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财政压力下,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是否能力挽狂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有着很强的活力和弹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始终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中小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方式仍然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来获取资金支持。

同时,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使得有关部门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有关部门开始面临着很大的财政压力,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弥补财政能力的不足,必然有很强烈的动机干预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

从而使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面临着一定的约束。因此为缓解中小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调整银行业结构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减少有关部门在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01中小企融资的必要性

如今企业数量成比例增加,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已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推动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动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3000多万家,占市场主体的比例达到99%,从税收方面来看,超过50%的税收收入是由中小企业缴纳的,在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城镇劳动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其内外部的融资环境并不友好,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方面仍面临很大的压力。尽管国家一直改革金融行业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融资存在约束依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02银行竞争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支持“市场力量假说”,认为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强会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即产生正向作用;另外一种观点支持“信息假说”,认为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强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即产生负向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进入转轨时期,有关部门在金融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当地方财政出现压力时,有关部门就会对信贷资源配置进行一定的干预。所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将财政压力变量加入模型当中,综合考察中小银行发展、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财政压力对中小银行发展缓解融资约束边际效应的影响。

中央有关部门在税收收入中占比开始增大,地方有关部门税收收入占比减少,但地方有关部门财政支出的负担仍然在持续增加,在调整中央与地方有关部门财政收入的关系后,却没能及时相应的调整中央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支出责任,从而使得地方有关部门都普遍面临着比较沉重的财政支出压力,面临事权和财政权利严重不对等的局面。

03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银行业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属于一个高度垄断的系统,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国家的机关和银行,是负责发行货币和管理金融的机构。在当时,有关部门控制着经济活动,银行只是服务计划经济体制的机构,没有任何对经济活动的决策权。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银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国家开始逐步降低对银行业准入的管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我国银行市场上中国人民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逐渐发生转变。

有关部门将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部分业务划分出来,交由新的银行承担,此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逐渐成长起来,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但当时分设出来的四家银行在业务上国家都明确了其经营范围,几乎不存在交叉,因此当时的银行业市场仍然是垄断性质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市场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慢慢兴起等等。

04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的银行体系由一元体系转变为多元体系,从目前的银行业市场来看。

我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形式央行职能,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中、农、工、建、交、邮储)、以及多家发展迅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尤其是近几年,中小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已成为银行市场的中坚力量。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而且经营品种单一,导致这些中小企业都是依靠内源融资为主。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也挺高,但相对比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选择内源融资是主动追求的,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而被迫选择内源融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而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高,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上市来筹集发展的资金。民间借贷虽然可以成为中小企业所需贷款的有益补充。

但由于民间借贷不透明,并且很融资被金融监管所忽视,融资产生金融风险,因此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中小企业除了依靠内源融资意外,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就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而且这个比例高达65.7%。

信息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实现有效的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时的成本是相等的,也就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

但在现实中,市场很难完美的运行,难以形成有效地市场交易,在交易中总会出现难以规避的摩擦,从而使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太一致。

在交易中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更有主动权,比掌握信息匮乏的一方更有利。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交易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会比信息缺乏的一方更容易在交易中获利。

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买卖双方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市场现象都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市场失灵现象。

针对中小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所存在的特别优势而提出小银行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银行的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特别的优势。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小企业难以向银行提供足够的信息,银行在获取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家信息以及公司运营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障碍,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大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复杂,信贷审批过程、行政手续复杂,在主动搜集中小企业信息过程中信息链传递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而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效率高,在搜集中小企业的信息方面花费的成本比大银行要少的多。

此外,中小银行大多数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一些具有地域属性的小银行,这些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有着服务当地企业的宗旨,所以这些银行在当地的服务区域广,更利于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借贷。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等金融融资机构,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中小金融发展,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地位。

能否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是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银行受自身规模的限制,难以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中小银行是区域性的银行,最初的市场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因此中小银行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比大银行有更多的信息优势。

所以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间接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继续推进银行市场改革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首先应形成良好的金融竞争市场,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比少,很容易遭到大型银行争夺客户。

因此,一个良好竞争氛围的金融市场更有利于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其次,逐渐放开对银行市场准入的管制,允许民间金融资本进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度,竞争力度的加强会促使银行主动向中小企业示好,有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最后,需要有关部门建议一个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中小银行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控制好中小银行的信贷质量,防止中小银行因为过多的不良贷款而破产倒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银行   力挽狂澜   银行业   金融机构   地方财政   中小企业   压力   我国   市场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