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勾连“白手套”半世纪活动史丨智库视点

“日华恳”干事长是安倍胞弟,曾任防卫大臣的岸信夫,他曾多次公开主张日台建立安全对话关系。 (IC photo/图)

目前,日本与台湾地区维持非官方的以经贸为主的实务性往来,但是当双边关系出现需要正规外交手段解决的问题时,日台便会借助一些便于政治性勾连的“白手套”,充当解决问题的沟通管道。

半个世纪以来,有很多组织和个人都扮演过“白手套”的角色,但以影响的深远性和时间的持久性而论,则无疑非“日华恳”这个组织莫属了。

所谓“日华议员恳谈会”,是日本国会最大的跨党派亲台议员组织。

“日华恳”的由来与发展

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后,为维系日台之间的经贸往来,双方于1972年底分别成立“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和“亚东关系协会”,从性质上看二者属于民间法人团体,这种民间属性导致它们仅是在礼节性及事务级层次上维系着非官方往来。但当面临敏感度高的政治议题时,日台双方无法进行直接“政治”接触。作为对策,1973年3月14日,由152名自民党“亲台派”国会议员以“维持和发展日本与台湾的友好关系”为宗旨,组成的“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简称“日华恳”)便由此粉墨登场了。

随着半个世纪的发展,“日华恳”从单一的自民党组织变为跨党派组织。由于1993年自民党的分裂,“日华恳”也随之分裂,而新成立的各党纷纷组织本党的“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为重新凝聚力量,1997年2月5日,自民党和各党的“亲台”议员决定成立跨党派的“日华议员恳谈会”(仍简称“日华恳”)。

新“日华恳”虽然是跨党派议员组织,但自民党一直是其中坚力量,如现阶段的260名成员中有2/3来自自民党,而领导层中也是自民党占据多数。会长是曾任国家公安委员长、自民党众议员的古屋圭司,干事长是安倍胞弟,曾任防卫大臣的岸信夫,事务局长是曾任自民党青年局长的木原稔,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生前则出任顾问。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变化,虽然“日华恳”已不再是唯一的“亲台”议员组织,但其规模和影响力依旧是其他组织或机构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并且该组织规模之大、跨党派程度之高以及维系时间之长,在日本国会中也罕有与其比肩。在处理日台航线问题、解决“台籍日本兵赔偿”问题等过程中,“日华恳”都发挥了相当作用。

内阁制度催生出的“白手套”

“日华恳”积极地扮演着日台间政治性勾连的“白手套”角色,这背后的决定性结构因素可以说是日本奉行的议会内阁制度。

战后日本的宪法确立的是国会中心主义,强调主权在民,而国会议员恰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首相及大部分的阁僚均由执政党所属的国会议员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会议员地位尊崇,且与日本国内的“政”“官”“财”三界均有密切联系,但只要没有身兼行政职务,则被视为“民间人士”,这样又为其灵活地开展外交活动,在有需要的时候发挥“白手套”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外交中的“白手套”,是一个较为形象的说法。

具体到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国会议员这样一个特殊身份,透过他们与台湾进行沟通时,既少了官方的敏感身份,行动也比较自由,加之手法多样且隐蔽,在维持并强化彼此关系的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华恳”从成立之初,便积极利用国会议员在日本国内的特殊地位及在台湾上层中积累的人脉关系,积极穿梭于两地之间充当政治性勾连的“白手套”,尤其在双方面临敏感度高的政治议题时,这一作用更加突出。如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很快便进入了谈判签署《中日航空协定》的阶段,但日本政府还要竭力思考对如何处理日台航线问题提出稳妥的解决方案。为此,由“日华恳”出面,其成员积极奔走于东京与台北之间,并多次和双方高层进行“私下沟通”与“事前协商”,最终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

