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的一首禅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却充满了禅趣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也骤然变凉。经过风雨的洗礼,夜间却显得澄澈明净,天空中高挂的一轮玉盘,更显得皎洁明亮。明月寄托情思,可以表达旅人的愁闷和思乡之情。而在禅者心中,白云悠悠,似心无牵挂;明月皓洁,如清净本心。

禅宗讲究顿悟思想,也非常重视人间净土的观点。修行者只有内心空明,方可感受真性。而当心中洒满了静寂温润的月光,也就体悟到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禅悦。

比如诗佛王维曾有名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夜幽林、空明澄净,诗人在此弹琴长啸,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唐代另一位诗人也非常善于营造明月的意境,读来令人咀嚼不尽。下面介绍寒山的一首禅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却充满了禅趣。

自乐平生道

唐代:寒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寒山是盛唐贞观年间的著名诗僧,他曾长住天台山寒岩幽窟中,因此被后世称为寒山子。寒山喜欢吟诗唱偈,灵感来时就题写在竹木石间、以及村墅屋壁。他的作品通俗平易,却极富禅意,这首诗就描绘了作者的禅趣生活。

诗的大意是:寒山平生追求自得其乐,经常逍遥地徜徉在烟萝和石洞之间。诗人以白云为伴,自在悠闲,山野情怀放纵旷达。山间有路,却不通往凡尘;无心无欲,还有什么值得攀援。清夜里独坐石床,独赏圆月爬上漠漠东山。

前两句开门见山、总领全诗,点出了作者“自乐平生”的生活方式和闲适情趣,没有奔走在凡尘俗世之中,而是漫步在烟萝石洞之间。三、四句表现诗僧山野情怀,他闲来无事,便注视天空中白云舒卷,心情也和云朵一样悠闲。

烟雾迷茫中的青萝,林木掩映的石洞,正是禅心滋长的好环境。诗人虽然性情疏野、不拘礼俗,却不会遭到别人的议论,其心如白云一样充满了安闲自如的情趣。白云纯洁无瑕、舒卷自如,正是禅者心地明洁、毫无挂碍的外化。

五、六两句,传达出禅者内心无欲无念。诗僧的居所远离喧嚣的尘世,有路而不通。寒山曾经居住在天台寒山岩,与诗僧拾得友善,时相往还,好吟词偈,状类疯狂。他们以桦皮为冠、布裘敝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塾歌啸,人莫识之。

结尾两句更表达出作者的愜意心情,夜里独自静坐在石床之上,月亮刚刚爬上山顶,内心也随之澄澈明净,这是参禅悟道的一种乐趣。前面自然疏野的情趣,无欲无念的心境,正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准备。

纵览寒山的这首禅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而又不失诗的韵味。作者不用典故,不加雕饰,不尚奇巧,显示出盛唐诗歌古朴自然的风格,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也是作者隐逸生活的生动写照。

诗以景结,展现出无言之境,却可以想象出禅境的高深。寒山还曾有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明月正是禅心的象征,明月清光四溢,正象征着禅心的圆满自足、澄澈无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寒山   石洞   盛唐   自然   禅心   空明   情趣   明月   诗人   平淡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