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交出怎样的答卷?

2月8日,一趟满载着12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整车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江苏常州站铁路货场开出前往浙江宁波舟山港,到达宁波舟山港后,该批次新能源汽车整车将通过海运形式出口至欧洲多国。图为常州站铁路货场,装载新能源汽车的海铁联运铁路班列即将发车。新华社

本报记者| 田新元

2022年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多次会议上,经济大省被频频委以重任,要勇挑大梁。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经济大省挑大梁交出怎样的答卷?

大而有为担重任,大显身手挑大梁。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逼近13万亿元;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2万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万亿元大关;山东省与浙江省分别位于8万亿元和7万亿元的阵营;中西部经济大省河南省和四川省也实现了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超6万亿元和5万亿元。6个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5%,经济大省不负众望,稳稳挑起了全国稳增长的大梁。

经济大省数据亮眼

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91万亿元,实现5年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202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29万亿元,5年跨越4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42.3%。

2022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4万亿元,同比增长3.9%,好于全国0.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6个经济大省第一。

浙江省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77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四,比上年增长3.1%。

河南省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河南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低于全国的局面。

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

6个经济大省之外,部分省份表现也很“亮眼”:

2022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一。过去5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4%左右、居东部地区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万元台阶,突破12万元,跃升至全国第四位,是唯一所有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湖北省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湖南省5年来“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3.38万亿元增长到4.87万亿元,年均增长6.2%。

稳经济也是稳财源。2022年的经济强省也是当年的财政大省。

2022年8月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6省里4个沿海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目前,上述4省尚未公布财政上缴数据。根据预算报告,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4省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增速分别为0.6%、1.5%、5.5%、5.3%。

作为财政大省,广东省财政收入已连续31年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央财政最大的收入来源地,也是全国上缴额最多的省份。

“总量大、贡献大、结构优,广东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广东省税收收入占比保持在八成左右,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债务风险保持在最安全的等级。”

数据背后不寻常

成绩来之不易,数据饱含艰辛。中央有关会议之后,各经济大省闻令而动,积极谋划,勇挑重担。从各地的工作部署来看,扩需求、稳外贸、提振工业经济成为政策着力点。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作为内需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和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等重点任务。

江苏省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一揽子稳企纾困和扩内需稳外需政策,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好,呈现“V”字形走势。

为了进一步塑造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个细分产业领域,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纳入具体指标体系。

广东省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大力促进消费。《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从拓展文化旅游消费、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继续做好消费券发放工作五个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举措,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牛鼻子”。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对大项目逐个对接、每日调度。2022年前11个月,68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471.4亿元。其中538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年度计划24.6个百分点。

去年8月,参加完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之后,浙江省迅速行动,向全省发出了“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动员令,锚定省委、省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浙江省密集打出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先后4轮,出台共38项“全面顶格、精准高效”的稳进提质、助企纾困政策。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又专项发布“减负纾困若干意见”,帮扶政策“能出尽出”,覆盖减税、用工政策、防疫、融资、稳企支持五方面,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渡过难关。

浙江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导。外贸是浙江经济的晴雨表,外贸稳则经济稳,外贸强则经济强。浙江省专门就如何进一步解决外贸外资企业在人员出入境、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关于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十条措施》,其中多条为全国首创。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浙江对全国进出口、出口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8.2%和18.9%,均居全国前列。

为保证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山东省烟台市推出服务企业专员制度,1855名机关干部联系服务区域3139家重点企业。“没有服务企业专员上门服务,企业很难跨过眼前这道坎儿。”烟台市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从国内外采购的原材料不能按期到达,急需的人才难以招聘到位。烟台服务企业专员闻讯后,迅速协调当地人社局等部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则建立了“企业吹哨、专班报到”机制。为推动制造业强市战略,聊城市实施干部助企远航行动,建立企业专员常态化服务机制,在市县部门中选派200名干部担任助企远航服务专员,“一对一”帮助解决企业难题。

吹响“兔”飞猛进新号角

锚定目标再出发,千帆竞发谋发展。兔年春节前夕,经济大省的两会相继召开,定下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其中,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的表述均为“5%以上”,江苏为“5%左右”;河南省、四川省则将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分别定在了“6%”和“6%左右”。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6%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一个为完成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的增速,有利于更好落实国家战略、扛起大省重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多地明确,今年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广东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国内外品牌消费集聚区。上海市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地标,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山东省提出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线上和线下融合促进,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带等。

制造业是广东的立省之本。广东省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坚持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抓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广东省将聚焦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广东省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在扩大开放方面,广东省将实施贸易强省建设“六大行动”,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切实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介绍,河南省将实施“双百工程”,遴选100个左右百亿级重大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责任领导”要求强力推进。同时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项目储备熟化机制、项目要素保障机制,推动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山东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到2027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一系列目标既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奋斗的前进方向,也是山东落实中央提出的“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具体行动。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福建省这个外向型经济大省提出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挑起发展大梁。

根据统计,至少有26个省区市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12个省区市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不低于5%。其中,被委以“挑大梁”重任的6个经济大省,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均预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超1万亿元,再次挑起财政收入“大梁”。

“卯”足干劲又一春,“兔”飞猛进正当时。新的一年,各经济大省制定了新的目标,积极作为,勇挑大梁,为其他省份树立了榜样,也为全国经济稳增长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挑大梁   经济   河南省   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广东省   答卷   生产总值   百分点   专员   台阶   目标   地区   全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