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四老人游西藏

□潘瑞鹏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广播里那动人的歌声,激荡着孙福芝老人的心,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仿佛在向他招手。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88个年头了,他已走遍大半个中国,去西藏看看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念头。可孙老爷子接连去了几个旅行社,都因为年龄太大被婉言拒绝了。

老爷子有一股韧劲,30年的军旅生涯陶冶了他坚强的性情,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断找寻渠道,终于在某报上看到一则信息:杭州有个旅行社要组织老人游西藏。他立即致电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帮他联系,旅行社详细询问了孙老的身体状况,表示同意试行。这可让孙老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

2015年的4月11日,孙老如愿从上海登上了去拉萨的专列。一路上顺利地通过了唐古拉山口海拔5000余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川的60%)的考验,从格尔木长驱直入西藏抵达拉萨。下得车来,知道15个人的团队中,来自温州的他是老大。老二陈其规86岁,杭州人;老三周振林78岁,武义人;我被排在老四,74岁,也是武义人。其他大多是六旬上下的女同胞。

唐古拉山白雪皑皑白云高挂。

到达拉萨第二天,我们这一拨老人就经受了走上布达拉宫的严峻考验。拉萨,海拔3650米,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川的70%,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呕吐感,有部分人还有少量的鼻出血。所以,一切活动都要以慢、缓、轻进行,尽量减少耗散体能,以适应缺氧环境。布达拉宫高高竖立在拉萨的红山之上,900多个台阶要一口气爬上去,年轻人都不易,更何况我们这些老人?导游小鲁一再叮嘱我们,行动要缓慢。我到底年轻一点,第一个来到宫门口,跟在后面的是老三周振林。老大孙福芝和老二陈其规在女儿的陪伴下,也一步一步缓缓登上台阶,沉稳地伫立在宫门口。我们四个老人站在一起,对着山下的拉萨市微笑致意:我们胜利到达了布达拉宫!

转身跨过门槛,迎来四大天王,进入雄伟肃穆的布达拉宫。宫内人多噪杂,拥挤,通风也不佳,加上酥油灯和焚香的烟味缭绕,光线昏暗迷蒙,让我感到有些胸闷气结。刚刚经历上坡的气都未缓过来,就进入了这个佛国世界,一边感叹着、欣赏着,一边深深地呼吸,以缓解缺氧带来的不适。面对金壁辉煌,世界上最高的宫殿,让人的心灵在此得到洗礼,凡尘的一切杂念似乎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着导游的讲解,置身于宫内梦幻般的境界之中,渐渐地平息了激烈的心跳,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胸闷得不行……”我突然听到身边老三周嘀咕了一声,忙回头一瞅,只见他的脸色都变了。我急忙扶着他挤出人群,叫他深呼吸到脐下,再慢慢吐气出来。扶他小步来到门外天井,端坐了一会儿,气才顺畅。我知道,上来时老三有点呈能,自恃体力不错,走快了,体力透支才有此不良反应。我劝他配点药吃一下,他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出身农村经常翻山越岭,身体好得很,刚才只是走的太急所致。此后,老三处处留神不怠,果然顺顺当当走完全程。

布达拉宫的日落。

再看孙、陈二老,风雨不动安如山,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让导游小鲁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老大孙福芝修长的身材,挺直的腰板,动作利索,语速缓慢,从不焦急忧虑,是个温和的长者。矮敦敦的老二陈其規,胖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风趣幽默,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见多识广,随和乐观。第一站有惊无险,从此奠定了前行的基础,大家心头的担忧也随着拉萨明媚的春光开朗起来。

第三天,向世外桃源林芝进军。漫长的天路随着上升的山坡,中巴向最高点米拉山口以30码的速度缓缓上升。人们看着车窗外新奇陌生的大地,心想那些居住于红、兰、绿铁皮屋顶下生活的藏民是怎样从奴隶成为主人。欣赏着苍穹下茫茫的雪原和草甸,蓝天下飞翔的苍鹰,感叹着生命的顽强……

三月林芝桃花季。

到了米拉山口,抬头就看见一块巨石,上刻着它的海拔高度是5013米。光滑的表面显示它曾在江河中被冲击、洗刷、翻滚,以它的重量应该是从附近就地取的石材。还有,从被开路而暴露出来的山崖断面上看到,在厚厚的草甸下有大量的河卵石塌下来。这说明追溯到远古时代,是漫长的造山运动把它们抬上来的。遥想当年,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连片地崛起,在印度洋温暖湿润的海风吹拂下,西藏应是像如今江南般的鱼米之乡。我们四老一起下车,踩着厚厚的冰层,拿出手机拍照不停,开心得像老顽童。

