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献给孝庄太后的福字碑,成为了和珅的镇宅之宝,嘉庆却不敢动

从古至今,官场之中就少不了“腐败”,一任清官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但一任贪官就可以让国家民不聊生。

贪官作为国家系统的“蛀虫”,被掌权者发现以后都是第一时间除之而后快,但清朝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皇帝,把第一贪官作为自己的唯一心腹对待,并将公主与其儿子联姻。

并且贪官从来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生怕自己的贪污受贿被暴露出来,之后让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

但这样一位贪官,不但光明正大的贪污,在任期间贪污了巨额的财产,还被乾隆皇帝一路提拔至军政大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古人云其“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

今天所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

名落孙山,起于疏微

和珅作为一名八旗子弟,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很小的官员,并且在和珅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他和一个弟弟相依为命。

对于两个不大的孩子来说,在当时的社会之中,握着并不算富裕的遗产,生活过的有多艰难我们可想而知。

和珅与弟弟可以说是在混日子,经常被当地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恶霸和混混欺负,时不时就要从两个孩子手中或骗或抢一些钱财。

这种艰难贫苦的生活也在幼年的和珅心中埋下了一个小小的贪婪的种子,这个种子在和珅有权有势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

所幸,和珅自幼就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头脑,并且他对于自身的未来有着很明确的规划,他知道如果想要翻身的话,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和珅开始苦读诗书,但我们也知道古代科举的难度可要比现在的考试难得多,纵使聪明如和珅也难免落榜。

虽然落榜了,和珅也得到了小小的一官半职,凭借文生的身份,入职了轻车都尉官职。

和珅传奇般的一生就是从这一个小小的文员开始的。

溜须拍马,八面玲珑

和珅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官员,这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平台,毕竟官员再小也是官员,平时接触到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官员,百姓再怎么样也很难进入官员的圈子之中。

他自幼聪慧至极,纵使他现在是一个小小的官,但是他对于上级的交代的事情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为人处世让人挑不出来毛病。

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官职不大的时候,表现给外人的是无可挑剔的清官形象。

他做官就不像是为了钱,而是真心实意的想做好自己的的工作,仿佛钱财在他眼中就是粪土一般。

一方面有贵人相助,另一方面和珅又凭借自己的才华,在23岁的时候就被清高宗乾隆看中了,做了乾隆的一名随身侍从。

别看侍从的官职不大,但是因为在天子的身边是可以和皇帝说上话的。

古时候为什么女子想要入宫为妃,企图让自己的家族一飞冲天就是这种道理,可以和掌权人有更多的接触,所以这对于和珅来说是最重要的机会。

和珅在高宗身边的时候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将自己八面玲珑的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

不长的一段时间他就把高宗的爱好、习性、性格摸得一清二楚。

和珅陪伴高宗写字、对诗、玩弄文采的时候,发挥自己饱读的诗书的优势,与高宗舞文弄墨,大玩文字游戏,顺着高宗喜欢的文风来迎合乾隆写文。

因此和珅是越来越得高宗的喜爱,并且皇帝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是谨言慎行的,和珅总能读出圣上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以做皇上不方便做的事情,帮助处理不方便解决的事情。

所以短短几年之中和珅就一举从最小的一个文员官拜步兵都督。

由此可见当时的乾隆帝是多么的器重和珅,和珅自身的学识和情商又有多高了。

李侍尧案,贪官雏形

和珅一直是大清官的形象,他是从什么时候转变成我们熟知的那个第一贪官呢?

据史料记载,和珅是在李侍尧案之后开始将自己的贪心无底线的放大。

李侍尧与和珅不同,他家境显赫,祖上有赫赫战功,并且李侍尧此人贪之有道。

此人虽然贪污受贿,但是据史料记载,李侍尧一生之中带礼面见圣上就有一百五十多次。

虽说李侍尧一家都忠于大清政府,但是天高皇帝远,皇上也担心他在云南积蓄力量企图有不轨之心。

但是皇上不能直说,和珅立马就能懂皇上的心思,将一个贪污的帽子扣在李侍尧头上。

和珅查了李侍尧贪污以后,李侍尧的大部分积蓄都进入到了和珅的腰包,这也是和珅第一次感受到贪污金钱带来的美好。

同时和珅也确定了李侍尧并没有私下里搞什么不忠于国家的小动作。

在当时一千两白银就能判死罪,经过了和珅的剥削,向上级报账李侍尧贪污仍有三万余两。

但是在对李侍尧执行死刑的时候,乾隆及时的出面制止,保下了李侍尧,显露了皇恩,李侍尧对皇帝更加的忠诚。

和珅云南一行赚的盆满钵满,更是在返程以后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自此以后一位震惊整个清朝的大贪官诞生了。

乾隆庇佑,贪得无厌

乾隆如果是一代昏君,那么世人不可能把康熙和乾隆执政的时期形容为“康乾盛世”了。

乾隆不可能看不懂和珅的“贪”,那么为什么乾隆不处理和珅,却又成为了贪官最大的“保护伞”呢?

