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盖世杨行密,生子如猪狗,最后给他人做嫁衣

从朱温篡唐之后,历史就正式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实际上这五十多年就是唐朝之后大藩镇割据,直到赵匡胤登基之后,才算是基本统一中原。在五代残唐乱世,可谓群雄并起,这是武将的时代,也是枭雄并起的季节,在这些草莽英雄里,最有能力的应该是朱温、李克用、郭威和杨行密。当时有三大军事集团,朱温的汴州军阀集团,以后的梁唐晋汉周王,是中原王朝的的正统,好比是当时“武林盟主”这一点,是其他军阀集团所不具备的。

另一个军事集团就是河东集团,李克用是河东军阀创始人,后来梁唐大交兵,李克用的河东军阀集团与汴州军阀集团合股。在南方还有一个较小的军事集团就是淮南集团,淮南军阀是杨行密开创,在江淮一带立足。后进封吴国开国皇帝。并建立最终为南唐王朝奠定了基础。杨行密,有十国第一人 的说法,名下大将李神福,为淮南第一名将、当时战斗力最强悍的亲兵部队黑云都,由杨行密一手创立。十国里杨行密的吴王那是最正统 ,因为这是唐昭宗亲封。

杨行密是庐州人,出身不高,自幼失孤幼,但杨行密长的孔武有力,天赋异禀,生逢乱世最好出人头地方式就是当兵,于是投身军旅,因功升任队长,但与主将关系不睦,某日,主将派他外到外地驻守,并问他需要什么,杨行密当即抽刀在手道:“我就需要你的脑袋!”随即就把主将给宰了,并自封为八营都知兵马使。杨行密在庐州军中颇有威望,很快就控制了庐州。而刺史郎幼复只能向淮南节度使高骈推荐杨行密接替自己。883年,经高骈奏请,年仅31岁的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杨行密强占庐州。照理说,杨行密的这种行为是叛乱。但此时晚唐已经是无暇顾及了,所以名义上杨行密成了唐朝的地方官。在当时的情况下,兵强马壮才根本。

887年四月,淮南节度使高骈部下叛乱,杨行密率兵来救扬州。此时叛将毕师铎囚禁高骈,高骈任盐铁转运使,几年都没有向朝廷进贡,钱财堆积如山。高骈部将吕用之,张神剑、高霸等淮南将领都愿意奉杨行密为主,杨行密率各路军围困扬州城,并掐断扬州粮道,扬州叛将秦彦等人屡次出城迎战都被杨行密击败大。由于城内断粮,秦彦杀高骈及其全族泄愤,最后,杨行密攻占扬州,自称淮南留后。此时的扬州已经是残破不堪。

由于见淮南局势混乱,唐昭宗命宣武节度使朱温兼任淮南节度使。但唐昭宗的任命在杨行密看来就是废纸一张。朱温与杨行密的关系也由最初的合作而反目成仇,在杨行密不断扩张下,与朱温多次交战。二人基本上打个平手,902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将唐昭宗劫持到凤翔。唐昭宗赐杨行密衣带诏,封杨行密他为吴王、东南面行营都统,让他讨伐梁王朱温。而杨行密并未出兵。

朱温一代枭雄,武力不弱,北攻李克用,逼得李克用要出逃投靠契丹。朱温在的时候,李克用不敢进河南半步,压制魏博军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最后只能议和投降。这样一个猛人,数次攻打淮南都大败而归。当然,杨行密也只是固守疆域不失,可以说朱温在至少淮河以南地区,朱温始终无法占据,这是后来朱温没有统一天下最大阻碍。军事才能力压朱温不敢南下,是割据称王十国第一人。

而就杨行密而言,他没有能走出淮南,击败朱温,很大程度在就是在于内部不和,生命大部分消耗在应对周边纷争、争夺上游方面,没来得及内部整合,内部更像一个小唐朝,小藩镇割据,各个地方并不听从杨行密的命令,不过是惧怕杨行密才勉强维持,而一旦杨行密薨世,接班人能不能顺利接手,就是完全看个人能力,这王位可以接任,但权力却未必,在时间上,杨行密也没有来得及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杨渥。

有道是知子莫如父,其实早在杨行密在世的时候,就对自己的长子杨渥十分担心,生逢乱世,理应杀伐决断,而杨渥却显得优柔寡断,看上去就难成大器,杨行密那是从死人推里爬出来的,作为一代人杰,知人之明是必备的能力,杨行密他很清楚,杨渥压根不可能带领淮南集团在乱世中立足。更无法控制这些骄兵悍将。

公元906年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吴武忠王,其长子杨渥继立。他去世不到一年,朱温就称帝了。而杨渥很快断送了南吴的江山。实际上呢,杨渥就是一个典型的二世祖,狂妄浮躁、荒淫无道。对外到处用兵,对内拒纳忠言,搞得人心尽失。最终逼反了亲兵将领张颢与徐温(义子是李昪),沦为阶下囚,三年后被杀。而杨渥被杀纯属咎由自取。

杨渥继承王位之后,淮南节度判官周隐向杨行密提议,世子杨渥能力不够,应将国政交给淮南节度副使刘威,等杨家诸子长大后,再归还权力。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当然是反常的,刘威再有能力。在血统上更没有合法性。周隐这种要求,就说明当时局势已经失控。杨吴政权越来越有退化成军阀联盟的趋势。此时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和张颢提出愿意辅佐杨渥继位。杨渥上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刘威打发到偏僻去处了,这事干的十分漂亮。可以说,初登大位的杨渥,颇有驭人魄力,举措果断得当,气象不凡。

此后杨渥急于掌控兵权,想摆脱接徐温和张颢的控制,这就暴露出他楞头青本色。但他的手段在徐张眼里不过是小把戏。徐温和张颢并不在意,就多说了他几句二人借着杨渥多行不轨的由头说了几句。杨渥不耐烦了,无恃无恐地骂道:“既然我这不好那不好,干脆杀了我好了,好让你们称心”,既然他有这个要求,徐张二人立即就满足他的要求。

907年,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灏发动政变,掌握大权。第二年,二人合谋诛杀杨渥。同年,徐温与张灏闹掰,徐温袭杀张灏。随后徐温推杨隆演即吴王位,实际上就是傀儡。两年之后杨隆演就抑郁而死。徐温则开始逐步减除杨行密旧部,开始独揽大权。随后徐温迁治所到金陵,以其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杨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温遥为决定。而此时的徐知训却被部将朱瑾伏杀。这时候,徐知诰(李昪)终于抓住时机,率军进入广陵,独断朝政。


徐温得知消息,对自己儿子死叹息了一番之后,也就对徐知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没了与徐知诰争雄的能力,就这么做个顺水人情也罢。927年,末代皇帝杨溥登基,同年徐温薨世。徐温处心积虑,独揽吴国大权,最后江山却落在了自己养子身上,当他在病重弥留之到自己羽翼渐丰的养子李昪,是不是也有了和当年杨行密一般的心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吴王   凤翔   河东   淮南   节度使   扬州   主将   军阀   嫁衣   乱世   英雄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