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揭人之短 不说他人忌讳

耻笑讥讽的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古人云:“唇齿之伤,甚于猛兽;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所以,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也就是常说的“短处”。鲁迅笔下所描绘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人物,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处最怕人触动的“短处”。

阿Q最怕的就是有人说他头上的疤,谁要是犯了这个忌讳,他准会去找人家拼命,小D就曾因此领教过他的拳脚;孔乙己最怕人揭他的短,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他便涨红了脸,强词夺理、竭力争辩;祥林嫂的忌讳是她嫁过两个男人,这是她精神上最大的负担和面子上最大的耻辱,她捐过了门槛后,本以为自己变成了干净女人,动手去拿供品,但四婶大喊一声,使她旧病复发,精神崩溃了。

人们之所以有忌讳,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是自尊心的问题,怕脸面上过不去。所以,你若想获得朋友,说话千万不能口无遮拦,一定不要触动他们的短处。

古代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鱼子的人,生性古怪,对人尖酸刻薄,总好揭人短处并以此为乐事。

有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酒,其中一个叫吴丑的因老婆管得太严厉而不敢多喝。鱼子便吵吵嚷嚷地说:“你们知道吴丑为什么不敢吃酒吗?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严了,有一次,吴丑喝醉了酒,还被老婆打了几个耳光呢!”吴丑被鱼子当众揭了短,恼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欢而散。

生活中像鱼子这样的人不乏其人,他们似乎认为,只有揭了别人的“短”,才足以证明自己的“长”,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人们对他们避而远之。

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从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儿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以致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此,既没有必要唇枪舌剑,也没有必要信口开河。有些话语,说得多了,不但不会获得任何好处,反而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不羞辱他人,不当众揭人短处,开口说话之前要先过下脑子。这样你的话语才不会伤害他人。

在与人交谈时,说他人的忌讳,揭他人的短处,犹如在他人的伤口上撒盐,会让人更加受伤。而且,此举并不会显示出你多么有能力,反而会让别人对你敬而远之。

(点击关注 感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忌讳   乐事   刀笔   鱼子   怕人   短处   自尊心   话语   说话   老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