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治愈的星光

浩浩星空,地球是一颗孤独的星星,它像个流浪的唱游诗人,藏着亿万年形单影只的沧桑,在寰宇中和无数星体擦肩而过,穿越无数的明暗物质,渴望去寻访和另一个有生命星球的对话。

也许因此,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基因里就刻进了这种孤独的宿命。我们从母体来到人世,携带了独有的气质属性和基因密码,注定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独一无二便注定,人生而孤独。

无论是学语幼儿,还是耄耋老者,孤独都如影随形,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人的一生。从古至今,人类个体的内心对于孤独情绪的描写就没有停止过。

《诗经》里的孤独: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维在《竹里馆》里的孤独: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宗元的《江雪》更是将孤独的状态展现到了淋漓的极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生继续,孤独便继续。孤独,是人生命里的黑洞。每个人都曾在这莽莽红尘辗转挣扎,企图在茫茫人海中,在各种关系里,寻找和他人的共性,共鸣,共情,幻想得到理解,认同,肯定,来对抗孤独摆脱孤独。年少的期待往往在年长时,才明白:知道不是了解,了解不是理解,理解不是体会。你和他人之间,永远差了那么一截他(她)不懂。孤独的人,因这不懂反而加剧了孤独感。即使身在人群,即使阖家同在,即使与人狂欢,那种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的感慨,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的孤独寂寥,并没有丝毫减少。对,就是每个人的心始终有一处,空着。你以为亲情能填满,你以为友情能填满,你以为爱情能填满,你以为热闹能填满,你以为忙碌能填满,终究你会明白,那空缺是黑洞。

承载的孤独的分量,和承受孤独的能力因人而异。有的人会巧妙的隐藏它,只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抚摸,再把它悄悄放回去。有的人则时常处在崩溃的边缘,进而衍生出各种不良的情绪,恐惧,强迫症,冷漠,抑郁……

我是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在天幕中,突然发现了一颗晶莹的星星时,被触动的。风冷天晴,淡白的月光填不满幕布一般深蓝色的夜空。就像一支蜡烛照不亮一个空旷的房间。在天幕最暗处,一个亮点隐隐地闪现出来。它躲着中天的圆月,独自镶嵌在荒凉的天之一隅。在城市被灯光和废气污染的天空,能看到一颗星星是多么难得。它一定是一颗用尽全力去发光的星星。

天风浩荡长云肆虐,四海八荒皆孤独,而一颗星从容自若如此晶莹剔亮。它是不愿被孤独吞没的叛逆,是孤独中一个不肯和黑暗同流合污的英雄。一颗星接受了它和其他星体远距离存在的孤独,接受了它四顾无援的孤独,接受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并且超越了它的孤独。

它没有抑郁、冷漠、自我封闭、消极等因孤独产生的负面心理和状态。因为它懂得用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走自己的轨道,做自己的事,发自己的光。我的手掌在我的视线和它的晶光中游移,划到天幕的方向,有捧一束星光回家的冲动。隐匿的在心理和情感中存在的孤独感,一瞬间被星光梳理、安抚、治愈。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思想的孤独性;人的思想在社会化养成里,禁锢了一些天性的东西。在天性和禁锢的条框里,人更加孤独。但人的孤独,比不上这星的孤独。人的姿态,比不上这星的睿智。

既然孤独,是人自己的,是从降生那一刻就携带的基因的一部分,那么,人为什么非要排斥孤独,为什么非要和孤独相杀?

像一颗星一样,把孤独当做生活的其中一种。接受孤独,和孤独友好相处,甚至享受孤独,孤独便不是黑洞,而会成为生命里的恒星,于是在生活的跋涉里,时时有星光,照亮心胸和前路。

(作者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星光   辽宁省   星体   天幕   黑洞   比不上   基因   孤独   星星   人生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