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为而治”到“宗教方术”,传统道家学说,如何转变成宗教?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道家是学术,道教是宗教,一个讲道理,一个讲迷信,二者不是一回事。长期来,有人把道教同道家混为一谈,这是个误解。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道教在创立的过程中,借助道家的理论和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威望,并使其发生演变,人为地将道家、道教混淆起来。

其实道家与道教之间,就其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道家到道教是怎样演变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演变呢?

一、道家演变为道教,老子贡献占不少

把道家演变为道教,其手段主要是宗教化老子和《老子》,把老子由人变成神仙变为教主,把《老子》书由哲学著作变为神学经典。从而使巫术和神仙方术依托于《老子》的理论,建立一种以“道”为至上尊神,主宰人世的神学思想体系。

这种宗教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如果从道家开创的春秋末年算起,到东汉末年早期道教产生止,达六、七百年之久,其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一是老学演变为黄老学,二是黄老学与方仙道合流演变为黄老道,三是黄老道演变为早期道教。

在这一系列演变的过程中,老子和《老子》书逐渐被宗教化了。老子的宗教化,是通过把长生神仙思想附会到老子身上,并加以大肆神化而实现的。

首先,是把老子看成是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之人,并加以信奉。春秋末期的老子,只是一个作过东周守藏室之史的历史人物。《史记》里记述的老子,虽然与常人有些不同,但也只是个“修道养寿”的隐君子,与能长生不死的神仙则有质的区别。

东西汉之际,杜房有言:“老子用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

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佛道崇无为”,东汉宫廷和社会上的人们,把它看成是黄老(与方仙道合流后的神仙黄老) 一类的东西,一起供奉。史称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到东汉桓帝时,除了朝廷几次遣使到苦县祠老子之外,桓帝还在延熹九年亲自祭祀老子于濯龙宫,这说明老子已经由人转变为神。

其次,是将老子等同于“道”,进行仙化和作为祖师崇拜。在神化老子的同时,《老子》的“道”也被神格化了,于是崇尚道术之士就把老子说成是"道”的化身,老子和“道”一样,是先于天地的神物。

而老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的神物,正是由于他“得道仙化”的结果。在崇尚道术之士看来,老子仙化的“不死之道”是存在的。东汉最早的《老子》注者河上公,在其书《老子章句》中大谈吐纳修养之术,并且指出确有“不死之道"。

最后,是崇奉老子为道教的教主,尊为“太上老君”。东汉统治者所以崇祀老子,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意在凌云”,“仰其永生”。至灵帝时,魏恼曾言:“与王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这样,不但老子自身已经完全神化了,而且尊奉老子的信徒们,也在企求度世长生。

经过一些黄老道士的社会活动,比如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张角创立太平道等,都打着老子的旗号。实际上到公元二世纪时,老子已由神化被崇奉为道教的教主,并被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和《老子》书的宗教化,使道家发生质变,演变为道教。有人认为这是个“不可思议"、“滑稽可笑”和“惊人的事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创造出来的。道家演变为道教的这种社会现象,是“入造神”使老子及其著作宗教化的结果。

二、道家学说宗教化,客观条件来驱使

老子及其著作为什么会被宗教化,以至演变为道教呢?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道家本身的一些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剥削和压迫一定会产生宗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首先,宗教的创立需要依托先哲,以抬高身价并使广大人民信仰,这是一种历史现象。基督教信仰耶稣,伊斯兰教崇奉安拉,佛教尊奉释迦牟尼就是如此,这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其次,老子与黄帝之名联在一起,很容易被神化和作为依托的对象。黄老联称始于汉代,黄老就是黄帝与老子的结合。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老子是春秋时代的哲学家,手著《老子》五千言。

二者相去甚远,为什么汉代要把他们的姓字联称呢?这是因为黄帝在当时的名气很大,“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学术界则是“百家言黄帝”。被说成是中国古代第一伟大人物,并传说他是位“合而不死”的神仙,在鼎湖仙去,甚有灵异等。诸子百家为了抬高身价,纷纷依托黄帝建立和宣传自己的学说。

《淮南子·修务训》就指出了这一点:“世俗之人, 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黄老之学,就是秦汉之际的道家,倡借黄帝之言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的。他们把老子与黄帝联称,为神化老子提供了方便。

虽然老子和黄帝在黄老学中起着不同的 作用,“黄老之学汉代并称,然言道德者称老子,言灵异者称皇帝。”但由于黄老并称视同一体,并同尊为道家的创始人,使老子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汉书·艺文志》列举各家书,其中神仙家有黄帝四家,并无老子。东汉时不同,凡长生不死,祠祀辟谷皆托于黄帝、老子两人,其中老子的地位日渐重要,最后竟替代黄帝,成为道教的教主。这是因为老子是有史可考的人物,又有经典传世,被历代尊为圣哲,与渺茫的传说人物黄帝不同,依托黄帝不如依托老子,故道教祖述老子。

