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汉朝的开国元老萧何病逝。萧何病重期间,惠帝亲往探视,并且问询萧何:"丞相百年之后,相位谁可代之?"紧接着,惠帝又说"您看曹参如何?"萧何听后,勉强挣扎着病体起来叩头,向惠帝说道:"陛下若能任曹参为相萧何可以死而无憾了。

萧何死后惠帝果然命曹参接任相位。但是,曹参仿佛未能承担起惠帝的重望,用曹参为相,当上丞相之后,他仿若闲人一般,每日悠游享乐,置政事于不顾。时间一长,有人就到惠帝面前弹劾曹参,说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若让此人久居相位,会坏了国家大事。惠帝也觉着曹参升任丞相之后的表现不太像话,完全不是以国事为重的样子,只顾着自己享受高官厚禄。然而,惠帝也在想,视曹参往常的行为,堪称贤臣,怎么现在就突然变了呢?他是自己和萧相国共同选中的合适人才,若说自己有看走眼的地方,难道说萧相国也看错人了吗?因此,惠帝就想找曹参来亲自问一问情况。但是,曹参也是元老级的人物,当年跟随父亲一同打天下,如今自己虽然贵为皇帝,可对这样长自己一辈的重臣不免也要礼让三分。于是,他就将同在朝中为官的曹参的儿子曹密找来,对他说:"你下次回家的时候随便问一问你的父亲,先帝刚刚过世,新登基的皇帝又很年轻,正需要老相国的尽力辅佐,可是现在看曹相国的样子,既不向皇上汇报政务,也不过问朝廷大事,这样下去,怎么能够将国家治理好呢?

"曹密回到家后就把惠帝的疑虑用自己的话委婉地向父亲说了,曹参听了,立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曹窑:"你个黄口小儿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也用你来管么?还不快回宫里去伺候皇上!

"曹密被训斥之后深感委屈,向惠帝说了父亲的反应,惠帝感到很不解,就将曹参叫来,亲自与他谈。惠帝对曹参说:"曹相国为何要责怪曹密呢,那些话是朕要他去问的。"曹参听了,赶忙叩头谢罪。惠帝恕他无罪,然后让他心中是怎样想的,就怎样说。曹参说道:"请陛下认真地想一想,您的贤明比起高帝(即汉高祖刘邦)来如何呢?"惠帝连忙说:"朕怎么可以和高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那么,陛下以为,臣的才能与萧相国比起来又怎样呢?"惠帝略作思索,坦直地说:"似乎萧相国的水平更高些。"于是,曹参说道:"陛下说得很正确,既然陛下比不得高帝,而臣又不如萧相国,那么对于高帝和萧相国所制定的已经很完备的、行之有效的规章法令,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做改动呢?依臣看来,现在照章行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不可以对既有的规章制度妄作改动,否则的话,反而会造成混乱啊。"

惠帝听后,完全明白了曹参的用意,也就放下心来,而对曹参的疑虑也全都打消了。曹参接替萧何之后,为相三年,采取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使得政治法令清明有序,经济生产繁荣稳定,人民百姓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无不称道。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来赞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后来,曹参遵循萧何所定的贤明的律令,在为相期间倡导无为、不妄施政令的做法就被概括为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先帝   萧规曹随   贤明   相国   相位   丞相   法令   陛下   疑虑   说道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