首先就是因为和珅的“忠”。

他认为和珅的贪不叫贪,反而认为如果能用这么一些钱财就能买来和珅的绝对忠心,那是值得的。

所以和珅在日后用自己的小手段来收敛钱财的时候,乾隆也是装作没看到。

其次是因为和珅的“才”。

乾隆不方便出面使用自己的名义管理的事儿,只需稍微点拨,和珅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假借自己的手,脏了自己的名帮乾隆办事儿。

乾隆在史实之中很少有负面的形象,因为这些负面的事情,都有和珅在暗中处理。

背负乾隆的骂名,做乾隆最忠诚的奴仆,乾隆自然不忍心处理和珅。

最后是因为和珅的“孝”。

帝王家是没有办法贪污的,总不能使用国库的钱来满足自己,那样就会被天下人诟病成昏君。

和珅一方面自己贪污的同时还想办法“孝敬”乾隆皇帝,让皇帝也充盈了国库,一举两得,自然也就不会处理和珅了。

和珅在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号召官员们“进献寿品、捐出俸禄、捐献银子。”

乾隆也得益于和珅的敛财能力,让自己的钱包鼓了起来,怎么会处理和珅呢?

乾隆的纵容换来的是和珅欲望的高涨,和珅后来钱已经多到没地方花了。

和珅想要彰显自己的地位,竟然在皇城之中盖了一个豪宅,内部装修的奢华程度已经和皇宫所差无几,和珅的贪可见一斑。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仁宗嘉庆帝上台以后,和珅的地位仍然很高,在朝堂之上和珅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并且当时乾隆仍然健在,有太上皇的庇佑让嘉庆帝对于和珅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嘉庆皇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人尽知和珅而不知朕”,可见和珅的权势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仁宗对于和珅的杀意到了何种程度。

所以当乾隆帝仙逝以后,嘉庆帝立马赐了和珅一条白绫,抄了和珅的家,一代大贪官的故事就此结束。

嘉庆帝在抄了和珅的家财之后,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据不完全的统计不计算和珅收藏的名人字画和古董之类,光是金银等物就搜刮了将近十万万两。

福字天碑,无人敢动

当时抄家的官员,在和珅家的后院找到了一块福字碑,官员看到这个碑牌的下面竟然有先帝的落款。

抄家的官员对于这种碑牌可不敢自己私下里处理,抄家的官员将这块碑牌上报给嘉庆帝以后,仁宗竟然也犹豫不决。

原来这块碑牌是当初康熙的母亲久病不起,康熙无可奈何,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的一个“福”字,意为为康熙的母亲孝庄太后祈福的意思。

神奇的是,在康熙写完这个福字以后,孝庄太后的病竟然一天一天的痊愈了。

这样一副先帝墨宝都能被和珅纳入藏品,可见和珅的贪究竟程度有多深。

最后仁宗无可奈何,怕老祖宗的墨宝在运输过程之中受到二次损坏,只得就地保管,最后这个府邸被仁宗赐给了自己的兄弟,这也就是后来的“恭王府”。

也有一些野史记载,这块福字碑的位置正好是在京城的风水关键处,如果擅自挪动怕影响国运,仁宗帝也就没有再动这一块福字碑。

但聪明如和珅,他能不知道嘉庆帝对于他的杀意嘛?

但是为什么不激流勇退,保护最后的尊严呢?大抵一切都是欲望使然。

欲望就像从雪山上滑落的小石子,被生活的雪花不断地裹挟着,收获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到了最后形成的一定不是更大的雪球,而是雪崩。

如果放纵贪婪,虽然一时间可能会很有“成就感”,但是终究会让脱缰的贪婪害了自己。

参考文献:

【1】《清史稿· 列传一百六》

【2】《啸亭杂录·卷九》

【3】刘源:《释和珅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嘉庆   乾隆   先帝   国库   太后   贪官   皇上   钱财   康熙   官员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