林芝的晚餐,清淡少油的菜蔬正合老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大家一边吃着晚餐,一边称赞孙老爷子88岁勇闯高原的精神。不料孙老说,我一生才活三分之二呢。一语惊四座!对生命的高远向往,大家赞口不绝。孙老在部队当过医师,到地方一直在卫生部门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后从事编写《温州卫生志》直到前些年。他订有五份报纸加一份杂志,每天阅读不止。他也很注重锻炼,性格乐观开朗,心态平和,与人和睦相处。孙老的女儿说:“我爸爸身体好,得益于他的好心态和好习惯。”

老二陈其规,也是军人出身,他在某空军部队任机械师。他女儿小陈告诉我,这次来西藏由她专门陪同是个特例,父亲每次外出旅游都是独行,从不要家人相陪。我问为啥?陈老说,在外还是好人多,途中车上包厢一共四人,大家一起熟了,照顾我不比家人差。老三周振林接过话头说:“陈老说的对,出外还是好人多。这次旅游,我的火车票本来是上舖的位置,但一位叫吴亚玲的杭州女士就把中舖让给了我。”

陈孙二老有几个共同点。都是从部队下来的离休干部;一生不沾烟酒;喜爱读书学习;饮食如常人,对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不感兴趣;胃口很好,喜爱清淡,尤爱吃粥;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自信,宁静致远,性格开朗;酷爱走路锻炼身体。陈老转地方工作后,20年来,上下班从不坐车,每天步行不止。二老均无高血压,肺心功能良好,耳聪目明。

接下来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湍急的水流哗啦啦翻滚着白浪。我看有人在岸边用矿泉水瓶从江里装水,说是带回去泡茶。他还得意地说:回家后邀上几个至亲好友,告诉他们今天请大家来品尝用雅鲁藏布江水泡的茶,大家肯定会惊喜得瞪大了眼睛!

4月16日游览南伊沟,领略中印边境的原始森林。一路上眺望两边高纵入云的雪山,近则古木参天。忽然发现一片白茫茫云雾似的东西罩住树枝,细看酷似一个个巨大的蚕丝网缠在其中。那一束束挂下来的像老人飘逸的长须。我知道,这是一味止咳化痰的好药,名叫“老君须”。可是,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森林杀手!学名松萝!它没有根,只有寄生树上,吸取营养生长,直到树木养份吸干死亡为止,它也同归于尽。一棵棵古树只剩下一条条骨架,树干像一根根巨大的鱼剌直刺蓝天,大片的云杉就此枯萎消亡。这种景观以前实在少见。我从树丛的枝条上撕下一束松萝,放在掌心仔细观察,那细细柔软如发丝般的东西看上去多么温柔可爱啊,它竟是杀手?不可思议!大自然就这么残酷,相生相克,你死我活,适者生存。

南伊沟风光。

都说桃花三月下江南,但大片无处不在的,如云似霞的西藏桃花一直伴随我们走过林芝米林的旅途,如影相随。大的可双人合臂拥抱,枝条弯曲多姿,每株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造型的盆景。尤为令人惊叹的是,看上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也全是野生的桃树,可谓是世界级奇观。

在南伊沟出口处,陈其规忘了脱下租来的棉袄,经提醒他连忙回头。因返回是一段长坡,我说帮他去。他摇摇手。回来时,陈老笑得合不拢嘴说:你看你看我这记性。快活得像个孩童。能与老寿星们一起旅游,真是三生有幸。从他们身上你会感染到那种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坚毅的信念造就了无比健康的体魄。孙老爷子反复对我说:心态重要,心态最重要!

穿过了大雪纷飞的米拉山口与峡峪,返回拉萨。第二天,去自费游那木措。绿中巴开到半路却被告知前面己封道,因为昨天的大雪冰冻未消,路滑。好事多磨,我们只好打道回府游览拉萨,整休一下,准备明天马拉松式的48小时列车长途。

4月18日中午,我们在拉萨车站启程回家。西藏,我们来过了;布达拉宫,我们再见!气笛长鸣声中,列车缓缓启动,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奔还浙江……(本文图片由CFP提供)

作者介绍:潘瑞鹏,武义县中医院退休中医师,平生喜爱文学,偶有作品见诸报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西藏   雅鲁藏布江   唐古拉山   林芝   布达拉宫   山口   青藏高原   拉萨   老人   老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