中和蔼可亲的“莫爸爸”和“尹妈妈”。

莫怀浪总是把学校的粗活、累活都包揽了,守着石碧小学这方寸之地,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到了这里。教学条件有限,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直观的教具,学校门窗、桌椅坏了,找他去修便是,甚至连通下水道这些活他都包了。

他带着学生们一起搞卫生,课程不忙的时候,带着学生收集塑料罐、玻璃瓶,制作各种有趣的小玩具。“反正学校哪里有困难,就一定能看到莫老师的身影。”其他老师打趣道。

另一边,温柔细腻的尹庆娟一直都是一年级班主任的不二人选,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她就一点一点地教、一点一点地训练,抓好一个习惯再抓下一个。

她从不对学生发火,也不着急,课上教学生认字、背课文,课下帮孩子们梳头发、洗脸、整理衣服……不少从学校出去的学生,节假日回到母校聊起当年读书的时光,总能想起尹庆娟温柔地照顾他们的模样。

由于山路泥泞,每逢下雨天,路远的学生难免打湿衣衫,弄脏裤子,尹庆娟总是备好几套干净的衣物供孩子们换洗。

上门家访时,她也总是向家长表扬孩子,希望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不都是这样吗?”尹庆娟不以为然地说道,从踏上老师之路的第一天,她就把所有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

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受台风影响,大雨倾盆而下,夫妻俩也彻夜难眠。根据以往经验,他们判断这种恶劣天气,其他老师肯定会被堵在路上,但学校和学生离不开老师,夫妻俩天还没亮就把小孩托付给邻居,直奔学校。

由于雨水实在太大,河水上涨厉害,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夫妻俩只好在每一处有学生通往的路口和桥头用准备好的红绳子拉起警戒线,沿路向学生家长做安全指引。

他们记得有几户学生家就在附近,于是绕路过去通知他们尽快撤离。二人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他们刚通知撤离时,有几户房屋的围墙经不住洪水的冲击,应声倒下。

做完这些,他们顾不得疲惫,又回到学校,检查校舍是否损坏,学生是否安全到校。

洪水退去,夫妻俩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好校园垃圾,修整好各项设施设备。

复课前一晚,他们又走访了所有学生家,逐一上门了解学生状况,安慰、鼓励他们。

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成自家孩子,邻里乡亲对这对教师夫妻无不竖起大拇指。

“教得越久,越要学习”

希望乡村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或许是夫妻并肩,齐心摸索教学方法的成果,多年来,莫怀浪和尹庆娟所带的班级,教学成绩一直高于镇平均分。

所带班级也是公认的班风优良、学习基础扎实。夫妻二人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多次获得教学点和中心学校的表扬。

“教得越久,越要学习。”莫怀浪担心跟不上孩子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虽已到当爷爷的年纪但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看新闻、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使用智能化教学设备……

尹庆娟不懂的,他学会后又一点点地教给她。夫妻二人尽可能用能想到的一切途径,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见闻。

2006年前后,随着村子的基础建设开始完善,村道慢慢修好,乡村小学也开始了部分教育改革,更多的孩子选择去到镇中心小学就读,石碧教学点的生源越来越少,教师也越来越少。

镇中心小学多次向石碧教学点调配老师,村“两委”也想办法聘请代课老师,但都干不长。多年下来,莫怀浪和尹庆娟就这样任劳任怨,常常同时负责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其间莫怀浪也不止一次有机会可以调走,但他都拒绝了。尹庆娟也不想让他走,“怕他走了这么多学生我照顾不过来。”尹庆娟开玩笑地说道。

事实上二人一起工作,这么多年早已成为习惯,对他们而言,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做好他们第一阶段的引路人已经非常满足。

当被问起在石碧小学坚守了多少年时,莫怀浪说他从没计算过。

他只记得学校从以前的砖瓦房变成了水泥楼,教室里简陋的桌椅板凳换成了整齐的配套桌椅,还添加了智能化教学系统,从前的泥巴地也变成了宽敞的操场。

天气好的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嬉戏,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踩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泥走进教室……

今年底,尹庆娟就要退休了,再过几年莫怀浪也将退休。聊起对石碧小学的期盼时,夫妻二人都回说,“希望有更多年轻老师能够留下来。”

他们希望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能给乡村的孩子带来更多更好的教育,让乡村教育能够长足发展。

【策划】赵强

【记者】黄林

【视频/图片】巫雅柠 黄林

【通讯员】魏振腾

【作者】 黄林;赵强;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阳春市   乡村   夫妻   孩子   小学   伉俪   家访   桃李   校舍   晴空   半生   山区   班级   教室   多年   老师   教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