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为何能代表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林县的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在会议上,县委书记杨贵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要在林县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修建的最大目的,就是为林县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这个饱受干旱灾害侵袭的县城,也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上天赐予他们的命运。

因为红旗渠是在林县境内修建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一个县级的工程建设项目。

当时突破重重困难,做出修建红旗渠决定的杨贵肯定不会想到,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热血和汗水的红旗渠,未来会成为代表中国国家级的项目工程,也会被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的修建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这个县级工程为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干旱侵袭,民不聊生

盆地地形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看到这个问题,不少朋友肯定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四川盆地,联想到天府之国。

在大众的印象当中,盆地一直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形。盆地的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我国季风气候区还能实现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所以才有人说:“盆地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

如果你把这句话念给四川人民听,他们或许会同意。但如果你把同样的话念给生活在林州盆地的人听,他们会告诉你:“你太天真了。”

林州盆地,虽然也拥有盆地地形,但这里的自然环境跟四川盆地简直天差地别。

这里位于山西省、河北省和河南省的交界地带,四周多丘陵山地,地势也较为险峻。林州盆地北边有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条河流流经,中间还有安阳河和淇河两条河流穿过。而且,这里也并不会受到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夏季还是会有降雨发生。

但是,这里却仍然是旱灾的多发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林州盆地的人民群众都会受到旱灾的严重影响。

这是因为,林州盆地的植被面积并不大,水土流失的情况便显得尤为严重。而且,这里的土质本身就相对疏松,所以土壤锁水的能力并不强。

就算是降雨发生,雨水也会迅速通过土地渗透到地底下,土壤本身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水资源。即使是河流流经,河水也没有办法被土地所用。

因此,从上方来看,整个林州盆地的地表都严重缺水,土壤结块明显,土地裂缝同样明显。这样的土地条件,显然是很难进行农业生产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干旱问题限制了林州盆地的发展。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长期饱受干旱的困扰。

《林州县志》中有过记载,林州盆地,十年中有九年都会爆发严重的旱灾。旱灾发生之后的可怕场景,也被县志记录了下来。

有一年,这里又发生了特大干旱,所以老百姓家中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家里储存的粮食也差不多要消耗殆尽了。实在是无法果腹时,男人们只能把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卖给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换取一点可她粮食来充饥。

是的,在当时,人命是很贱的。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也只能换回半桶小米罢了。命如草芥,说的大概就是如此了。

易子而食,人肉充饥,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成年人对未成年的生命可以直接支配,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在文明社会中会发生的事情。

自己没有办法吃下自己的孩子,那就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交换。如此一来,大人们可以减轻心理上的负罪感,而孩子就成为了最直接的牺牲品。

《林州县志》中还记载过一个关于自杀的故事。

一位老汉听说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山泉水,于是他挑着水桶,天还没亮就开始出发,和村民们一起去水源处挑水。村子里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足够的使用水源了,所以旅途虽然遥远,大家却都不觉得疲惫。

到达目的地之后,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大伙儿只能排队接水。等了快一天,老汉终于把水接到了。

他满怀希望,挑着水,小心翼翼地往家走。一路上如果水被抖了出来,他都会觉得万分心痛。

好不容易,老汉成功把水挑回了家。他放下两个大水桶,准备去歇歇脚。可还没走开几步,家里的媳妇儿一个不小心被水桶给绊了脚,两桶水都被碰倒,无比珍贵的干净水就这样流了出去。

老汉愣在当场,差点儿没背过气去。他一天的辛苦,全部毁于一旦。

媳妇儿虽然是无心之失,但也知道自己闯了祸。没有人怪她,她却自己怪上了自己。那天半夜,她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普普通通的两桶水,在这个极度缺水的林州盆地,就可以要了一个女人的命。这何其可怕,又何其可悲。

县志上记录的故事,都是当地小人物的挣扎的往事。从每个个体的苦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地区的悲哀。而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就是水,是严重缺水的社会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县当地的领导干部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综合比对了许多种方案之后,大家发展,逐渐通水渠道,或许是最可行的办法了。

于是1957年,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修建红旗渠这个决定。

三大困难,必须克服

杨贵在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能够预料到各位人民代表的反应了。修建红旗渠,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都是不可想象的。林县本就不富裕,大家整日为了生计奔波,真的有人愿意来干这个看不清楚结果的工程吗?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全县老百姓竟然对这个决定无比支持。大家过够了缺水喝缺水用的日子,如今哪怕是有一线希望,勤劳勇敢的老百姓都愿意去尝试。

因此,青壮年劳动力首先响应号召,扛起锄头,拿起工具,随时准备听着命令出发。

但动工之前,领导班子还是对这项工程有了一个全面的预估。综合来说,大家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难。

这这第一个方面,是最基本的问题,物资短缺的客观情况。

新中国本来就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当中搞建设,国家的整体经济储备数量并不多,全国都在经历自然灾害,更别说林县这个干旱县和贫困县了。

