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甘肃该怎么干?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现在回头一看,过去的一年可太糟心了。但是无论这一年过得如何糟糕,明天我们都将迎接新的一年。

还记得去年这时候,很多网友一边嫌弃2021年的种种不如意,一边对2022年满怀期待。犹如一群大号练废,重开小号的玩家,踌躇满志,一脸自信:2021都这么糟了,情况还能更坏吗?

但是2022年相比前一年确实是更坏的一年,而且没有最坏只有更坏。2022年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但更坏,还坏出了新花样,坏出了新高度!

2023年,我们也许期待更好,但是从目前来看,2023年也会过得不容易。对于无数的网友来说:或许你正处于看不到未来的焦灼状态中,或许你正自暴自弃以为自己百无一用,或许你正在为现实的残酷而感叹……

对于身处这个巨变时代的我们来说,每一个人都身心倍感压力,在这个操蛋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成就坚强。

过去的一年,对于甘肃也同样艰难,但是即便如此甘肃也需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寻找振兴甘肃的力量。

在笔者看来,对于目前的甘肃来说,战略已经很清晰了,四强行动就是方向,强工业就是强甘肃。甘肃需要更多的是将战术上的小胜积累成大胜,由工业投资的量变引发强工业的质变。

其实如果没有疫情,过去的五年,甘肃的发展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在这方面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但是三年的疫情确实给刚刚起势的甘肃一记重拳。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丧失甘肃发展的信心,越是在最艰难的时刻越要咬牙顶住,每个人都多做一点,多干一点,甘肃的发展就有希望。

此前笔者说过,这些年甘肃最大的问题就是延续多年的发展缓慢让甘肃的老百姓丧失了发展的信心。对于甘肃来说,新的一年就是重塑信心的关键之年。

要想重塑发展信心,对于2023年的甘肃,笔者认为是时候下决心啃一些硬骨头了,只有一件一件解决掣肘甘肃发展的问题,才能重树甘肃人发展的信心。

第一、生态治理

1、加快建设陇中生态平原;相比成都、西安和银川,兰州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平原,缺乏建设用地,周边城市交通建设困难,尤其是土地的缺乏,导致如今兰州的工业发展陷入困境,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未来就是下定决心建设陇中生态平原,奠定兰州都市圈发展的根基。

2、加快向兰州新区移民50万;从山顶搬到山腰,从山上搬到山沟,从村里搬到镇上,这样的移民搬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的发展难题。过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搬迁走出大山,才是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的根本之道。启动百万移民以后,下定决心从陇南、定西和会宁向兰州新区移民50万人,则可实现多赢。

3、在陇中地区的兰白定临四市规划建设1000万亩国家储备林;从目前甘肃全省的情况来看,陇中地区是全省最佳的崛起之地,不管是从科教水平、产业能力,还是水资源与土地条件,陇中都是甘肃产业和人口的最佳承载地,但是从目前来看,除了产业,生态是陇中区域最大的短板,在2035年之前,下定决心在陇中布局建设1000万亩国家储备林,彻底改善陇中地区的生态。

4、加快疏解兰州主城功能,将皋兰新城建设成兰州副中心;兰州城关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齐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部分省直单位、几乎所有的市直单位、中央驻甘单位、铁路局、战区、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大部分骨干国企、几乎所有在甘的金融机构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全省近一半的三甲医院、中科院兰州分院、985高校和一批全省最优质的中小学的城市,资源过度的集中,导致了兰州主城区没完没了的拥堵。加快启动皋兰新城,将皋兰新城建设成兰州副中心,成为兰州主城功能的最佳承载地。

第二、区划调整

1、加快推进兰白两市合并,以兰白两市为基础,建设兰州都市圈;近期,中央重磅文件明确要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严控超大特大城市无序扩张,对于兰州这样的Ⅱ型大城市反而是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兰白合并迎来最佳时机。

2、加快酒嘉两市合并;酒嘉合并的呼声已经二十多年,一直以来,酒嘉双方关心的无外乎自己山头的利益。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酒嘉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酒泉的二产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均超过嘉峪关,人均GDP的差距也不大了。从目前来看,两市合并的时机其实是成熟了,明确地推进酒嘉合并,酒嘉才能撑起甘肃的西部,成为真正的副中心,甚至是甘青蒙新四省区的中心。

3、兰州新区加快代管水阜镇和黑石镇;在上川划给兰州新区以后,关于新区的南下就成为关注的重点,加快将水阜和黑石划给新区代管,加快陇中生态平原的建设,是符合省市区县各方的利益的。

4、兰州市经开区和高新区管辖范围调整;二十多年前,兰州就规划要在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基础上扩区,但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经开区一区六园,高新区一区五园,管辖的区域分散,不要说扩区,就是经济总量也仅仅300亿左右的规模,远远落后于同期获批的高新区和经开区。

