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姐妹地暖安装队,每个人都能顶半边天

正月十六,凌晨6点多的武城县武城镇,雾气还未消散,14名妇女戴着护膝、帽子、围巾,骑着电动车,在肖邢王庄村口的马路边集合,话语声和笑声打破了村庄的静谧。

她们是姐妹地暖安装队,其中最小的42岁,最大的53岁,此时正赶往新年的首个工程。近几年,这支“娘子军”已经在整个武城县、甚至德州市出了名,用队长张凤银的话说,干的活都是“免检工程”。

银行卡号记不住

图纸却能看懂

地暖安装是个既考验体力,又需要技术的活,张凤银从没想过自己能踏入这一行。“2008年,从地里回来正做着饭呢,俺村里包工程的老板来问我,愿不愿意跟着他安装地暖。”张凤银说,一年到头在外做焊工,很是辛苦,自己也想补贴些家用。当时张凤银擦擦手,表示想试试。

“懵了。”张凤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工是在鸿途家园小区,尽管有“师傅”教,但自己连最基础的图纸都看不懂,“咱文化水平低,觉得太难了,只能先打打下手。”

张凤银“不服气”,她把图纸带回家,“儿子写作业,我看图纸,天天这样,一坐好几个小时。”张凤银说,“慢慢我能看懂基础的图纸了,也拿到了和别的工人一样的工资,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发工资时,张凤银记不住自己的银行卡号,索性报上了丈夫的卡号,直到现在,每笔工资都是打到丈夫卡上,“卡号太长,我记不住。”张凤银边摇头边摆手,“可不比看图纸时候的脑子。”

13名姊妹跟着干

一天装4000平地暖

彼时,肖邢王庄村没有产业,男子出去打工,多数妇女没有一技之长,日常围着土地、灶台和孩子转,见张凤银赚到了钱,也有人找到她,想一起干。

“这是个好事,说明大家自我提升意识在增强。”张凤银倾囊相授。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8年,肖邢王庄村进行会改联,妇女工作由原来妇代会主任“一人抓”变为“众人捧”——妇联由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和四名执委组成。在妇联的合力号召下,肖邢王庄村正式组建起一支14人的“姐妹地暖安装队”,几位有安装经验的妇女负责带队。

“人多力量大,就想着把活干得更好。”妇联执委高振香也加入了安装队,她说,工作上,队员们以“一对一”、“老带新”模式不断精进,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个人擅长的部分,进行了详细分工;私底下,原本不熟的妇女都结下了很深的交情,从没有斗过嘴、红过脸。

在施工现场,14名妇女有的铺管,有的铺反射膜,有的安装热源装置,配合默契,欢声笑语不断。“11层楼,4000多平方米的地暖,我们一天就能铺完。”张凤银说。

“她们的技术娴熟,我们这些楼的活打算全交给她们。”施工单位负责人刘洪军如是评价。

如刘洪军所说,因为干活又快又好,姐妹地暖安装队渐渐将业务拓展到市里,偶尔还能接到市外的工程,每位妇女的月收入达到了七八千元,接活多的时候更高。发工资的时候,有妇女不敢相信,张凤银便告诉她,“这就是你自己的钱,是你用劳动换来的。”

“我们每个人

都是半边天”

让张凤银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工期很紧,连她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便劝成员们:“别紧着干了,再跟老板商量延期。”结果,成员们加班加点,不仅如期完成,且一向挑剔的建筑公司都没有挑出毛病。

长期的磨炼,让姐妹地暖安装队成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越来越有干劲。村里引进假发加工厂后,八九名妇女下工后还去厂里挣些“外快”。

收入提高的队员们,“腰杆”硬了起来,更积极地参与进村庄治理中。“现在妇联班子成员有7人,分工负责就业、文艺、调解等工作。人们生活多彩了,腰包鼓起来了,村子真的变样了。”村妇联主席高风英是村子原妇代会主任,她亲身经历了全村妇女群众精神面貌的提升。

整个村庄的妇女都被带动起来。“越来越多妇女加入到我们村樱桃园、辣椒园等产业中来,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管理人员中,女性占到了一半。”村党支部书记高振河说。

“现在我们村合作社年底分红的时候,十户里面有九户是妇女来领。”张凤银笑道,“能把家里老的、小的照顾好,还能为家庭、为村集体增收,我们每个人都是半边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吴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武城县   半边天   武城   德州市   妇代会   姐妹   执委   大众   妇联   图纸   村子   妇女   路上   工资   成员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