等别人援助,等国家拨款,等上级政府统一安排,在当时显然是不现实的。等,是等不出什么结果的。遇到困难,只能自己顶上。

于是,林县的人民群众决定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首先面临的,就是工具和粮食的供应了。

由于钢铁储备量不足,他们只能把自己家的大铁锅给熔了,而后重新锻造铁锤铁锹之类的工具。那段时间,几乎每户家庭都贡献了劳动工具。

不仅如此,大家还自己买原材料,自己和水泥,自己制作炸药,

至于粮食,大伙儿把所有粮食全部都算在了一起,按照计划的工期,先把每一天每个工人的粮食做了分配。女人们也说:“你们在前方搞工程,我们就在后方搞粮食生产。”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这第二个巨大的困难,则是缺乏修建红旗渠的先进工具和技术经验的问题。

当时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同样也不高。我们并没有稳步实现工业化,因此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县城当中,劳动人民并不能找到可以支撑工程建设的先进工具。

大家自己制作出来的铁锤铁锹,相比起现实需要完成的任务来说,也实在太过简陋。各种可以提供精准数据的勘测仪器,施工现场更是一个也找不到。一个地方能不能开凿,只能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通过主观分析来判断。

如此一来,工程建设的风险自然也会直线上升。但是,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而说到技术经验,这里的劳动人民就更是缺乏了。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面临一个大工程的开发,部分年轻人甚至连走位和工作技巧都需要老工人手把手来交。

但是还好,熟能生巧。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问题应该能够被弥补。

第三个困难,也是最要命的困难,那就是悬崖上施工危险系数大。

要把浊漳河的水引过来,那就必须要在河谷边上的悬崖之上,修建引水的水槽。因此,工人们的施工之处都是在悬崖之上,极其危险。

当时,安全保障措施也是有限的。工人们只有一根绳子可以吊住身体,现在的威亚安全绳之类的装备,在那个年代都是不具备的。因此,工人们需要承担十分要命的风险。稍有不慎,他们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杨贵等人才会以为大家将产生抵触情绪。可没想到,即使有着这么多困难,林县的劳动人民还是前赴后继,建设家乡。就这样,县级工程红旗渠正式开工。

引入河流,意义重大

对于当地百姓来说,要想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储备量,一是要改善土质,减少降水的下渗量,二就是要通过红旗渠,把浊漳河的水引入农田,引入水库。

近处是没有引水条件的,要想满足林州盆地的需水量,大家就必须沿着浊漳河往上游勘测。

上游的山西侯壁这个地方,相比起林州盆地的最高处来说,还高出了14.7米。这个落差并不大,落差产生的动能也没有办法供给红旗渠的流动和工作。

设计团队计划的红旗渠长度是70多公里,这个长度,需要的动能可不是一点半点。可不管大家怎么想办法,动能都是没有办法实现扩大的。

既然不能从动能上下功夫,那就只能把红旗渠建设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缓坡,依靠地势的影响,让红旗渠当中的水能够自然流动,被引入到林州盆地境内。

有了第一个解决办法,接下来的工作,大家也就更有信心。不管外界给大家设置了怎样的障碍,全体人民心中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红旗渠圆满建成。

由于这是一个县级工程,所以林县能够得到的外部助力是有限的。林县自己的老百姓,就成为了工程队的主力军。

这里并不大,总人口只有60万人左右。但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红旗渠建设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远远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倾全县之力,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壮举。

红旗渠当中的青年洞,还包含了一个让人无比感动的故事。当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上级被迫计划叫停工程。可一旦叫停,前面付出的那么多努力就都白费了。

于是,自强不息的林县青年人,不顾家人的反对,组成了一支工作小组,朝着一个将要修建隧道的地方,一头扎了进去。不成功,便成仁,这是他们最大的信念。好在,他们成功了,青年洞也因此而得名。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在众人的见证之下,实现了成功通水的目标。一时之间,欢呼声震天,不少工人们抱头痛哭。

要知道,截止到那个时候,塌方和落石已经夺走了81位民工的生命,这都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成功啊。

1974年,中国在联合国正式会议上,专门给各国代表播放了一段纪录片,它的名字叫《红旗渠》。

红旗渠虽然只是个县级工程,但它承载的,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它可以代表国家,也值得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结语

1957年决定修建红旗渠时,林县领导班子的信心其实并不足。但勤劳勇敢的老百姓,用实际行动一点点克服困难,一点点增加大家的信心。

这项工程成功通水,也让林州盆地迎来了新的希望。如此伟大的工程,是依靠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力量修建而成的。真正伟大的,其实是我们的人民。能代表国家的,也是我们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红旗渠   县级   林州   漳河   工程   县志   旱灾   盆地   干旱   中国   困难   奇迹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