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包拯的形象一直是公正廉明,以天下为己任所展现的。

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和仁宗两个朝代。

为官职期间所穿衣物、器皿、饮食等均和当地所管辖百姓一样。

任地方官时,包拯善于体察民情,任京东转运使时,曾多次巡查访问贫困冶铁户。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申报转运司,罢免各户所欠的官铁,同时大力开发能力者开炉冶铁,让百姓发挥出各自的生产力。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包公”之名

后世人甚至将他与戏曲中所神明化,认为包拯应是那奎星之转世,以黑面形象下凡来人间审查恶行,并尊称包拯为“包青天”

奎星下凡包青天,断案入神阎罗现

包拯在百姓心中办案一直是公正廉洁,断案更是铁面无私。

虽说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但在历史中,他的故事依旧流传在民间。

宋仁宗年间,包拯曾在天长县担任知县一职。

  1. 县中一位农户发现自家耕牛口中流血,还呼呼大喘气,细瞧牛舌不知被哪个小人所割。

农户啥也不没想,直奔县衙敲鼓告状,大喊“大人,大人”。

接到报案的包拯听完农户所说,心想没证据无法抓人,便想一个招要让割牛舌的人自己站出来。

他对农户说:“牛舌没舌头不能干活,你还是把牛卖了吧。”

农户听完以后说:“大人,请为小民做主,我来此是为了找到割牛舌之人。”

包拯假装怒气说:“一个牛舌而已,就算抓住了,牛依然无法干活,又何必多此一举,回去吧。”

农户看到包拯有些微怒,并不做声回去宰杀牛卖肉去了。

没几天的功夫,县衙门外跑进来一个懒汉,急匆匆的对包拯说:“大人,外面有人私自贩卖牛肉。”

包拯听后勃然大怒,喝问道:“你偷偷割掉牛舌,又跑来告他的状,该当何罪?”

懒汉听后立马跪在地上,磕头认罪。

包拯在诸多办案过程中,都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让农户做出违法的事,以此来引诱出幕后者。

包拯的故事在民间有很多,在《警世通言》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警世通言》明末冯梦龙撰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故事描述的是宋、元、明三代的故事,包拯的故事也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北宋年间,奉符县一算命先生在给一个押司算寿命,脱口而出说:“白虎临身,死期将近。”

押司大笑说:“哪年?哪月?哪天?又何时死?”

算命先生头都不抬说:“今年今月今日三更!”

押司听后暴跳如雷,就要踹,巡街几名衙役劝道:“卖挂口,无量斗。”于是拉开两人,将押司劝离。

押司回家将此事告知妻子李氏,李氏大怒,很快被押司制止。

押司说道:“你休去,待我今夜不死,明日便去掀翻他的摊子。”

李氏听后便做好酒菜与押司喝起来,押司大喜便吃起,醉酒后便睡到床上等到了三更天。

只听见一生巨响,李氏被惊醒,床上哪还有押司身影,李氏便急忙追上去,只看见一个身影扑通跳下河去。

李氏大哭,惊扰四周各户,衙役过来才得知那押司早已跳下河中,不知所况。

三月后,李氏家中来了一个媒婆,说要给李氏说亲,李氏要求很简单,必须姓孙,必须要在衙门中做押司职位,还要入赘才行。

媒婆大喜,三个问题全都应对,便催着李氏和另一个押司住在一起。

一月后的一天,李氏的丫鬟在灶台前隐约看见一人,他顶着灶台脖子套着什么东西。

声音沙哑的说:“迎儿,你要为我伸冤啊!”

当时吓坏丫鬟直接晕倒在地,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便匆忙去见了李氏,说起昨晚的事来。

李氏听完也没害怕对着丫鬟说:“你来我家也有些年头了,今日给你定门亲事,过两日便嫁过去吧。”

丫鬟的丈夫是个赌鬼,隔三差五就是打迎儿,驱赶她去李氏府上要取银两,而迎儿不敢不从,怕挨打,便去了几次。

几天后,李氏突然找到迎儿,想让她跟着自己上香,李氏上完香后,迎儿也跟着上香,正当迎儿准备走时。

殿内一个判官泥塑突然响了一声,迎儿听见耳边传来:“迎儿,我是你先前的主人,这个东西你拿着,一定要替我伸冤!”

迎儿急忙接过布袋,出了大殿后便于李氏分开回到自己家中。

晚上,迎儿丈夫好奇的打开布袋,里面有一张纸。

写着“大小女子,前人耕来后人食;要知三更事,掇开火下水;来年二三月,句巳当解此。”

纸上的内容她俩谁都搞不懂,便草草将此事放下,而就在三月间时,包拯便来到奉符县上任县令,当晚梦中有人送他帖子一张。

上面写着:“要知三更事,掇开火下水。”

贴中内容虽不难理解,但是包拯还是摸不到头绪,便想出让押司将二句话写在纸上贴在县衙前。

署写下能解此语者,赏银十两。

迎儿得知便于丈夫商量该如何是好,前任主人曾多次让我伸冤,又曾对我有恩,于情于理我们得帮他伸冤!

