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驾崩,乾隆问母亲熹贵妃:百年后合葬吗?母亲脱口而出:不必

1735年,丧钟敲响。


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永久地合上了他的双眸,享年58岁。


他的继任者,是24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父亲下葬时,这位新皇帝看向一旁脸色淡漠的母亲熹贵妃,恭敬地问道:“是否要在地宫旁留下位置,以备百年后合葬?”


母亲却脱口而出:“不必了!”


——

在清朝,帝后同葬是传统,贵妃合葬是殊荣。


最初,皇贵妃都没有资格和皇帝合葬,但因为顺治皇帝偏爱董鄂妃,这才开创了皇贵妃陪葬皇陵的传统。


此后,后宫女人都以当贵妃、皇贵妃为荣,不止是为了生前的富贵,还有死后的哀荣。


乾隆皇帝的母亲熹贵妃,年少时,只是雍正的妾室格格。虽然侥幸生了皇四子弘历,但前半生基本不受宠。


弘历是个孝顺的帝王,他发誓要对母亲“以天下养”,自然不愿意母亲在死后受委屈。


见母亲坚定地不同意合葬,他便召集工匠,大张旗鼓要求修建单独的皇后陵,即泰东陵。

这是清朝最标准的一座皇后陵,背后藏着乾隆皇帝的拳拳孝心。


不过,后世的我们,在听闻这段故事后,心里总藏着这样一个困惑:


为什么熹贵妃不愿意和雍正合葬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从她和丈夫雍正的关系入手。


——


熹贵妃钮祜禄氏,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的人物原型。


只不过,在电视剧中,甄嬛并不是四阿哥的生母。她只是大臣甄远道家的长女,入宫后,因为长得很像过世的纯元皇后,受到了雍正的青睐。

但嬛嬛并不愿意当纯元的替身,生下女儿之后就去了甘露寺出家。


在甘露寺,甄嬛被寺庙的尼姑欺负,得果郡王相救,两人有了肌肤之亲,甄嬛还怀上了果郡王的孩子。


但此时,果郡王被误传战死。无奈之下,甄嬛只好假装回心转意,和皇帝又有了肌肤之亲,给孩子上了个北京户口。


而在甄嬛出走的日子里,雍正发现自己爱她,并不是因为她像纯元。


回宫后,雍正给了甄嬛独一无二的宠爱,还把四阿哥塞给她当儿子,册封她为熹妃,后来还让她当上了熹贵妃。


只是,多疑的雍正,始终怀疑果郡王觊觎甄嬛,便让甄嬛亲手给弟弟喂了毒酒。

此后,甄嬛恨死了皇帝,后来在他病重之际,活活把皇帝给气死了。


如果按照电视剧的情节,熹贵妃不愿意和雍正皇帝合葬,是因为两人相爱相杀,不愿在九泉之下见面。


——


当然,真实的历史没有这么复杂。


在历史上,熹贵妃出身满洲镶黄旗,父亲还被加封为一等承恩公,家世并不低。


只可惜,家世的高低,是需要对比的。


按照规矩,清朝满族贵族女孩,会被皇家强行分配婚姻。

或者说,这些女孩必须全部参加选秀,没有被皇家选中,才能自行婚配。


1704年,11岁的钮祜禄氏,被强行分配给26岁的胤禛,即未来的雍正皇帝。只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最后问鼎皇帝宝座。


在贵族女孩中,钮祜禄氏的父亲官职不算高,连带着女儿都坐不了正妻,只能当一个妾室格格,而且是个不受宠的妾室格格。


她一直当了11年的格格,连位份都没有变动一下。


对于女人而言,不受宠还不是最凄惨的,最凄惨的,是看着深爱的丈夫,宠幸别的女人。


——


雍正最爱的女人,恰恰是《甄嬛传》中他最忌惮的年妃


在《甄嬛传》中,雍正很喜欢年妃,但因为她的哥哥是大将军年羹尧,也非常忌惮她,悄悄给她下麝香,让她无法怀上自己的孩子。


后来,年羹尧被杀害,年妃几次求情无用,后得知多年怀不上孩子的真相后绝望自尽。

一个深爱皇帝的女人,深爱孩子的女人,突然发现自己被枕边人防备了多年,还不惜下了药,该多么绝望?


