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奢侈消费品,到占据行业经济,蔗糖业是如何在宋代“走红”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甘蔗和蔗糖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古代属于奢侈品消费品,只有少数贵族才有资格享用,普通人无法触及。

随着蔗糖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变化,红糖不再是奢侈消费品,而是成为行业经济,普通人也能享用。

宋代蔗糖经济全面显著发展,从甘蔗种植、蔗糖生产到消费,逐步形成了重要的产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和反映。同时,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蔗糖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蔗糖加工技术提高,蔗糖产业发展迅速

宋朝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周围强敌环伺,武力值前期尚且能与周边五五开,中后期却不但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且战乱不断。

相比之下,南方偏安一隅,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这是影响蔗糖产地主要分布在的重要原因。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保障一切生产和生活的前提,宋代五个蔗糖生产基地位于南方,战争少,社会环境稳定,极有利于蔗糖生产的发展。

这里说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延续和发展蔗糖生产,促进蔗糖产地范围的扩大和生产基地的形成。

二是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为蔗糖生产提供劳动力和消费者需求,影响蔗糖产地分布特征的形成。

《宋史·地理志》言:

“民安居乐业”

百姓在稳定的社会环境里,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其中就包括甘蔗的种植和蔗糖的生产。

南方使用甜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在三国时期曹魏时期,蜀人在烹饪菜品时添加了蜂蜜和麦芽糖作为甜味剂。

在宋代,随着蔗糖产业经济的发展,南方蔗糖产区的人们将蔗糖作为甜味剂,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和生活中,这样造就了南方部分地区,菜品偏甜的重要历史原因。

甘蔗属于亚热带经济作物,适合在南方种植,随着人们对糖的需求增加,使得蔗糖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种植技术也得到明显提升。

宋代不仅商品经济发达,前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在宋代,粮食产量的显著提高,是促进宋代蔗糖生产商品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谷为民命,食品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换句话说,甘蔗作为经济作物,人们只有粮食生产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后,才能进行甘蔗种植和甘蔗生产;粮食生产改善后,甘蔗种植和甘蔗生产才有机会繁荣发展。

蔗糖和甘蔗储存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宋代蔗糖生产商品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甘蔗收获后的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如果储存不当,也很容易恶化,因此收获后需要储存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其保存期。

宋人主要采用窖藏法对甘蔗进行储存和保鲜,这种方法在我国部分甘蔗产区已经使用。宋代商品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是促进宋代蔗糖生产商品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进入宋代后,唐代严格的坊市制度被打破,经济大都市和各种商业城镇涌现,草市和市场进入一步一步地发展。

宋代蔗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在生产过程、流通运输和市场销售中,它始终作为商品存在,充分体现了蔗糖生产的商业化性质。

由于不受市场边界的限制,城市街道两侧有许多商店,茶馆和食品店设置在街道上,形成了一个街道市场。

在偏远的小巷里也有商店,市场交易区与居民区融为一体。宋代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这是甘蔗和蔗糖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提供了一个经济和社会环境。

例如,甘蔗在宋售,夜市出售各种糖,这是一个证据。此外,市场边界的消除和草镇的崛起扩大了甘蔗和蔗糖交易区域,不受时间限制,为甘蔗和蔗糖的流通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社会生活中上层和下层人士对蔗糖的消费

蔗糖本属于奢侈用品,早在宋代之前,这些本是官宦人家才能使用的奢侈品。

但是来到宋朝之后,随着蔗糖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蔗糖不再属于上层官僚贵族的专属消费,在下层社会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消费使用,成为他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消费品。

宋代皇室宫廷消费的蔗糖及糖品,主要来源于外国进贡和地方上贡,这在史籍中均有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外国五》载三佛齐国于开宝七年(974)进贡白沙糖。

除三佛齐外,还有大食国向宋代进贡白沙糖。宋朝有许多礼仪,举行各种礼仪是当时皇帝和朝廷官员的重要政治活动,蔗糖也用于一些重要的礼仪活动,充分说明蔗糖在诸多场合下的使用。