在处理更加敏感的“台籍日本兵赔偿问题”过程中,“日华恳”同样积极奔走于日台之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因为兵源不足曾向台湾进行征兵。日本战败后,台湾回归中国,这些士兵也回到台湾,成为所谓的“台籍日本兵”。日本政府在战后曾对参战的日本老兵加以抚恤,但不包括“台籍日本兵”。直到1980年代,台湾当局才与日本政府交涉补偿事宜。

为了顺利交涉,“亚东关系协会”驻东京代表处便通过“日华恳”的关系,委托时任名誉会长的山中贞则出面与大藏省接触相关事宜。之后,日本政府和自民党亦通过“日华恳”与台湾方面协商、交涉。最后,在“日华恳”成员金丸信、藤尾正行等人的帮助下,日本国会于1987年9月分别在众参两院通过了“弔慰金”案,决定对遗族每人致送200万日元。

冷战结束后,为配合日台关系的逐步升温,“日华恳”还联合其他“亲台”组织利用立法权,联合在国会通过对台有利的法案。如2005年8月,时任“日华恳”会长的平沼赳夫等人拉拢“日台恳”的中津川博乡等,在国会通过台湾旅客赴日观光永久免签的“特律法案”,这是日本首次开放永久签证给非官方关系的“伙伴”。2009年以后,“日华恳”又促成了日台青少年假期打工签证、旅游事务层次对话及松山—羽田机场对飞等。

掀起一波“日台亲善”涟漪

纵观“日华恳”近年来的活动,凸显“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全联结,成为尤其值得关注的动向。

作为“日华恳”的干事长,岸信夫曾多次公开主张美日台建立安全对话关系,制定并落实日本版“与台湾关系法”,强调说台湾与日本是重要友人,台湾若出事日本也无法置身事外,并积极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日华恳”在2022年度大会上不但邀请蔡英文与安倍举行视频会谈,还通过14项决议文,指出将尽最大努力与台湾进行防务合作,尤其是安全领域,坚决反对“以武力片面改变现状”,共同维持“尊重自由、民主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安倍遇刺身亡后,“日华恳”会长古屋圭司也分别于8月22-24日、10月8-10日两次率团访台,除意图掀起一波波彰显“日台亲善”的涟漪外,还意图强化日台在安保、经济等领域的联系,如古屋本人在8月访台时就公开用闽南语喊出“台湾有代志,日本有代志”(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口号。

他们访台的公开话题是探讨“日台在安全保障领域增加交流与合作,共同确保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等,但实质上双方透过人与人、面对面的互动,意在不断对外强调日台虽无正式邦交,却是拥有相同价值观的盟伴,日台共同确保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为用行动证明“日台是拥有相同价值观的盟友”,他们在两次访台时,都去了汐止五指山“国军公墓”吊唁李登辉。

在“日华恳”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政坛的崛起,他们日益注重与民进党发展关系,对台政治沟通的主要对象也由国民党变成了民进党。

近年来,“日华恳”活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对蔡英文大加笼络。而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成立的一些“亲台”组织,则从一开始就重视与民进党的联系。

在自民党内,随着新生代议员的崭露头角,他们也于2001年5月9日成立了旨在与民进党加强沟通的“日台友好议员联盟”,该组织还包括自民党各地方议员,因此推动日台“地方议员”的交流成了其一大特色。

毋庸讳言,随着美遏压日益呈现长期化、深度化倾向,日本追随美国意图形成美日共同遏压,应该是一个中长期不变的趋势。

“日华恳”及其他一些新生的“白手套”还将继续发挥作用,帮助日本借助“推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模糊表述,强化对台的军事介入。

对于日本政治人物以国会议员身份进行掩护,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顾《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基本精神的种种言行,中方应一方面构筑大陆才是“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主导者等气场,另一方面向日方明确“底线”,即在涉台问题上唯有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才是确保两国政治关系基础的防护栏,坚决制止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掏空”、“虚化”,对中国核心利益和领土主权的挑衅。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蔡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日华   台湾海峡   恳谈会   自民党   民进党   台湾   党派   日本   议员   国会   日本政府   视点   和平   政治   关系   组织   半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