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嘉庆《武冈州志》之笔记 第30章 康熙时武冈行政划分为9乡31里

一,导读。清嘉庆版《武冈州志、卷三、舆地图、坊乡图考》记载:“武冈原编二十八里,加猺里二为三十里,康熙三十五年紫阳增编一里共三十一里,分东西南北四路。东路四乡……南路一乡……西路二乡……北路二乡……”可见,康熙三十五年时,武冈行政划分为9乡31里。

其实,到了辛亥革命那年,武冈行政划分仍然为9乡31里。

民国2年,1913年,废掉9乡31里,设置9区37乡镇。

1933年2月,武冈设为9个区,152团村。

1935年10月,废团,全面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1甲,1O甲为1保。武冈共设9区1镇,1571保,15872甲。民国27年7月,废区并乡,武冈县划为37乡,283保,4506甲。

新中国成立后,武冈地区先后划出原来三分之二的地方来填充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城步县,邵阳县。

2O18年,武冈市辖4个街道,11个镇和3个乡。

二,原著,如图。

三,断句和使用简写字。

武冈州志、卷三、舆地图、坊乡图考。

武冈原编二十八里,加猺里二,为三十里。康熙三十五年,紫阳增编一里。共三十一里,分东西南北四路。东路四乡编七里辖二十九团,南路一乡编三里辖十六团二村,西路二乡编八里辖二十四团四村并在城四坊,北路二乡编十一里辖五十一团十一村。共九乡二十九里一百二十团十七村四坊。分为四图,始西乡者,以附城关厢编入西乡,由近及远也。赋役于是乎籍,保甲于是乎编,顾不重欤。猺里二,另见猺峒考。

四,解释。

“赋役于是乎籍,保甲于是乎编,顾不重欤。”其意思是:根据人囗户籍来规定分摊赋税和徭役,根据户囗编制来确定保甲所管辖的地域范围,但不重复。“顾”:但,却。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奉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封建社会里,保甲制度是国家权力进入农村基层而建立的乡村政权。甲长和保长一方面为政府征收赋税,分摊徭役,另一方面维护当地治安。他们是政府代理人。当王朝兴起和鼎盛时期,大多甲长和保长为德高望重,并有能力的当地人担当。但到了王朝衰落时期,就大多甲长和保长不是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就是作恶多端的大流氓。

有此地方,让族长来担任甲长和保长,这是把族权异化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武冈   紫阳   嘉庆   西乡   康熙   赋役   保甲   保长   徭役   王朝   赋税   行政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