南宋高宗时,使臣寺烧香,皇帝御赐使臣乳糖等物品。宋代有许多传统节日,在节日习俗活动中,蔗糖的消费和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宋代,有专门的蔗糖消费服务机构蜜煎局

《梦粱录》卷五《九月》记载重九时:

“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

蔗糖不仅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出现,更是佛家僧侣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再与本土文化结合之后,逐渐传播到各地,经过魏晋南北朝与唐朝这两个重要发展结算,佛教在宋朝也得到蓬勃发展。

此时,蔗糖和甘蔗被广泛应用于佛教活动的许多方面,包括宗教仪式和僧尼的日常饮食。宋代有许多佛教节日,盛大的宗教仪式经常举行,这与蔗糖的消费和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饮食中使用白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福建人,白糖用于食品生产原料的消费,说明福建人在宋代食品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蔗糖,消费的是优质蔗糖。宋代东京、临安等地普通人可以消费的蔗糖食品种类繁多。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的节日活动越来越丰富,蔗糖的消费在这些节日活动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甘蔗、蔗糖和糖不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宋代人们在饮食和民俗方面的蔗糖消费反映了他们享受物质生活,从而表现出享受消费的特点。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健。同时,由于蔗糖甘平无毒,具有润肺健脾、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作用,蔗糖在日常保健中得到广泛应用。

蔗糖是宋代食品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或调味品,常用于烹饪菜肴。它在菜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增加了菜肴的甜味,而且具有协同保健的作用,有利于食用者的健康。宋代蔗糖药粥集食疗于一体,既有医疗功能,又有保健功能。

蔗糖药粥的广泛流行是蔗糖药用功能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进一步结合的结果,也是进一步了解蔗糖药用价值的体现。

三、蔗糖业与城市农村经济的结合

中国古代传统的农村经济形式,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你耕地来我织布,是农村男女织生产生活的形象写照。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这种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蔗糖经济的发展,一些蔗糖产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商业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受到影响,受到蔗糖高额利益的诱导之下,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关系。

蔗糖产区的农村,很多家庭直接放弃耕田织布,将土地广泛种植甘蔗,这使得作为经济作物的甘蔗,在这些地区地位得到提升,产能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得到提高。

其中,四川和福建的蔗糖经济,在促进农村商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明显作用。在宋代蔗糖产区,从事蔗糖种植的农民建立了商品经济关系,甘蔗从生产到制作成糖,这一过程步骤繁多,同时也使得甘蔗具备最基本的商品属性。

生产出来的蔗糖,作为商品需要流入市场交易,才能使其产生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不得不与商人产生关联。

偏远的农村地区,通过商人,以农村蔗糖为媒介,将蔗糖产地和城市中的市场进行沟通,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

除开对农村商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宋代蔗糖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体现在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上。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在诗歌流行的宋代,往往总要的物品都会写成诗歌广泛流传,甘蔗自然不会例外。

甘蔗是宋代文人诗歌中常被赋予不同含义的描绘对象。甘蔗味甜,所以宋人喜欢用甘蔗来形容美好的生活或事物。

苏轼《次韵前篇》中记载: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闲如啖蔗。”

他把老年清闲的生活景况,比作吃又甜又香的甘蔗。随着宋代蔗糖产业经济的发展,甘蔗已成为许多诗人吟唱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为宋代丰富多彩的文坛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但也在丰富宋代精神文化方面发挥了作用,蔗糖广泛应用于宋代社会生活。

除了治疗疾病外,它还被用于饮食、宗教活动、保健等方面。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蔗糖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此外,蔗糖是一种非生活必需品,属于享受消费品,广泛使用蔗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

宋代蔗糖经济在中国古代蔗糖经济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继承,即蔗糖产业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宋代蔗糖产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了蔗糖消费等产业经济,开启了蔗糖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宋代蔗糖业已脱离农业种植业的附属地位,独立成为一个产业。这是中国甘蔗和蔗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宋史》

《梦粱录》

《容斋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蔗糖   宋史   宋代   佛教   经济   产区   甘蔗   消费品   奢侈   稳定   农村   产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