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敞田制衰败的两个阶段及其原因

欧洲的封建制度的发展与中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并不一样,尤其是经济制度。中国的传统古代经济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土地大部分都带有集中制和奴隶制的色彩,典型的是庄园经济的兴起。

不过在16世纪之后,英国的主要经济制度——敞田制逐渐走向衰败,市场经济慢慢兴起,这过程究竟是什么?

一、英国的敞田制究竟是什么?

1.英国的敞田制究竟如何诞生?

欧洲的历史较之古埃及和古中国来说比较复杂,是由众多国家组成的,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如果仔细看国别史,发现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在绝大部分时段中,与其他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王室血缘上来看,欧洲的王室基本算都可以算亲戚,加大了复杂程度。

所以在看欧洲历史会发现,这里采用了条田制,那里采用了隶农制,可能过不了多久,土地制度还没完全形成就被战争打破。很长时期,古代欧洲的经济制度上并没有明显的标准。

在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逐渐兴起,渐渐成为横跨亚欧非的大国,欧洲大部分的领土都在其长期控制之中。经济制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标准。当时主要的经济制度是隶农制。与奴隶制很像,但不完全。隶农本身并没有奴隶那样依附奴隶主,并且有时对财产有一定的处置权。

但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打乱了土地制度发展的步伐。土地的经济形式逐渐转换成接近原始社会的公社形式。当时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是原始公社和奴隶制的过渡期,统治的方式也是原始奴隶制的方式。土地制度如此变化并不新奇。

大概在7世纪,庄园经济逐渐发展,敞田制作为庄园经济的形式之一,也在逐渐发展。

敞田制的出现是一种意外情况,在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的土地上已经出现了隶农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减弱了许多。并且,存在一部分的隶农可以独立出来,管理自己的土地(一般是大土地所有者的给予)。

但土地制度的正常发展被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打破。很长的时间,城市破坏严重,恢复困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极低,人烟稀少。

公元7世纪左右,庄园经济逐渐出现,这是之前大土地所有者所演变出来的一种形式,既可以巩固自己的土地,也可以防止别人侵占自己的土地。这种庄园很快形成,对应贵族,形成的是城堡,性质和庄园差不多。

大面积的农村,早期是原始的日耳曼人的公社管理,土地具有公有制性质,交给日耳曼人管理,其他的农民只能通过耕种公社的土地才可以得到粮食。这种方式的生产效率极低,很快不满足发展需求。敞田制兴起。

敞田制就是把土地一条一条分出来,一个是为了放牧和耕种的需求轮换,另一个是与别人的土地彻底分开,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建造垄和沟。另外,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问题,毕竟在一定土地上实现放牧和耕种,明显土地承载力不足。很多农民会借用其他农民的土地来放牧和耕种。说明其他农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对其他农民的土地有一定的使用权。

土地性质逐渐向集中化和私有化转变。这种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世纪才出现明显的瓦解现象。

二、英国敞田制的衰败阶段

英国敞田制的第一个衰败阶段——14世纪到16世纪

敞田制的衰败是必然的,尤其是大工业时代的来临。大工业支撑需要的是资源的集中,这是资源分散的敞田制所不能比的。

11世纪到14世纪,英国人口发生急速增长。11世纪之前,英国的领土是四分五裂的,总共有十几个国家,人口和资源的增长速度很慢。11世纪,威廉统一了英国,英国获得了极大发展。生产方式和人口之间逐渐显现出矛盾。

粮食严重短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新的生产工具逐渐被创造出来,比如风磨。生产工具的创造以及普遍使用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之内并不能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故以原来的生产模式去拓展土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放牧的地区以及王室森林逐渐被开垦出来。另外,敞田制本身维持的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的充足,以及土地资源迅速调配的实用性,结果在14世纪,黑死病的爆发带走了大量的人口。使得劳动力大量减少,土地资源原有的利用方式出现动荡状态。敞田制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虽然黑死病的出现带走了大量人口,但这是暂时的,因为人口的损失并不是不能恢复,在之后的15世纪,人口很明显在逐渐恢复。

不过,确实给敞田制带来极大威胁。16世纪到19世纪,敞田制的土地经济主体地位不但没有得到巩固,反而遭受了更大的威胁。16世纪是很明显的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逐渐兴起,新兴的经济因素诞生。

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多数国家都是获得了较多的资源,不过分配不同。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资源大部分被无端消耗,很多黄金并没有投入到生产环节,被王室成员购买大量的奢侈品。

这两个国家也有敞田制,不过由于气候原因,与英国的敞田制有所不同。英国在大航海中获得的资源被大量投入到工业发展上。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农业与工业相比是处于下风的。工业投入资源,可以获得翻倍的效果,农业不行。所以英国的资源流向逐渐偏向于工业。

敞田制必然会受到资源不足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圈地运动。当时欧洲的毛毡行业发达,很多毛毡可以卖出大价钱。庄园主为了利润,将大量土地圈起来养羊,农民的土地被占,只能到城市寻找工作。农业中的劳动力逐渐流失。

当然,原来的地主还有大量的庄园维持,庄园内实行的也是敞田制。故此,可以勉强维持。但最关键的是,在大航海之后,价格革命随之到来,钱币迅速膨胀,货币和资源的转化率迅速变化,庄园也无法维持。最后只能走向衰败。

19世纪之后,趋势更加明显。工业革命兴起,蒸汽机频繁运用,社会上很多东西的运行,不用靠人力,直接靠机器就可以运作。

敞田制从14世纪以来就受到了大量的威胁,除了外界的因素迅速变化,最重要的是敞田制本身有局限性。敞田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放牧和耕种,无法再承载其他功能,附加值低并趋于稳定。

敞田制本身的扩张也成问题,扩张的途径很单一,仅仅是依靠劳动力,一般都是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或者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商业经济不同,直接通过机器来生产,只要完成机器的生产就可以使得生产加速进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实现了机器造机器的技术,生产力更是大大提升。这些都是敞田制本身发展不可以相比的。

其次敞田制的属性与新时代的属性不大相符,敞田制的产权存在较大的问题,使用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划分并不明确,很多商业经济的人不大可能直接投资,新的血液无法涌入,内生力量也无法形成革新的力量。

最后,敞田制形成的经济形态也有很大的问题。敞田制的经济形态较为封闭,仅仅是满足放牧和耕种的需求。

如果是一家一户来经营,经济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也就形成封闭性的特征。生产资料根本不流入市场,一般都是家庭内部消耗,根本没法形成积累,转化了下一次生产的动力。敞田制本身太多的局限,也导致了衰败的必然性。

总结

敞田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中国的小农经济一样,仅仅是满足基本的家庭需求。偶尔的兑换资源也仅仅是流入基本的物质交换市场,交换给别人消耗。

中国的小农经济也是自给自足的特征。这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进入工业时代,不管是英国还是中国,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世纪欧洲史》《世界古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英国   奴隶制   欧洲   庄园   劳动力   中国   土地   阶段   两个   原因   世纪   经济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