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赎回压力 理财公司推出混合估值产品

□记者 胡杨

2022年几轮市场震荡,曾使银行理财产品面临不小的赎回压力。普益标准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65万亿元,环比降幅达7.96%,下降规模超2万亿元。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四季度个人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1.9万亿元,而机构与同业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0.4万亿元,反映出个人投资者受理财市场短期波动影响更大。

考虑到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较低,更青睐稳健低波动产品,近期,包括工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在内的理财公司均推出了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

迎合低波动投资需求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将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结合,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以工银理财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60%-80%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目的,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将债券收益分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抗波动能力较强;20%-40%资产部分以交易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在获取票息收入的同时,可博取资本利得的更多可能;0-10%权益及衍生品类资产以绝对收益为投资思路,以低波动优先股作为优质打底资产,辅以量化策略,提供增强版固收投资渠道。

根据资管新规,只有符合“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两个条件之一的,才可以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因此,目前问世的几款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均为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产品,期限为1-3年(含)。

据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介绍,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吸收了摊余成本法与市值法的优势,相较全部使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会更加平稳,收益更加稳健,同时相较纯摊余成本的理财产品,配置策略和收益来源更加丰富。因此,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平均基准利率为4.08%,较整体平均利率低6bp,较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高40bp。

同时,混合估值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均为PR2(中低),平均风险指数低于整体水平,符合风险厌恶和波动厌恶的理财投资者需求。

混合估值产品亦有“短板”

不过,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也存在“短板”。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由于封闭期较长,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相对更差,对于追求“短平快”理财体验或青睐小额高频、灵活投资的客群来说吸引力有限。

事实上,从客户行为逻辑角度来看,长期限低波动产品也未必更具吸引力。业绩基准不一定高于大额存单,而且还有不短的封闭期,这样的理财产品相较于存单并不具备优势。

更需要注意的是,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中部分资产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对市场波动较为钝化,可能会掩盖资产的真实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量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购买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在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看来,对于银行理财而言,最佳的情况是客户耐心持有,到期后获取稳稳的回报,令初衷得以实现。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何机构普遍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提醒不要频繁调仓,短期波动无碍最终回报;也可以理解近期发行封闭式产品“避免中途追涨杀跌的压力”、发行一些“混合估值方法”理财产品,合理增加摊余成本法估值资产的配置,平滑产品净值的波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国银行   目的   存单   产品   封闭式   市值   理财产品   投资者   收益   平均   资产   压力   需求   风险   规模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