不过,不用同情年妃,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年妃可谓六宫独宠,享尽了帝王偏爱。


——


雍正有多宠爱年妃?


早在亲王时,雍正就迎娶了年妃为侧福晋。


可不要小瞧侧福晋。


女真族最初实行的是五妃制,即有5个正式的妻子,只是地位有区别。


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是妾室,地位比妻子低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但年妃可是正正经经的妻,虽然是侧福晋,但也是妻子,能够跟随丈夫出席各种正式场合。


在真实的历史上,雍正是出了名的劳模皇帝,一个月也去不了后宫几次,但他几乎每次都会去和年妃欢好,年妃也就成了后宫嫔妃中唯一接连不断生育的女人。


她为雍正生下了3子1女,而且,为了表示对她的宠爱,其他的孩子如弘时、弘盼、弘历等都是“弘”字辈,但年妃的孩子全部都用“福”字,比如福宜、福惠、福沛,只可惜这些孩子都夭折了。


为了避免年妃伤心,雍正刻意拖延了处置她哥哥年羹尧的时间,硬是等到年妃去世,才动手处置了僭越的年羹尧。


这样的偏爱,很是动人,可如果你站在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的视角上来看,就很折磨人了。

如果雍正和乾隆一样,是个流连后宫的男人还好。


问题是,雍正是个妥妥的劳模啊!


他虽然只在位了13年,但真正做到了“浓缩就是精华”,硬是把老爹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给儿子留下了丰盈的、足以挥霍的国库。


据现存资料来看,雍正一朝一共发现了3.5万件汉文朱批奏折,6000多件满文朱批奏折。每件奏折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的甚至还有一千多字。


平均下来,每天他都要拿毛笔手写好几千字。


从他的作息时间来看,雍正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能达到十八九个小时,比我们现在的996还要恐怖好几倍。

换言之,雍正生命之中,朝政大事占据了95%的时间,仅剩的5%要分给亲情、爱情、友情。


若是他谁都不爱也就算了,可他却把一生的偏爱,都给了年妃。


这让熹贵妃如何咽得下心中的这口气呢?


——


而让她更难受的,或许还有她的受宠吧。


生下皇四子后的钮祜禄氏,并不受宠,但是她的孩子弘历却非常聪明,过目成诵。


1721年,10岁的弘历和父亲一起侍奉爷爷康熙,康熙见孙儿乖巧过人,又十分聪明,大赞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她这才得到了雍正的重视。


后来,雍正登基称帝,看在多年相随的份上,将她册封为熹妃。


再后来,雍正准备立弘历为太子,才把他的母亲熹妃册封为熹贵妃。

可能是并不宠爱这个女人吧,雍正并没有为熹贵妃举行册封礼。


从这些细节来看,雍正并没有很喜欢这个女子。


因子得宠,却无法得爱,这或许也是熹贵妃不愿和丈夫合葬的理由之一吧。


——


好在,虽然没有爱情,熹贵妃的一生,却应了康熙那句“有福之人”的称赞。


她过得很快乐。


除了没有爱情,她的孩子乾隆对她很孝顺,4次南巡、4次东巡、3次游玩五台、2次回去盛京、1次前往中州,他都带上了自己的母亲。


在日常相处中,乾隆也非常尊重母亲,每逢节假便率领王公大臣向母亲祝贺,一次比一次隆重。

她很长寿,80岁大寿时,已经年近60岁的乾隆,还穿上了彩色服装,在母亲面前载歌载舞,逗她开心。


有人评价,太后这享尽了天下的“福、禄、寿”。


1777年,84岁的钮祜禄氏前往圆明园养病,已经年迈的乾隆皇帝,每天早上都会来给母亲请安,然后陪同母亲吃早饭。


偶尔,他还会带着母亲一起看烟火,让她享受五世同堂的快乐。


她去世得很安详,仿佛从未经历人间疾苦。


如果是你,你愿意祭奠你的爱情,换一生的安详吗?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雍正   乾隆   贵妃   母亲   福晋   雍正皇帝   郡王   受宠   脱口而出   皇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