再次,黄老学派受到汉代统治者的尊重,依托黄老创立宗教名正言顺。汉灭秦后,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面。当时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黄老学派的理论,有利于治理战后创伤,因而深得人心,受到当权者的重视。

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汉初的皇帝,太后和大臣们都主张用道家“无为而治”的策略思想,来代替秦王朝的残酷刑罚。因此,黄老之学在汉初居于正统地位,合称“黄老”,地位极高。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虽然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和地位,但没有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它作为一股支流和暗流,始终存在着和演变着。特别是在它遭贬之后、与方仙道相结合,形成黄老道,其影响逐步增强,到东汉中后期又显于时了。

有些思想家和政治家,把黄老之学作为修身治国之本的同时,还把它神学化,作为长生成仙之道,把黄帝老子当作神加以供奉。还有的黄老学者本身就是神仙方士,直接打着黄老的旗号公开创立道教。例如,张角创立的太乎道亦称为黄老道;张陵在汉中建立的五斗米道,也叫再姓诵习老子五千言。

另外,佛老合流也是创立道教时,要依托老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老子与佛教相结合,其表现有二:一是把老子和浮屠看成一回事,一并供奉;二是“以道解佛”、“以老喻释”。

后汉襄催认为:佛教“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这完全是以道家思想来描绘和认识佛教的,这种情况在翻译佛典中也是如此。如汉牟融的《理惑论》中有“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

最后,从道家本身来看,老子在当时来说是道教依托先哲的最好人选。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有一整套关于哲学本体论(宇宙生成)的理论。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虽然已经产生,但都是零星片段的,没有形成体系。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用以标志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及其变化的总规律。并且对什么是 “道”,“道” 生育万物的过程,“道” 的特征和它的运动变化,以及如何认识“道”等作了系统地闸述,建立了一个朴素、辩证的、逻辑结构严密的思辩体系。

宗教本是一种创世说,作为一种神学的思想体系,它必须对宇宙的本质,人生的真缔,彼岸世界的存在,以及达到彼岸世界的途径等系列问题作出明确回答。而要说明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种高深的哲学本体论作为它的理论根据,用以论证其信仰的真实存在。

道教的思想理论渊源虽然很多,比如古代的巫术、秦汉的神仙思想、两汉的谶纬迷信,以及先秦墨子的宗教思想等,都为它所吸取。但这些思想理论渊源不仅杂而多端,而且都是很浅薄的,不足以作为它的立教根据。

要创立一种宗教,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哲学本体论的先哲作为它的依托,并论证其神学思想。而具备这个条件的,在先哲中来说,当然只有老子最为合适。因为道教非常需要像《老子》中那样的“道”论来加以概括。

因此,道教选来选去,选中了老子作为它的老祖宗,《道德经》作为它的主要经典。然后,按照自己的思想面貌,也就是一定的社会需要,对《老子》一书加以改造,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神学思想体系,创立了道教。

最后,道家本有“兼容并包,临机应变”的特点。老子的著作文句简约隐晦,本来便于作各种解释,虽然它“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但可供道教利用。

三、立足世界看宗教,道家演变为必然

道家到道教的这种演变,从哲学到神学,从理性到信仰,从学术到宗教,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是十分荒谬的。许多学者都认为道家的宗教化,是一种文化上的堕落。但道家演变为道教,并得以延续,行久及远,这个历史事实并不荒谬,不但不荒谬,而且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以及坚实的社会基础。

恩格斯指出:“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

从世界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来看,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哲学走向宗教,再从宗教的迷雾走向近现代文明的过程。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到中世纪演变为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

恩格斯又提到:“欧洲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中国从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也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哲学走向宗教,并不是哲学的意愿,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阶级统治的需要。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产生的道家老学,为什么在战国末至秦汉之际演变为黄老之学呢?这是适应当时全国统一趋势的需要。

而后来汉武帝又为什么要"更化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这是因为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作为封建大一统的精神武器是有缺陷的,汉朝统治者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寻求更为有力的精神思想,作为统治的武器。

黄老学被迫与方仙道合流,演变为黄老道和道教,就是统治者寻求新的精神统治武器的结果,同时也是神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战胜人学的结果。

结语

道教并不是简单地抛弃道家,独尚神仙方术,而是改造道家,把它与方术结合起来。它在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大发展的,有大量的道书流传下来,剥去宗教外衣,其中有许多科学成份,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的近现代文明,就是在古代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扬弃而建立起来的。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道家到道教的演变。

参考文献

《老子》

《史记》

《汉书》

《道德经》

《理惑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道家   道德经   道教   史记   方术   宗教   佛教   无为而治   先哲   神学   老道   东汉   黄帝   学说   神仙   老子   哲学   传统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