丈夫点头,便在傍晚偷偷到县里找到师爷,将此事告知说了清楚,师爷得知道便让他回家找到那幅纸,一个人将此事报给包拯。

包拯见到纸后又听见迎儿所说种种怪事,心里沉思后便哈哈大笑,很多就命人将那李氏和小押司捉拿归案。

包拯严肃的对着二人说道:“你二人可知罪?”

“大人我们何罪之有”李氏开口说道。

包拯哼了一声,将那幅纸仍在两人面前:“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犯罪留下的证据!”

大小女子指得是大小押司;前人耕来后人食,说的是你白嫖大押司的老婆和家业;前大小女子,女之子乃外孙,指得此人姓孙;要知三更事,掇开火下水,说的是大押司死于三更时,迎儿又在那天晚上看见大押司背着灶台,披发吐舌,显然是勒死之状。

脖子上所套之物“井栏”指的是水,因灶台乃火,水在火下,说明你家灶台是砌在水井之上的,而尸体定然是在水井中。

而来年二三月指的就是今天,句巳当解此,句巳是包,说的是本县令在今日定会破此案!

所以,你俩还有什么可说的。

衙役们将李氏府中藏着的尸体搬到县衙中,李氏二人均无话可说,只能听包拯的发落。

一年前的冬天,大押司曾救过小押司,并推荐他进入衙门,但没想到小押司与李氏勾搭在一起。

当日大押司算命回来,恰好小押司在他家中,听到算命说他三更死,便想着趁此机会让李氏灌醉大押司。

然后再将其勒死,再穿上他的衣服假装跳河。

在民间戏曲和影视剧中,包拯的形象一直被神化。

前两妻氏均无子,巧有一妾怀子嗣

包拯一生中一共有两个正妻,一个小妾。

第一氏妻子姓李,乃是包拯结发夫妻,因结婚没几年后便去世,无子嗣留在世上。

历史上,关于李氏的记载并不多,李氏与包拯的生活比较平淡,又因李氏早年因病去世,所有对她的记载并不多。

第二氏妻子姓董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知书达理

因出身宦官之家,自幼便懂得琴棋书画,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精神层面上,她和包拯总是不谋而合,

后因染病逝世,曾留有一子两女,但大儿子逝世,只有两女嫁出他乡。

董氏在历史上可谓是真正做到贤妻良母,在下嫁于包拯之后,并一直在其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那时包拯还未做官,家境比较清贫,一心想要做出些成绩,而家中的一切便交给董氏搭理。

后来包拯成就显著,也没有抛弃董氏,与她结伴一生。

第三氏小妾,曾是包拯五十多岁时娶进府内,目的便是希望有个子嗣。不久小妾怀上,但因惧怕包拯便没敢告知,包拯也不知情,还把小妾送回了娘家。

她偷偷养着孩子,直到包拯60大寿上,大儿媳才告知,替包拯找到儿子,包拯才算后继有人

包氏家族后代在哪居多?

在正文中,包拯的一生中虽长子逝世,但年迈期间幼子是老来子,而其生母是包拯滕妾孙氏。

在全世界各地包拯后人无法全部统计,目前应有人数千人之多,主要居中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包公镇。

除了在国内的,还有很多后裔均散布在世界各地,在这些后人中居住香港的世界船王“包玉刚”,他是包拯的第29世嫡系孙。

包玉刚一生十分传奇,不仅稳坐世界七大船王的头把交椅,更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贵人。

而在包氏家族中,平凡老人“包先良”老先生与包氏宗祠的故事就平凡许多,但更多的是敬佩。

宋代名臣包拯的家祠,位于安徽合肥2公里开外,而经历千百年的风霜,早期的宗祠破旧不堪。

但如今能保存良好,干净整洁的包氏宗祠来说,这些都要归功于平凡英雄“包先良”老先生的付出,他就是包拯第35代孙。

包先良从小就生活在包村,在很多年前包村的年轻人都想走出小村庄,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而包先良那个时候就认定更重要得事就是守护包氏宗祠。

虽然他一生中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他凭借一生对包氏宗祠的坚守,让更多的人知道包先生的坚持,也带动了很多包氏族人。

想要修复好年久失修的宗祠,让它恢复昔日荣光,那个时候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的,只有包老先生自掏腰包来修缮。

因此,很多人说包先良傻,但就是这样的包先良始终认为包氏宗祠是包拯在世的唯一精神传承,需要包氏的人去守护传承。

而守护宗祠也成为他作为包氏一族的责任。

结语

包老先生默默守护这座宗祠已经数十年了,直到这件事被新闻报道才被众人所知。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到这座祠堂参观,有时候能看见包老先生在给人进行讲解。

慢慢地他有了新的身份,讲解员。

他将包拯一生的辉煌事迹与包氏族谱中的组训讲给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包氏宗祠。

它的文化和历史,将包拯的精神在国人中传承开,这些都是在影视剧中无法了解的。

包拯虽然老来得子,但是后代的延续是比孔子还要多。

历史千年之久,他的精神依旧被人们永世传颂。

在当今的社会中,包先良所做的事情看似平凡简单,但能坚持数十年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包拯的一生两妻一妾,而后代确遍布世界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衙役   县衙   子嗣   宗祠   灶台   丫鬟   大寿   儿媳   农户   老先生   三更   儿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