个人建议兰州高新区和经开区要加快理顺行政空间,事实证明一区多园并不利于兰州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发展,参考其他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只有有了稳定的行政空间,高新区和经开区才能发展,建议高新区退出九州和七里河园区,统筹建设雁滩以及榆中的园区,将榆中和平、定远、连塔和金崖全部交给高新区规划建设;经开区退出除安宁以外的园区,将安宁北的九合和忠和划给经开区代管,统筹发展。

5、加快陇西县和成县撤县设市;现在回头来看,定西和陇南的市政府驻地应该放在陇西和成县,这样才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进陇西县和成县撤县设市,将有助于区域发展,增强甘肃县域经济的实力。

第三、交通发展

1、加快推进敦煌至罗布泊铁路建设;相比马鬃山口岸,对酒嘉更重要的敦煌到罗布泊的铁路,在十四五推进敦煌至罗布泊的铁路建设,既符合甘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全国的发展需要。

2、加快兰州地铁五号线;地铁五号线不仅是兰州新区的任督二脉,更是整个甘肃的任督二脉,打通地铁五号线就是彻底打通了甘肃发展的脉络。过去的五年,兰州新区是西部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区域,未来兰州新区依旧是甘肃最有希望的区域,因此,要尽最大的努力继续支持这片区域的发展,地铁五号线就是关键。

3、夏官营机场通航及开通夏官营城际;面对兰州大学和西北民大的需要以及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发展需求,兰州是时候考虑开通到夏官营的城际列车,推进夏官营机场通航!目前兰州市开通了兰州站到中川机场站的城际列车,其实可以考虑开通夏官营到兰州站的城际列车。

利用兰渝铁路增加30公里的城际和促进夏官营通航,将加速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崛起,让兰大和民大的师生满意,给兰州的东翼插上翅膀,真正加速兰州东部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入驻,加速兰州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的建设。

4、加快兰州中通道建设;几经波折,兰州中通道再次流产,作为主城区和新区之间最快捷的通道,中通道的建设一拖再拖,需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了,建议把中通道交给公航旅建设,目前以甘肃的情况,只有公航旅可以快速接手建成中通道。

第四、开发区建设

1、设立天水三阳川、白银刘川、庆阳肖金和武威武南四个省级新区;复制兰州新区的发展经验,甘肃需要建设四个省级新区。日前赛迪公布的城市新区(国家级新区除外)中,甘肃没有一个,其实从目前来看,甘肃是时候考虑建设几个省级新区,全面复制兰州新区的经验,促进区域发展。

从目前来看,个人认为可以考虑建设天水三阳川、白银刘川、庆阳肖金和武威武南四个省级新区,三阳川主攻电子产业,刘川主攻化工产业,肖金主攻石油化工产业,武南主攻食品饮料产业,主导产业明确,同时全面复制兰州新区的经验,公务员实行聘用制加绩效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区域发展。

2、加快推进建设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甘肃作为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尤其是以寒旱农业为主的省份,农牧业的发展就更需要高新技术加持和助力。因此,面对甘肃未来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需要加快推进建设张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甘肃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发起地和创新区,带动甘肃走出一条农牧业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第五、高校科研

1、甘肃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到西北师范大学,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医学院;此前平凉医专升格为本科办学的甘肃医学院,让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错失了升格为甘肃医学院的机会。其次,目前甘肃省内已有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医学院、河西学院和陇东学院等多所本科层次的医学院开设了医科教育,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想要升格本科层次的医学院可谓难度巨大,目前师大正在冲刺双一流,需要医科助力,建议甘肃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到西北师范大学,建设本科层次的西北师大医学院。

2、加快兰州工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以此为基础筹建兰州电子科技大学;从目前来看,过去几年比较热的一些专业开始有降温的趋势,而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电子信息相关的产业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兰州的产业升级也需要在相关的领域寻找机会!

因此,需要加快提升兰州工业学院的办学层次,将兰州工业学院加快升格为兰州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工业学院合并了曾经的兰州邮电学校,在电子信息专业和材料领域有相关的专业和基础。

3、加快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以此为基础筹建兰州航空航天学院;航空产业是兰州下一个产业升级的关键产业,加快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校区建设,将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兰州航空航天学院,目前兰航拥有航空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工程,符合兰州乃至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兰州要发展临空经济、通用航空和低轨道卫星等产业,就需要相关人才储备。

4、组建金城实验室,提成兰州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各大城市而言,谁能够建设国家实验室,谁就能汇聚顶级的科技项目、科学装置、科创人才和科研成果,谁就能抢得未来发展的“优先权”。

近年来,安徽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广东生物岛、鹏城、季华、松山湖实验室,浙江之江、西湖、良渚、湖畔实验室,江苏姑苏实验室,河南黄河实验室等一大批实验室密集成立。建设金城实验室,既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巩固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的重大担当,又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引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甘肃   皋兰   榆中   官营   兰州   医学院   高新区   新区   实验室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