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自称的13朝古都,24史给出了怎样的看法?

洛阳在与西安的历史争夺中,苦于建都数量不够,便在杂史、野史以及正史的边角料里寻找蛛丝马迹,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字眼,从不考虑合不合逻辑,饥不择食的拿来就用。对网络上包括对百度百科的《洛阳》、《雒邑》、《成周》等词条疯狂篡改。所用到的证明材料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以《史记、封禅书》中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为由,断定夏、商、周三代均定都于洛阳。这是断章取义的下作手段。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区域范围

首先,这句话后面还有很长的文字:“……,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東方。自五帝以至泰,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如果不看这些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河、洛,就是指位于洛阳的那一小段黄河和洛河,但整体来看,后面出现以五岳、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对河、洛之间作解,可知河、洛之间其实是大环境,泛指整个南洛河(包括陕西段)、北洛河以西、黄河之东南的大片区域。而非特指洛阳。

其次,这句话记载于《封禅书》而非夏、商、周三代的帝王本纪中。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当其他记载跟本纪有冲突时,以《本纪》为准。本纪是帝王官史,代表官方观点,很难注水。那些不被官方认可的流言,要么放弃,要么记载于本纪以外,仅表明当时存在着那样的说法。在夏、商、周三代的帝王本纪中,没迹象表明洛阳是京师。特别是西周,《周本纪》仅明确丰镐为京师,最后还特意强调:“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计划)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这话明显是官方对那些意欲篡改历史者的警告!

河南在百科词条解释中引用的材料

二、以《汉书·地理志》中“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为由断定雒邑就是西周的京师。这同样是断章取义。

首先,这是后世的班固写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话,和《史记·周本纪》以及西周当时的文献,比如《尚书》等发生了冲突,这种情况下,当以本纪为准。周天子以及周公都不知道他们立雒邑为京师,请问,东汉的班固是怎么知道的?

其次,同样紧接着这话后面,还有其他描述:“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子平王东居雒邑。其后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就是说,周成王以雒邑为京师,直到周平王时宗周被灭,才又把京师由宗周迁到了雒邑。这话本身就是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经判断,所谓“故立京师”系作者讹误或后世篡改。正确当为“欲”立京师。因为在《尚书·雒诰》里,周公确有劝成王留雒办公的想法,但周成王没同意,仍然以丰镐为京师。

这里说个题外话,“子平王东居雒邑,其后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这话也是有问题的。周平王是因号令不动诸侯而被戎人驱赶,才不得不东迁至雒,产生了所谓的诸侯们越权代王的春秋五霸,这明明是列国对周室的不尊,却被汉书写成“以尊周室!”

除了杜撰,还对文献及铭文疯狂篡改,添加没有的词汇

三、以借《吕氏春秋》中南宫括之嘴“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其辞曰:“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故日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这话来证明周成王营居成周,故推雒邑为京师。此理解虽不算断章取义,却是对历史的错误解读。

首先我们要知道,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众门生集体创作,其宗旨和侧重点是教嬴政如何当皇帝治理国家的(嬴政没用),而并不严格的追求故事的真实性。南宫括这种猴子捞月亮式的嘴借嘴,如何确保井里边的月亮是真的?

其次,这个故事是南宫括以道听途说的消息,并借周成王的嘴,来证明周公对封地的选择是明智的。此处所谓的“成王营居于成周”,据《尚书》记载,只不过是周成王五年雒邑建成时,出差去那里出席庆典和王权交接仪式,小住了几个月而已。故事也没说成王定成周为“京师”这样的话。故洛阳以《吕氏春秋》中这捕风捉影的话来证明成王迁都,明显是对历史的亵渎,是牵强附会、站不住脚的。

统编版高中必修历史教材里认定西周京师为“镐京”

四、以《何尊》铭文:“惟王初迁,宅玆成周”来证明周成王迁都雒邑。这同样是谎言,我在前期作品已经论证得出结论,周成王不曾迁都。感兴趣的可以去看,这里不再赘述。

五、断章取义,引用乱七八糟的文献片段,进行错误解读,还篡改文献和器物铭文,添加没有的词汇。比如,何尊铭文里没有“王城”一词,但河南在百科词条对《铭文》的描述中,加入了“王成”一词。再比如,我说周人把国都叫京,所以西周对首都有丰京、镐京、京师等称呼,河南人说不对,京并不指都城。然而却在自己的百科词条里,加上了西周本没有的“雒京”一词!用你的矛戳你的盾,请问雒邑在西周到底是不是京师?很明显,河南人心知肚明京师就是首都,只是不愿意承认别人是首都,而自己不是首都也必须自己弄成首都!

河南方面在百科词条里加入西周本没有的洛京、京洛一词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是大宗,所在的周宗周,宗周既京师;诸侯是小宗,封国是小周,成周就是小周的一种,仅是为纪念周公而得名,比及宗周,在称谓上就已经明确了,成周不是京师。但河南非要不顾及颜面和专家结论,硬拿鸡毛当令箭,说成周就是京师,就连教材都不承认。《诗经》云:“王配于京”!洛阳在西周虽有过多种称谓,可惜却从来没有过“雒京”、“王城”的叫法。在国家制度的理解认知上,最原始的一手材料才最为客观真实。西周自己都不承认迁都,那500年后的吕不韦、班固是怎么知道人家迁都的?依据是什么?

最后再次强调,有不服就拿西周的文献来过招,不要总是拿礼崩乐坏的东周,或后世不符合西周历史逻辑的东西恶心人。前前些天有人以东周郑国的京邑来否定西周把首都叫京师,被我驳斥后,无言以对,今又有人以春秋五霸的“晋文公盘”来跟我理论,难道此器物就不是东周的那吗?东周的东西能说明啥?看来“饥不择食”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人以“成周”和“宗周”在西周文献和青铜铭文里出现的数量多少,来比较谁是京师。但他忽略了,周、宗周、丰京、镐京、京、京师,这些词汇,在当时都是丰镐二京的代称。

晋文公盘以及铭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洛阳   东周   南宫   铭文   本纪   西周   词条   京师   河南   古都   诸侯   看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